知乎上有人问:46岁了从副总位置一下掉至普通员工,收入也大幅降低,人会怎么样?
以我见到的案例来看,
有人转身离去,很潇洒,回头还给自己当年的老板上课;
有人名头受损,但实际利益不吃亏,该怂就怂;
有人强行硬刚,最后两败俱伤
今天说说我看到的三个高管被裁的典型故事。其实很多时候,高管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先说一下,企业送走高管的主要方式。
在很多企业,对于中高层,不做直接的,赤裸裸的裁员。
这种做法,往往对公司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需要清理中高层,大多都是两种方式:
给钱补足利益;
调整架构,把人推出核心圈层。
简单画个图,给大家比划一下:
在一个组织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层定位。
有的是核心高管,有的是核心业务团队,有的是正式员工。
一旦有一天,企业想把这人送走,表面上还不能伤和气。
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把人从现有的圈层往外推。
比如说你原先是高管,带着核心业务;我做个调整,让你负责一个创新(边缘)业务,美其名曰「攻坚」。
比如说你原先是核心业务核心员工,我做个调整,让你去普通业务团队做个主管,名为「晋升」,实则推出核心圈层。
比如说你是核心高管,我动你不合适,我把你手下的核心业务团队给拆成三部分,你负责其中一部分,重新招人,你原先的团队汇报给我新安排的其他高管。
当然,也会给一些利益安抚,不能纯粹让你吃亏。
你要是不爽跑路,我开欢送会,敬酒送礼给奖金,必要时相拥而泣。
敲重点:好聚好散,不要撕破脸皮。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2017年的时候,刘国梁是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球队成绩非常好,球员们超级拥护刘国梁。
那怎么调整呢?
有办法。
《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国乒协为深化体制改革,应对2020东京奥运会新挑战,决定对国乒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再设总、主教练岗位设置,设男、女两个国家队教练组,减少管理层级,推动国家队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训练备战效率和效益。
搞一个组织架构的变动,男女队分设教练组,不再设总教练职务。
理由是:扁平化管理。
这就把当时的刘国梁架在了火上,要么往下找落点,做男队教练组组长。
刘国梁做过总教练了,再往回退,心理上很难接受。更何况教练组「组长」的权限和教练的权力,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算退回去,刘国梁也发挥不了那么大作用。
要么明面上往上升,这也是最后的选择,刘国梁升任成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此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已有18位副主席,另有4位名誉副主席和4位特邀副主席。
刘国梁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
如果这样的管理机制,没有总教练了,就是一个教练组组长,我觉得对于这个球队没这么重要,对我个人也没那么重要,不如退下来正好做自己的转型。
转型干啥呢?
陪娃打高尔夫球。
放开体制内知名案例,先说职场上我遇到的真实案例:
我的前上司, aka 我的导师朱宁。
他在团队里本来负责销售和营销团队,后来因为业务思路不一致,销售团队被分走;再后来营销团队也被分走,留给他的是GR团队。
老板每一步的操作看起来都很稳,避免团队动荡。
老朱其实也能感受到这种情况,后来不久就和公司解约了。
当时是2011年,他39岁,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饭碗。
父母年事已高,孩子还在读书,却在已近不惑之年时,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
我写过这个故事,几年后再聚餐时,他的身份变成了:
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的合伙人;
混沌商学院高管教练交大MBA同学会理事长;
8家初创公司的投资人、以及3家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
我在这篇文章中也介绍过他的故事:《40岁财务自由?你明明距离40岁失业更近》。
如今的他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敞亮。
他的案例我们能复制吗?
不一定。
在2011年那个时间点,中国市场即将迎来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时代,太多机会,外企人往往被圈在自己的围城内,不敢走出去而错过了机会。
而被推出去的老朱,保持了一颗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加上他擅长演讲,愿意分享,愿意帮助年轻人,在业界有很好的名声。
他没有因为被外企裁员而计较,相反他抓住了时代的机会。
我认识另一位高管,新浪背景,待过多家互联网知名企业。
我给他取名「晴雯总」aka 「邓艾总」 aka 「钮祜禄氏·甄内讧」
具体案例参考文章:《警惕「晴雯陷阱」:心比天高……》
大哥天天和人内斗,也斗不过人家。
最后不免沦落到被人分权,然后被推出核心圈,做一些闲职。
以他的脾气,遇到这种破事,肯定是掉头走人的。但是在有一家公司,在失势之后,他依然坚守了一年,这一年里,团队被拆,自己的嫡系下属被分配给其他高管。
但是他都忍了。
为啥呢?
