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不得线下销售和承诺保本保息,P2P从此戴上紧箍 >

不得线下销售和承诺保本保息,P2P从此戴上紧箍

转载时间:2021.09.23(原文发布时间:2015.12.29)
20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4次

银监会说,没牌照就想开银行?没门!老老实实地当一个信息中介吧!

12月28日,P2P监管细则出台。这份由银监会牵头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总体思路是,实行负面清单制,在严禁十几项业务的同时,也对符合法律法规的创新业务予以空间。

该《办法》把P2P平台定性为“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回归了P2P本质,其强调个体对个体的直接借贷,平台的角色是信息采集、借贷撮合,可以收管理费,但不能吃利差,不得提供增信,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非法集资。

“负面清单”包括12项P2P禁止性业务,比如,P2P将不得进行自融自保;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出借人的资金;不得承诺保本保息;不得向非实名用户推介项目;不得虚假宣传;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禁止线下销售

监管《办法》还要求,“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这意味着,P2P不得在线下门店开展推介、销售业务

然而,擦边球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平台广设门店,招募了很庞大的地面团队,一家不久前上市的平台一直在大批量招募从传统银行离职的客户经理,有面试者对36氪透露,该平台对他们的客户资源非常感兴趣,喜欢问“现在还在联系的老客户还有多少”,上岗后,每位客户经理会背负着数百万至千万量级的销售指标,多通过电话销售和上门拜访来实现。

有监管人士分析,判断P2P风险的标准之一在于线下业务规模。如果一家P2P公司有大量线下业务,尤其资金从线下渠道募集,会存在很大风险。

好贷网创始人李明顺表示,消灭线下门店,彻底消灭了线下做募资的动机,将在短期内影响一些平台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年底,兑付的压力将加大,这对很多大型线下理财机构的压力非常显著。

不准玩众筹,不准卖基金,但可以资产证券化

同时,此次监管方案要求平台不得混业经营。其规定,P2P也将不得销售理财、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不得从事股权和实物众筹。《办法》并未明确禁止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未禁止融资项目收益权与基础资产相分离等业务,这对于面临“资产荒”的P2P公司而言,倒是利好。

然而,不少网贷平台都在向综合理财平台转型,卖基金、卖保险还算初级,基本成为各平台的“标配”,还有的平台在谋划上线股权众筹业务。36氪接触过的几家P2P平台私下透露,他们当中,有的为了帮助借款企业做产品宣传,已经上线实物众筹,还有的已经在筹划股权众筹,而这些行为现在都已被禁止。

此外,壹佰金融的品牌运营总监何静告诉36氪,“不得拆分融资项目的期限”的规定首次对行业普遍的期限拆分现象做出明确禁止,会对不少平台的项目合规性产生很大冲击。

实际上,国内大多数的平台,都在充当个人把钱借给企业的管道,因为小微企业从银行难以获得贷款,只能求助于P2P,平均借款额很大,借款周期也长,平台只能通过“拆标”来进行长短错配,这也是众多平台资金链脆弱的原因所在。

监管层让P2P平台对资金进行存管,但银行未必接这单活

监管要求P2P必须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这意味着原先的第三方支付托管模式也不被认可,资金必须从第三方支付在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上,转移到平台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凤凰金融张震对36氪表示,他们也在遵循这项监管要求,很快就会把资金从联动优势转到银行进行存管。

但目前真正做到资金在银行进行第三方存管的少之又少,大部分P2P还是采取跟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进行存管业务。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有近30家P2P平台与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仅占行业总量1.2%。

一家P2P平台的总裁告诉36氪,其实银行提供存管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因为要拿自己的信誉去给平台们背书,而这个行业本来风险就很大,如果不能识别好的平台,平台跑路了,银行的名誉会受损。积木盒子高层则表示,银行对平台资质的要求较高,必然会带来行业的洗牌。

此外,《办法》还指出,借款人、平台自身均需要详细披露信息。P2P要披露交易金额、交易笔数、借款余额、最大借款单户余额占比、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出借人数量、借款人数量等信息。同时,也要披露年报、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与存管机构合作情况等。从36氪接触的几家平台看来,大多对坏帐率、平均借款额等关键数据绝口不提。

这个市场上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玩家

保本保息,又动辄提供15%的收益率,促成了中国P2P平台的大爆发,然而这其中存在的风险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业内不少平台动辄给投资人 14%的收益率,再加上平台运营费用和利润,以及对坏帐部分的覆盖,往往到借款人那边,利率会达到 20%以上。而中国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的净利润率不会超过 10%,超过 5%就不错了,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没有正常的企业会借这种钱,所以对应的很可能是劣质借款企业,风险非常高。

对P2P平台的担忧并非多余,目前已有近半借贷平台属于“问题平台”,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3464家被监测的P2P借贷平台,正常运营的仅有1876家,问题平台约占46%,创半年来新高。这一占比在今年6月份为27.7%,7月29.1%,8月31%,9月39.5%,10月43.6%。

另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截至11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5.7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82.7亿元。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公开表示,目前中国P2P坏账率或达到15%-20%。

为了维持运转,持续获得资金注入,避免挤兑,大量的P2P平台不惜花重金投放广告,以央视或各大卫视等媒体为其增信,这其中就不乏那些跑路的平台。平台们也诉苦,不准承诺保本保息,在中国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就不会投了。监管要求平台不能承担风险,老实地充当一个信息中介,但实际上,平台都在承担风险,中国的直接融资本身份额就比较小,信托也是要求刚性兑付,P2P也算是刚性兑付,这样投资人才容易接受,市场才能做大。

监管政策逐渐明晰,P2P行业野蛮生长的现象终将会结束,这个市场最终可能不会有现在那么多玩家,留下来的,虽然被监管捆绑了手脚,跑路现象应该会减少。

我是 36 氪专注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资深作者周天,欢迎与我联系,切磋讨论。我的微信是 :sysuzt,加好友请注明姓名和身份信息。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不得线下销售和承诺保本保息,P2P从此戴上紧箍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