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最近针对浏览器中插页式应用程序下载广告做了一个调研,研究显示只有 9% 的用户点了“下载”,有 69% 的用户直接关掉了网页,既没有去下载应用,也没有继续浏览。之后他们在研究中把 Google+ 广告条幅放到了屏幕上面,结果是 Google+ 的移动网页版日活增加了 17%,但原生应用下载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Google 这组数据背后是广告和用户之间越来紧张的关系。Mozilla 主管内容的副总裁 Darren Herman 曾指出,目前广告拦截正在以每年增加43%的速度在发展,我们现在距离删除 web 经济的发动机 —— 广告可能仅有一步之遥。基于此,Google决定永久停止插播广告以免对用户体验造成干扰。
那么改如何去延续互联网经济呢?Flickr 给了一条参考途径。
web 2.0 经济的典范 Flickr 一开始没有广告,盈利方式是提供 Flickr Pro 服务向用户订阅的图片存储空间收费。但在 13 年时 Flickr 全身心的拥抱广告,为所有用户提供 1 TB 的免费存储空间,如果用户想要屏蔽广告,就需要每年支付给 Flickr 49 美元。原先 Flickr Pro 用户的体验直接遭到破坏,很多老用户走掉,但 Flickr 显然挣得更多了。
然而到了今年,Flickr 又捡起了 Flickr Pro 服务,Flickr Pro 的价格还是 49 美元用户,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图片服务及购物优惠(统计工具、Adobe Creative Cloud 摄影方案的 20% 折扣和 Flickr 实体产品美国国内免运费、国际运费半价优惠),一方面屏蔽掉广告,还原本来的浏览体验。借“去广告”的诱惑推平台上专业订阅服务的普及,把盈利点转回到针对用户本身的服务上。
国内的视频网站也在努力的在把“付费”的衣服穿上,在推出新剧《盗墓笔记》时,爱奇艺推出VIP会员全集抢先看的排播模式,付费用户数实现 20 倍的增长,给疲劳不堪的国内视频行业带来转机。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单单付费订阅这一项模式远不能取代广告在web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让用户与广告和谐相处,还是各流量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