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作者衍衡;36氪经授权发布。
近日,彭博社爆料,代表好莱坞“六大”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已委聘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其会员单位出口中国的电影票房。该报道称,“这次的审计结果对华特迪士尼以及维亚康姆旗下的派拉蒙等好莱坞主要制片商很重要,因为中国已有数百起谎报收入的案例。根据收入分成协议,这些制片商可以获得25%的票房收入,因此获得准确的数字至关重要。”
引入第三方审计,一直是MPAA的心愿。2015年10月,《好莱坞报道者》一篇报道就指出,中国中影集团和美国电影协会有望达成两项协议,其一是中国引入国际审计机构对票房进行第三方监督;其二是中国取消批片配额限制,并于来年1月1日施行。但该传言之后并无官方证实。
如今,其中一项看来已成功落地。
中国电影市场自产业化改革以后,便引入了票务软件,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科技平台打击偷漏瞒报票房,当然,这个痼疾也一直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里持续存在,于MPAA的会员单位,于国产片方都一样——持续地蒙受着不可计数的损失。
进口片的票房监察其实过去一直是中影和华夏两家发行公司自发自查,华夏内部还设有专门的监察部门——但,可能是人力的不足,也可能是技术不足,总之,就是美方对票房的损失始终不满。对于美方来说,耿耿于怀的或许是,他们面对的裁判员和运动员虽然不是同一人,但后面的老板是同一人,因此难免会推测认为自己不可避免要吃亏。
这一次我国允许美方委聘第三方审计机构来监管进口分账片的偷漏瞒报票房问题,虽然看上去颇有些意外,但如果与最近两年整个市场的气候联系着看,会发现似乎也是水到渠成。
2015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可谓是令人惊喜的一年,票房从上一年不到300亿一跃到了440亿。这里面显见的驱动力来自在线选座商的票补大战,低价票的俯拾皆是推动了人次的快速增长,另一个并不显见但却真实存在的票房增长引擎是2014年针对票房软件的一次全国大升级。《凡影周刊》在2016年2月的一篇有关2015年电影市场总结的长文里,有专门论述——
“巧合的是,在2014年票房系统升级完成之后,单银幕贡献忽然从连续三年下滑变成了正增长,而2015年,以前曾被业内公认的某票房管理重灾区的人口大省,默默成为增长率最高的省份。”
2014-2015年,影厅里林立的各色品牌的取票机
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2016年票房增速之所以会降到近年来从未出现过的个位数,原因是失去的不止是票补一个引擎。
2016年,不到500亿的票房,尴尬,之后便是焦虑。一如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对于GDP增速两位数的习以为常,突然被打破之后,弥漫在整个社会上下的焦虑。
2017年初,票房统计口径突然扩大,官方将网票的代售服务费纳入了票房统计。不仅对2017年,还一并把2016年的票房“修正”到了492.8亿元——近500亿元,其中30多亿就是网票的服务费。
2017年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21日,电影主管部门通报了2016年以来部分影院瞒报票房的情况,对首批查出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326家影院实行严厉处罚。通报称,中影桐乡嘉博影剧院等63家影院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情节特别严重,责令其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90日,视整顿情况由原发证的电影主管部门重新核发其放映许可证;浙江杭州塘栖新世界影城等63家影院瞒报票房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情节严重,责令其自3月27日起停业整顿不少于60日;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鑫国际影城等11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影院,处以20万元的罚款;对90家瞒报票房在10万元以下的影院,进行内部通报警示。
无论是查处的数量规模还是惩罚的严厉程度,都是罕见的,即便戏言为给新法祭旗也并不为过。
2017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规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将点播影院及其连锁实体纳入到总局的监管范围之内,该“通知”第四条规定,申请成立点播影院,除工商注册信息外,应当明确隶属院线、所用点播影院计费系统和放映系统设备等信息,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批准,获得专项《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近期有消息称,点播影院的“票房”也将纳入到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统计口径内。
2017年4月出台的《关于规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
接下来就是最近,2017年6月末,MPAA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司监察进口分账片在中国的票房统计。
凡是能够让票房增长的办法——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想来都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或许正是因为票房的焦虑,美方的“审计”才得以一年后成功入场。
附:2013年的一场中美票房“战争”:营改增的2%新增税负,谁来承担?
2013年7月,由于上一年北京开始实行增值税试点改革(俗称“营改增”),因此进口分账片的票房就需要面对新增了2%的税负,但问题是——谁承担?是中影还是好莱坞“六大”?以下引自时光网当时的一篇报道——
这也意味着,“营改增”之后,国家会另行征收约占总票房2%的增值税,对于进口片,这2%该由谁负担?其实早在今年4月,就有媒体曝光,《少年派》出品方福斯拒收分账款,就是因为和中影在这个问题上谈不拢。《少年派》在内地的最终票房约9200万美元。扣除5%的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和3.3%定向税后,按照原本25%的分账所得,福斯将收到2109万美元的票房分账。如果被中影代扣掉2%的增值税,福斯的分账金额会减少约169万美元。
电影《少年派》剧照
于是,在2013年,上一年的《少年派》、《007:大破天幕杀机》、《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巨人捕手杰克》、《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超人:钢铁之躯》、《特种部队2:复仇》、《侠探杰克》、《魔境仙踪》等影片背后的好莱坞“六大”达成共识,集体对抗中影,并搬来了MPAA和“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就中方是否违反相关WTO协议展开调查。
到了2013年8月,凤凰网报道,“据两位知情人士对《纽约时报》透露,美国电影协会(MPAA)已经通知会员电影公司,这次的争议已经得到解决,结果有利于美国电影行业。而《综艺》称好莱坞将在最快两天内拿到总计达2亿美元的分账票款,但这笔款项是否扣除了‘2%的增值税’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