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物人研究中心”(ID:PlantmanCareer),作者 Prof H。36氪经授权转载。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声讨996式加班文化的热潮。
1月19日,在匿名的“脉脉”职言区,一名有赞员工发贴称,公司在年会上公然宣布要执行“996”制度。这个帖子也引发了其他公司员工的支持,大家表示要”直起腰来“,齐心协力维护自己利益。
在知乎上,一位自称亲临年会现场的匿名用户发帖,称有赞CEO在年会中还谈及了很多令人“三观尽碎”的价值观,其中包括95后不勤劳、人不应该休假超过一周、工作与家庭冲突时可以离婚等等。评论中网友表示“这是拿合伙人的标准来要求员工”、“简直是现代奴隶制”。
这场空前的大讨论,会是中国互联网职场人觉醒的开始吗?
很多老板将996美化成硅谷的创业精神。
首先,硅谷那么多好的东西你学不来,偏偏只学个996。其实细想也就明白,硅谷那些真正好的东西,中国的老板们根本都不想要。
就说说扁平化管理吧。这个概念被引入很久了,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宣称自己是扁平化管理,但其实呢?根本没有公司能落实扁平化。中国几千年来官场的糟粕全部被保留了下来:手续必繁琐,层级必分明,对上必谄媚,对下必睥睨。
数算下来,中国互联网公司真正拿来用的,只有996和开放式办公室。这是为了创新吗?当然不是。研究表明,开放式办公室是个很糟的东西,硅谷已经在逐渐淘汰它了。中国老板们这么追捧这个,完全是包工头的思路:开放式办公室每平方米能挤下更多人,省钱。
其实古代奴隶主也喜欢这两件事:减少奴隶的休息时间(干活就完事了),压缩在奴隶身上的必要支出(住猪棚就完事了)。
其次,经常关注硅谷的人都知道,疯狂加班式的硅谷文化已经是过去式了。
不可否认,硅谷的创业者们很多都是工作狂,正是这种近乎于病态的热情造就了硅谷。不过请大家搞清楚:硅谷的那些工作狂们,要么是创始人,要么持有大量期权或股份,要么拿着超高的薪水和奖金。他们可能成为乔布斯、扎克伯格,可能在三年之后就实现财务自由。
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普通员工,拿着租不起房的薪水,透支自己的生命,像精神病人一样被说教洗脑,还得为领导唱赞歌,还“要把公司当家”。可悲的是,即使付出了这么多,公司在裁员的时候还是耍尽各种阴险手段,不愿意给你一丝补偿。
何况,硅谷目前也陷入了衰退,再加上今年来发生的大量丑闻,硅谷内部已经在严肃地反思这种创业文化。
这时候去学所谓的“创业精神”,就如同全世界都开始练传控了,我们国内足球联赛才忙不迭出个政策,说头球得分可以算两分。
中国的职场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
大家都清楚,如果没有人996,大家都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所有人都能保持与当前一样的竞争力、拿同样的工资,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让员工联合起来的某种制度,总有人愿意第一个出来996,然后作为榜样被资本家奖励。有了第一个之后就有第二个,到头来大家全部被迫996,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这个模型很简单。首先我们设定一下效用值。假设两个员工A和B。对于理性的两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被辞退;两人都期望升职加薪,都厌恶增加劳动。
情况一:如果AB都不加班,则两个人不会获得任何额外奖励,岁月安好。这时候两个人的效用都是2。
情况二:如果A加班B不加班,则A增加了额外劳动量,但资本家为了使其成为表率,一定会给他高于额外劳动量等价的报酬,并且A获得比较优势,因此A获得了比情况一更高的效用,记为3。B虽然没有增加劳动量,但获得了比较劣势,情况比情况一(和情况四)时更差,效用记为0。
情况三:同理,如果B加班A不加班,则B增加了额外劳动量,但资本家为了使其成为表率,一定会给他高于额外劳动量等价的报酬,并且B获得比较优势,因此B获得了比情况一更高的效用,记为3。A虽然没有增加劳动量,但获得了比较劣势,情况比情况一(和情况四)时更差,效用记为0。
情况四:如果AB同时加班,则两人都增加了额外劳动量,且未获得任何比较优势,同时资本家失去了树立榜样的必要,不会额外付出奖励。这种情况下,两人白白增加了劳动却没有收获,但至少不会因为比较劣势而被辞退,比情况一时差,比自己是劣势时的情况二和三好。效用均为1。
