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起来了,政府也来了。
当共享单车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各地疯狂投放之时,也逐渐引起了各地的政府的注意,因为市场起来了,车停得到处都是,终于切切实实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了,政府也表示不得不管了。
这些红黄蓝绿们,单车太多,用户随意停放,而且市中心本来就很拥挤,你们还放得到处都是,非中心城区却不放,是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着想啊?最近,各地的红黄蓝绿各种单车的创始人、CEO们,也纷纷被约谈。继上海和北京之后,根据今天的最新消息,广州市交委也在两天前约谈了摩拜、ofo、小鸣、小蓝4家平台企业。
不过相较于北京和上海的要求暂停投放和禁停,广州市交委倒是更为温和,各企业在后续新增车辆投放问题上,应建立与属地政府或管理部门的事前沟通机制,不应忽视道路的“公共资源空间”特性。而且建议几家企业:“宝宝你们能不能别光顾着投放,做好投放之后的运营行不行?”
车辆乱停乱放这个问题,显然不仅在广州有,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福建等很多大城市都有,共享单车真的放得到处都是,政府表示很纠结。
一方面,大部分的政府都是支持这个共享单车的,毕竟接驳交通和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困扰了政府很多年。
由于存在最后一公里这个空白点,很多时候这个市场会由闲散的运营车来满足,通常,政府称它们为“黑车”,因为这些车辆大部分是无组织管理,有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一旦出现危险不知道找谁负责。在政府眼里就成立一个社会不稳定因素了吧。在北京这就是游走在大街小巷的“蹦蹦”,在广州则往往是三轮车。作为一个广州人,我从小到大就目睹了他们如何在政府的一次次的收缴和治理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毕竟有需求存在。
现在,共享单车来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望满足,以前从地铁站回家会乘“蹦蹦”或者“三轮车”的宝宝们,现在可以骑自行车了,而且还更便宜。
这就意味着,对政府而言,共享单车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挤占了“黑车”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单车背后有企业,利于政府管理。因而,基本上,各地政府还是相对支持共享单车的。
一方面,虽多单车数量足够密集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是实际上面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人的单车,某种程度上它的使用人却是更加地参差不齐。
单车越来越多,乱停乱放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而且细心的氪星读者可能会发现,在比较繁忙的办公区,很多之前的单车棚已经不够用了。共享单车作为一家公司,名为共享(用户出售闲置资源),实为租赁,某种程度上“侵占”了道路这种公共资源。
在国外,侵占“公共路权”其实是违犯的。
比如,在ofo扩展的新加坡,当地巴西立公园附近的ofo共享单车就引发了其他单车租赁企业的不满,除了因为ofo价格太低之外,还因为ofo没有支付公共场地的使用费。
想要进入旧金山的小蓝单车还有本地的无桩单车Spin,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当地交通局的官员在得知中国小蓝单车可能会在旧金山投放上万辆无桩单车之后,专门写信给了小蓝单车的CEO说,你要提供运营方案、遵守有关法律、等一系列要求,而且在两页纸的信里面提了14次“公共路权”(public right of way)。
嗯,宝宝,不要以为旧金山的公路是你家的,它是旧金山民众的。(该说中国的地方政府对创新宽容呢,还是说它对公共地资源没有管好呢?我家的巷子附近被停满了各种车,俨然成了停车场。)
所以乱停乱放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公共利益的问题,还真的有点头疼,怎么办呢?
首先,为什么共享单车会出现类似问题,不少地方政府比较一致。嗯,大概就是觉得这群“红黄蓝绿”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只顾投放,没有做好精细化运营。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广州市交委在约谈共享单车企业时表示,“相比40万辆的全市投放规模,各企业现有的配套设施、线下运营管理投入情况严重滞后,‘重投放,轻运营’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导致行业系列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政府的手段,基本上是以行政手段为主,先出台个规范政策再说。
之前已经有很多城市也出台了相关调控措施,36氪整理了一些:包括去年年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发布两个文件,规范停放,试点设置停放区,同时对乱停放自行车的驾驶人进行20元的处罚。2017年2月,上海市更是发了首个共享单车规范,针对车辆投放过多、乱停乱放,公司服务水平跟不上,运营服务管理人员偏少、押金管理不明确等问题,都提出了要求。还要求必须要有GPS,投入运营的共享自行车完好率不低于95%等。
显然,监管的行政手段本身无法解决问题,只能逼迫企业解决,企业需要思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坦白说,其实是用户——公共地悲剧,加上责任难以归咎,即使归咎也没什么严重后果。但总不能依靠用户素质解决这些吧,监管手段也无法直接触达用户,因此,广州市交委就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利用经济和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共享单车多次被约谈,其实已经说明,投放在某些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已经趋于饱和。如今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约束用户行为和管理车辆的精细化运营机制,满足监管要求,优化用户体验。
其中一个方法,便是利用信用+黑名单机制。
既然难以归责,后果不严重,就让用户意识到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有意义的。
因此,广州市交委建议各企业可以利用其信用评分体系和举报渠道,进一步强化规则,建立“黑名单”机制,进而推动行业内用户信用评分的互通共享,规范和约束用户骑行、停放行为。
首先,建立信用机制的前提,实名是必须的。
然后信用分可以用于对用户的精准定价,比如,如果你没有遵守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则,将车停到了非公共区域,就会影响你的信用分,信用分高者可以获得一定优惠;一旦发生“盗车”“私锁”等行为,能直接拉入黑名单,没有以后不能骑车。
广州政府的建议显然是,整个共享单车的信用都打通。
如今已经有单车企业引入信用体系,但这个信用体系,摩拜自己的形同虚设,大家依然到处放;芝麻信用的与其说是约束方式,不如更像是免押金的营销方式,暂时没有企业具体讲信用到评判用户维护车辆的行为。
此外也可以考虑,将更多的服务接入到信用机制,应用到了ofo的芝麻信用,就已经渗透到了很多场景,650分以上不仅在ofo骑车免押金,而且链家租房也免押金。
只有当信用使用范围越广,大家才会认为它越重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甚至认为,信用驱动的治理方式将成为趋势。要打破信息孤岛情况,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机制将成为信用社会的通行规则。没有信用的人将寸步难行。
另外的方法,在文明骑行方面,可能也需要合作。
有评论指出可以政府、资本、社会合力破题,也就意味着需要跟城市交通部门合作。台北的YouBike因为本身就有一定政府背景,因此台北的交通监控系统在检测一般车辆的同时,也会检测用户使用YouBike的行为,如果有不当行为会被拍下来警告。(我不会告诉你我的某个不会骑车的朋友站到了后座上被拍到的……)
看来,单车们再不做好运营,要不就是车太破被用户抛弃,要不就是没管好被政府“取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