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作者:甄素静,36氪经授权转载
内外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建筑部品,在工厂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再将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至工地进行装配作业,实现成批成套地工业化生产,这就是目前各地正在推广的装配式建筑。
自2017年11月9日住建部认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30个城市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后,这些城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引擎便正式开启。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仅为7260万平方米,而2018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约2.9亿平方米,复合增长率达35%左右。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深圳部分建筑工地,近距离感受装配式建筑带来的新变化。
夜晚仍在施工的深圳某大型装配式建筑工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施工高效……与传统的现场浇制建造相比,装配式建筑因拥有诸多优势而被建筑行业高度重视。
2017年3月,住建部下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同时,根据《方案》,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9年10月17日,住建部已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的通知》,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呼之欲出。
实际上,借助2016年政策东风,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井喷期,各地的装配式建筑得到快速发展。
2017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宣布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据北京市住建委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已开工装配式建筑约900万平方米。
2018年10月,上海住建委透露,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落实总量已超4000万平方米,4个基地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9年2月3日,上海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
根据《湖南省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布点规划(2015~2020年)》,2020年,长沙市有望形成千亿级现代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全市新开工建设的商品住房装配式建筑比例将超过4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在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既符合国情需要,是在环保要求下,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可以解决目前多地出现维权的质量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市场接受、形成格局需要时间。
装配式建筑近年来虽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但由于与传统的建造相比,成本高企,不少企业难以接受。据业内人士透露称,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高出300~500元/平方米左右,行业发展仍靠政策奖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发展装配式建筑,不少城市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
以上海为例,装配式保障房推行总承包招标,并且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再如北京,对于实施范围内的预制率达到50%以上、装配率达到70%以上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奖励
天津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重庆则对建筑产业现代化房屋建筑试点项目每立方米混凝土构件补助350元。
在深圳,2018年已将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与示范项目纳入《深圳市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国家级、省市级示范基地将分别获得最高上限为100万元、50万元的资助,示范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助。
在政策鼓励引导下,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突破1300万平方米。今年2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文件,将深圳评为广东省首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图片来源: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近日在深圳市龙华金茂府现场,其营销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龙华金茂府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了40%左右。装配式建筑在项目建造过程中,通过提前预制部件,缩短施工周期,实现了节点精细化、作业标准化、体系创新化、专业协同化、质量管理可视化等建造方式,镶嵌入科技与智慧系统,落地国家节能、节约、绿色、高效的各项建筑指标,解决了传统建造不精细、不标准等行业痛点。
而在深圳另一大型项目施工现场,即便已是晚上10点过仍然灯火通明。记者该工地旁的天桥上看到,被围挡起的建筑工地上大货车来回穿梭,大量预制柱等预制建筑部品堆放在工地中央,现场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圳目前在大规模推广装配式建筑,由于有一定补助,企业开始慢慢接受这一生产方式,这也是不少工地施工周期缩短,高楼拔地起重要原因。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落地,并将“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确定为大湾区合作六项基本原则之一,并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据了解,到2020年,大湾区大部分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在15%~30%左右,其中广州、深圳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30%左右。
实际上,相比其他沿海城市,旅游大省海南更注重建筑环保。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此前正式印发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要求至2022年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进行建造。
“装配式建筑尚处在起步阶段,面积占比不断攀升。其应用解决了当下的用工荒,亦可大幅压缩工期。” 严跃进表示,但装配工建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未能达到规模化生产,设计预制件和现场施工衔接不够完善,造成目前建造成本高企。未来能否破解建筑新命题,考量着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