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秦明(邮箱:qinming@36kr.com)
编辑 | 王与桐(邮箱:wangyu02@36kr.com)
**
36氪获悉,建筑全生命周期可视化与智能化技术方案提供商「以见科技」近期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金沙江创投、住友商事亚洲资本、Plug and Play等所有老股东跟投。资金后续将持续投入到“BIM+AR”SaaS系列软件的研发与标准服务流程的完善中。公司此前分别于2019年10月和2021年1月完成种子轮和pre-A轮融资。
「以见科技」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基于BIM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方案与智能软件服务,并依此构建了“一见AR”SaaS系列软件、硬件产品与多维度的服务体系,核心是通过AR、AI等技术将BIM多维数据融入实景,提供基于BIM的施工阶段数据协同、进度质量控制,以及运维阶段可视化管理平台及方案。
以见科技
据了解,由于行业内生需求、政策助力,10年间BIM普及率显著提高,设计阶段应用逐渐成熟并向后端延伸。CEO罗锋谈到,当前建筑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着两大痛点,一是传统SaaS软件大多从设计端或项目、企业级运维端管理场景切入,BIM数据在施工阶段普遍断层,此阶段数字化能力处于U型低谷处;二是施工BIM转为运维BIM后,数据准确性差,难以满足智慧运维建设需求。
「以见科技」从BIM应用闭环角度出发,聚焦离SaaS化最远的施工阶段,从施工过程核查验收场景切入,利用“AR+AI”技术,分析施工现场与BIM模型的差异点,实现BIM模型与实体物理模型的合理化双向反馈。一方面施工现场能够利用BIM模型数据辅助工程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双向反馈后得到的竣工BIM模型数据更加准确,更有利于辅助运维。CEO罗锋告诉36氪,过去BIM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包括如Revit软件也是倾向服务于设计师,「以见科技」的主要理念是通过研发功能性的软件去解决施工和运维过程中持续的数据生产与应用问题。
产品矩阵
具体而言,「以见科技」的“一见AR助手”系列产品从工程价值应用角度出发,包含设计、施工、运维与智慧城市等阶段。目前应用层面主要包含四大方向,(1)BIM+AR施工交底:辅助多方协调会议、复杂工段现场交底;(2)过程质量监控:BIM+AR现场校核、问题清单与BIM关联、问题工单流转追溯;(3)可追溯优质工程:过程管理数据可追溯、准确的竣工BIM模型;(4)持续运营维护:BIM+AIoT运维管理、AR现场隐蔽管线查看、持续的BIM修改与维护。
部分细分应用场景
CEO罗锋表示,「以见科技」经过三年的技术研发,目前在建筑数据生成与处理、AR显示与现场定位、智能与自动化方法、灵活部署框架等四个技术领域积累深厚。截止2021年8月,公司已服务中国大陆与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头部建筑与工程企业超过300个项目,国内主要客户是商业与产业地产建设方及头部施工单位。
相似的竞品如XYZ Reality(英国),Gamma AR(德国),它们的服务视角偏向于建筑师,「以见科技」更注重施工阶段服务。另外竞品也包含国内的一些可视化管理轻量化平台,如秉匠科技、飞渡科技等,相比之下「以见科技」提供的不同于纯SaaS软件产品,它更偏向于产品订阅后的工程全周期服务,关注BIM数据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流通,希望串联从设计、施工到运维整个阶段,帮助BIM快速落地。
公司的营收主要分为SaaS产品订阅、项目定制开发与BIM咨询费用三部分。SaaS产品并非按时间收费,而是以项目每平米数分阶梯单价来计算。这种模式契合工程预算一次性投入的理念,且与客户的商务模式相匹配。另外对于客户来说,「以见科技」推出的这种模式不受账户数量限制,可以促进项目参与方积极使用,实现双方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公司团队全职人员32人,技术研发团队人员23人,客户成功团队人员6人(注重完善客户体验与产品价值落地,进行知识理念推广)。创始人CEO罗锋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系,并获复旦大学MBA学位,具备一线建筑工程经验与敏锐的技术嗅觉;联合创始人蒋童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同时拥有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和同济土木工程的学习经历,以跨学科的技术思维进行研发与实践;合伙人周瑞佳在BIM与工程行业的头部企业,具有10年以上客户成功经验。
投资人观点
**
如果您已经在建筑科技赛道创业(or正准备创业),希望寻求报道或与我们交流,欢迎与我们联系。
一名关注建筑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捕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