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36氪经授权转载。
写在前面的话:
盘点去年一年的咨询案例,有这么一类人我觉得有必要拿来聊一聊。
如果用一个词儿去形容,大概“猴系”再形象不过了。
你可以想象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对,就是那个吃面也没耐性好好拿筷子、直接用手抓的浑身长毛的家伙。
机灵、蹦跶、一秒钟也等不了,可以说是“猴系青年”的三大典型特征。
“猴系”的背后,是注意力和耐心的普遍匮乏,以及,习惯了及时满足,所以等待的每分每秒,都显得如此漫长。
咨询者文静(化名)是一名性急的姑娘。
“晓璃老师,你不知道,我就是那种,看个宫斗剧都要2倍速的人,实在受不了拖沓的剧情和慢悠悠的台词,尤其那种哭戏什么的,直接快进过去的......”
在视频的那一端,这位烫着波浪卷、穿着大毛衣的姑娘对我倒也直言不讳。
文静,女,毕业于一所985高校的审计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知名公司做项目助理工作,每天奔波于不同的城市,配合审计经理处理一堆工作底稿,一开始还饶有兴致,但做着做着,她就感到急不可耐了。
“接触不到核心科目,”文静抱怨道:“第一份工作所在的项目组承接的多是商业企业的审计业务,类似于成本核算这部分完全接触不到,每天就是审核收支费用什么的。”
文静果断跳了槽。
“我后悔了,现在才发现上家公司也有好的地方。比如它在业内还算蛮有名气的,如果我不跳槽,今年该是第三年了,不出意外的话可以被提拔为项目主管了......”
“当时为何就不能忍一忍呢?之前的公司无非就是熬资历,熬到三年就能看到希望。现在的情况是,这家公司糟糕透了,不论是规模还是业务,都不如上家公司。人家都在走上坡路,我却走下坡路,感觉烦透了......”
文静说着,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群人属于文静这种特质,这种特质简单描述起来就是——
不喜欢循规蹈矩、个性鲜明、聪明、渴望自由、意志力强。
这类人的童年往往就是“别人家孩子”:他们天资聪颖,领悟力高,随便看看书就能毫不费力地考个80分,稍微努把力上个90分不成问题,一旦认真起来那就是年纪第一名。
他们一直在追求一样东西,刺激。
表现在自我要求层面——
这些人往往不知疲惫,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就不想再重复了,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更希望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新的挑战上,所以这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一类人;
表现在外部追求层面——
这些人希望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难题和挑战,最好不要是重复一种技能,而是可以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这样才能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成长感”。
但任何特点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特点让他们具备所向披靡的行动力、一针见血的洞察力、无师自通的领悟力,但与此同时,它总是会给主人带来一个无法摆脱的烦恼,那就是,急不可耐。
一方面,这类人群的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时不时会迸发出一些新的点子和创意。
比如,文静在第一份工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了新版本的某表格,用起来比之前的版本快捷方便了很多,得到领导的赏识,在公司上下进行全员推广,反响很不错。
另一方面,这类人群非常独立,他们不相信其他人,或者说,由于比较优越的自身条件,让他们这些年来一直靠自己单打独斗走了过来,除了自己,他们不太放心把手头的工作交给他人做。
这是文静在上一家公司无法接触核心项目的重要原因所在。
原来,上家公司的领导曾经招了实习生,放在文静手下,希望文静好好带带。
谁知道那个实习生和文静完全两种特质,文静很独立,基本上领导说一遍马上领悟并且能迅速付诸行动,而那个实习生呢,依赖性太强,事无巨细都会问文静的意见,让文静不厌其烦。
几次下来,文静觉得带人太累了,真还不如自己做的效率高。
后面文静就很少把事情放给实习生做了,实习生呢,觉得呆在文静手下也没什么提升,就主动要求调换到其他项目组了。
加上文静感觉自己一直接触不到核心业务,于是愤而离职。
然而文静没想到的是,新的公司人际关系复杂不说,她依然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
我告诉文静,如果再不去努力冲破思维上的枷锁,你可能会是个好士兵,但离将军还差之千里。
“可,冲破枷锁,到底要多久?”
急不可耐的文静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觉得浑身都是力气,但却不知该往哪里使劲儿。
事实上,文静对于完美主义的需求,不仅非常强烈,简直可以用“魔性”来形容。
这种魔性,就是《霸王别姬》里张国荣说的那句:“不疯魔不成活”。
从小到大,文静所做的事情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试图掌控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掌控的部分越多,似乎安全感就越多。
这种“掌控感”不仅仅是文静这类人独有的,很多人身上都有。
比如——
有人无法忍受打车时漫长而不确定的等待时间,干脆启用“同时呼叫”功能,甚至加调度费也在所不惜;
有人前一秒刚付款下单,下一秒就狠命催单;
好不容易决心看本书,结果看了半天没有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舍弃,换下一本......
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很多事情真不像追剧打车这么简单,尤其在职场中,必要的沉淀和累积,都是用等待的时间熬出来的。
我和文静主要谈了以下三点。
要知道,你再能耐,也终究是一个人。
如果你过于强硬,不学会授权与合作,孤独将会成为你难以逃脱的宿命。
你会深感“怀才不遇”,也会感慨“世风日下”,更有甚者,会抑郁成疾。
请务必保持警觉。
你需要将不太需要创造的工作交给下属去做,即便刚开始下属很青涩,看似需要花费你很多时间,但你完成可以提炼其中的逻辑方法,写出一本实用且便于理解的《某某岗位实操指南》,不仅可以免去不必要的口舌,而且也能展现你对工作的见解和水平。
不要强迫自己考虑“现在我必须怎样”,而是试着考虑“三五年后我希望怎样”。
然后,再分解到每一年,如此你才能渐渐明白,当下的磨砺对于未来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如果你现在有这种强迫自己现在就下决定的惯性思维,只能说明你还太稚嫩,如果任凭自己的冲动行事,你会摔得很惨。
请务必当心。
对于“成长”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成长”的理解不同,这是个非常“主观”的词语,所以我建议——
你不妨把“成长”这件事用些具体的指标衡量。
比如:
你今年做的项目数量比去年多了多少?
你今天接触的客户质量比去年提升了多少?
你今年做的项目比去年取得了哪些长进?
......
唯有这些实实在在的进步,才能缓解你的焦虑感,方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自信。
请务必注意。
《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开始就是个“泼猴”,它尽管聪明但顽劣不堪,言行举止中掺杂了太多的“猴气”,经过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的历劫,磨砺了心性,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帮助唐僧队伍出色完成了使命,战胜了自我,被封为“斗战胜佛”。
每一个猴系青年,都需要历经漫长的磨砺,方能成熟,最终担当重任。
所以,请做好大器晚成的思想准备。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龙应台《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