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野马财经,作者叶露。36氪经授权整理发布。
12月20日晚间,国民技术的“救场对象”终于面世,公告显示国民技术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国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国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就是那个丢了5个亿的)现金收购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诺实业”)70%股权,作价约13.36亿元。
即使有利好消息,但受此前黑天鹤事件影响,国民技术股价一泻千里。20日复盘后连续2个跌停,22日早间也跌停开盘,但随即巨量打开跌停板,收于11.47元/股,累计跌幅近30%。
刚丢了5亿,钱从哪来
由于5亿暂时无法追回,2017年国民技术拟计提减持5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业绩可能出现大幅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技术上市7年来总净利润还不到5亿,受市场群嘲“一朝失联,直接回到解放前”。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这13亿从哪来?
公告上称,国民技术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贷款、超募资金增资款以及自有资金,其中自有资金占比不到1/3。
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看起来似乎还蛮划算的,不过按国民技术现在的困境来看,银行是否愿意借还是个问题。
联讯证券分析师告诉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黑天鹅事件也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滚雪球似的负面效应,银行要考虑放贷风险,获批可能性不大。
除银行借款之外,国民技术还有“万金油”——超募资金。这家公司上市时超募近20亿元,用了7年,到11月30日还剩8.6亿,未设定用途的利息就达2.6亿,拨2亿用于收购资产也不奇怪。
自有资金由国民投资承包,不过,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查阅2016年年报发现,国民投资净资产不过5.27亿元,净利润才2000余万,这是要掏空的节奏?
上图来自国民技术2016年年报
对于此次现金收购,股吧里不少人评论“病急乱投医,举债收购,障眼法没意思”,那此次收购标的斯诺实业又是何方神圣呢?能否能拉一把处于深渊中的国民技术呢?
“救兵”斯诺实业
资料显示,斯诺实业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电池行业里也处于领先地位,从主业上来讲,除了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似乎关系不大。
根据审计报告,从2015年到2017年年中,斯诺实业分别实现净利润3623万元、7351万元以及7690万元,年增速超100%。从营收来看,斯诺实业确实会给国民技术的财报增色。不过,一组应收账款数据却不那么好看。财报显示,2年半以来,斯诺实业的应收账款直接与营业收入比肩,资金利用情况堪忧。
上图来自斯诺实业审计报告
不过,嫁入上市公司也有条件,比如对赌协议:2018年、2019年斯诺实业须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2.5亿元。
新能源产业正处风口,若能延续之前两年的增速,实现对赌并不难。
此外,野马财经发现,斯诺实业并不是第一次成为上市公司的猎物。早在今年3月,照明领域代表性上市公司雪莱特(002076.SZ)也想赶一赶新能源的风口,欲收购斯诺实业,卿卿我我半年后,由于交易金额未达成一致,9月份便终止了此项交易。
看来国民技术的13亿给到了斯诺实业的心窝里,交易方案出台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火线收购背后的隐忧
对于此次收购,国民技术的官方话术是“获取盈利性的成长能力,并利用此次机遇进入新能源产业链,为进一步实现芯片核心技术进入新能源产业奠定基础。
只是,国民技术确定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吗?
5亿元丢失,确实对国民技术2017财年影响巨大,仅从这个维度观察,黑天鹅事件不至于伤及根本、影响正常运营,在主营业务持续向好的情况下选择风口行业跨界并购,也远非最为合理的选择。除非,国民技术近几年的真实财务状况,就已经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好了。
此外,在这个多事之秋,国民技术选择非相关多元化的并购,风险也显而易见。虽然其采取了全现金收购,规避监管,若斯诺实业业绩变脸,国民技术的财报也不会好看到哪去,“一旦企业自身出现瓶颈,除了转型升级就只剩跨界收购了,但收购标的不可控”,银河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野马财经。
更重要的是,并购后,斯诺实业将成为国民技术的控股子公司,在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方面均需要融合,这种跨界并购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协同发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技术是否能安然渡过?
对于国民技术的这次借钱并购,到底是遮羞布,还是及时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