因为期权没到期啊,这家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当时还没有上市,期权需要2年才能行权。
对于一线业务员工,拿个几千股期权已经是公司很看重你了。他手里可是足足有几十万股。那可是北京好几套房呢。
(事实上,别看我整体吐槽这位大哥,但是人白手起家,比咱大几岁,行业选得好,踩点踩得准,如今在北京十几套房,咱也是很酸的)
后来2年一过,大哥就提了辞呈。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公司把他推出了核心圈层,但是还是达成了默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权和利不能都拿走:我收你的权力,但是不影响你跟着公司上市赚一桶金。
大家都是穿鞋的,不要把人鞋给抢了,让人无路可走,变成光脚的,那就太可怕了。
早年遇到最让人唏嘘的一个事情,就是L总的故事。
他原先是公司的总监,但是公司被并购之后,老板不信任他。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人或者认怂,做事谨小慎微;或者感觉不爽跳槽。
L总做的事情,和他的性格很像:「我tmd要证明我有能力,你看错了」
外企老板,本来就要求你凡事汇报,不要擅做主张。你天天搞事证明能力,不就是在CEO的精神雷区蹦迪。
有一次,他联动了一个区域性活动,拉了不少合作伙伴做联动,让我给所有合作伙伴发邮件。我当年也楞,就邮件问其他总监,这事应该怎么操作。
有一位总监一句话,算是救了我一命:
CEO出国休假了,他走之前同意过这件事吗?
我追了一封邮件给CEO,CEO否认三连
因为联动合作伙伴这事,难保没有py交易,CEO很生气,给L总开了最后通牒:
你的合同还有1年不到,你可以在家一直把所有的薪水拿完。该给的钱,不会少你。但我不需要你再来上班了。我们之间没有信任可言。
接下来本应该是谈钱环节,外企给钱还是很爽快的,之前有一位高管因为身体原因主动辞职,公司还给他塞了一年的薪水,作为离职补偿金。
L总后来的操作就奇葩了,他直接跑回家,做了两件事。
他先是给媒体送假消息,说公司没有兑现给汶川灾区的捐款,这事我算是经办人之一,老板很早就批了给汶川的捐款额,但是具体怎么捐,捐给哪个地区,当时由公司党支部在和当地协商确认。
他在公司内部很清楚这一点,却告诉媒体,他是因为抗议公司没有给汶川捐款才被辞退的。
再接下来,他又冒充公司高管给客户发邮件,宣传公司有违法行为,要求客户赶紧解约。
这事情导致本来在公司内同情他的同事全部炸锅了。
冒充高管发邮件这个事情,公司直接报警了,当时CEO已经换人,在09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CEO想要专注业务,不要再漫长打官司,最后和L总谈判各退一步解约。
这事情在行业里也炸锅了。
都别说啥拒绝offer进黑名单,那些都是小事。
这种离职后冒充在职员工给客户发虚假邮件,才让公司冷汗直流,这才是真正配得上黑名单的行为。
L总在行业里再没有任何机会,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过日子,之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后来,我和一些老同事聊天,他们说有了微信后都不愿意加L,觉得这人太极端了。
04 总结
当公司不要我们的时候,总是有些征兆的。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可能有些征兆还不明显,要自己仔细去体会。
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团队可能解散的前期征兆,汇总了很多同仁的经验之谈,但也有不少小伙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风险点:《哪些迹象,告诉我们,公司可能不行了?》
但这些征兆,在高管眼里,每一步都是明牌。
虽然也没法抗争,你可以谈判,保证自己的权利;
你可以提早做退出准备。
另一方面,对于高管的处理,公司往往都非常谨慎的。
因为高管掌握了太多公司的数据和信息,就算是跳槽竞品都够公司吃一壶的。
所以大家也别给高管太多担心。
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才是高管交锋中的常态。
当然,这也应该成为企业和所有职场人打交道的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