注:数对中,A的效用在前。比如(0,3),指的是A效用为0,B为3。
如图,由于两人无法交流,对于A来说,如果B选择加班,A加班的效用1>不加班的效用0;如果B选择不加班,A加班的效用3>不加班的效用2——也就是说,无论B怎么选择,A选择加班就对了。对B来说也是一样的。
因此,两人必定会同时加班,并均获得1的效用。费力不讨好,这正是我们职场的现状。
破解囚徒困境的基础是”交流“,关键是”强力“。
如果有某个组织将AB两人拉到了一起,并让他们共同承诺不加班,则两人均可以获得2的效用值。
这个外力必须是强力、有效的,否则在(2,2)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有动力向效用3移动,从而打破均衡。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996式加班在道德上自然是站不住脚的,那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不一定。
在硅谷刚刚有所成就的时候,在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种996的奋斗无疑是非常有益的。那时候机会太多,科技指数爆炸式发展,需要大量人力顶上来。它保证了创业公司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展。
然而现在,996式加班已经是发展的阻碍力量了。
这里的一个关键就是:人类的创意和创新都需要闲暇。
人类的大脑精力极其有限,沉溺于重复性工作中就会丧失其他的可能性。只有充分地“闲下来”,能够“胡思乱想”,才能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更加发散地探索一个问题,才能出现所谓的灵感。
我们经常感叹,为什么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总是出现在欧美国家,为什么中国人擅长模仿而没有创意。其实不怪我们。每天都被现实的生存问题和机械工作占据,哪有额外的大脑资源给创意和创新。
我们的学术界倒是不用996,但科研工作者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每个人都默默念着,这学期一定要发几篇核心文章才不会被辞退。
因此,论文不再是科研成果,而成了一个指标,一个需要用抄、骗、凑、买各种手段去完成的指标。这种荒谬的环境把大批科研工作者打磨成了庸才,而且还是心虚的庸才。
基础科学原地踏步、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各种新经济概念炒的火死得快,996式的压榨难辞其咎。劳动密集已经不能带来更多收益的情况下,继续走老路就是慢性死亡。
悲哀的是,违法企业得不到应有惩罚,劳动者的仲裁受到重重阻碍。各种事实证明,宏观管理者的判断总是落后于局势。
很多人觉得,经过了这一轮大讨论,劳动者们会把腰杆挺直一点,职场的996病态有希望被打破。
然而,事实没有这么乐观。
因为,就如囚徒困境模型所示,劳动者个体的腰杆直不直,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更进一步说,即使有脉脉这样的匿名平台,甚至即使人们在这个平台上达成了广泛共识,仍然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想要阻止人们从效用2的点向效用3的点移动,必须要有强制性的措施。
例如,某组织有权在下班时间后强制加班员工离开。或者,员工实名制加入组织,并付出一定的筹码,如果某成员违法组织条约,则该成员将得到实际的惩罚。
这个事情有多难,想必大家也都能意识到。
不过,说到底这总是一个开始。大量90后进入职场后,老板们过去“洗脑”的那一套明显开始失效,整个软环境其实已经有所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当“新职场人”为荣:理性工作,拒绝洗脑;依法劳动,积极维权;身体健康,热爱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感谢有赞CEO的直爽。他把资本家的无耻赤裸裸地展示了出来,从而点爆了舆论场,引发了一次全民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远不是黎明,但称得上是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