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约观察员 杨泽
编辑 | 张薇
带着观点看商业。
36氪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领军者们,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核心提示:
1.社交是每个人的重要的需求。互联网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能力,加快了交友的效率。
2.这几年想做社交平台的很多,但没一个真正做起来,除了soul。
3.低门槛的工具早已是现今流行的社交平台的标配,再造社交网络的机会在于一个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络。
建立关系的能力是人类的最基础能力。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社交是每个人的重要的需求。
互联网的诞生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这个基础需求,但互联网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能力,加快了交友的效率,放大了交友这一需求。
智能手机的出现增加了地理位置这一维度,增加了认识附近人的概率,从交友效率的维度来看,这是巨大的提升,无论是笔友还是聊天室、QQ、漂流瓶,“奔现”是极其重要的需求,随着沟通的加深,对奔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无论我们与陌生人沟通多紧密,一旦见面,关系才产生质变,而熟人之间也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加,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地理位置成为交友参考标准后,陌生人之间交友的效率显著提升了。
交友效率提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于陌生人的了解,越了解这个人,交友效率也就越高。因此将真实世界的人映射到线上是社交平台很重要的一个功能,这种映射包括姓名、昵称、性别、星座、喜好、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等,有没有发现这非常像用户画像,要素越多就越像。
但最直观的还是照片,在陌生人交友领域,第一印象基本决定有没有兴趣继续发展,甚至在熟人交友领域,也会经常对照片品头论足。所以说,探探是目前陌生人交友效率最高的APP,覆盖整个屏幕的真人相片,只需要左滑右滑就能完成匹配过程。
按照信息升级的维度,图片高于文字,视频高于图片,所以视频是不是比真人图片的交友效率更高呢?似乎并不是。
在匹配好友的过程中,视频跟照片基本起到的是相同的作用,就是“颜值”,视频还需要播放,还不如照片直观,效率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而视频连线是不是效率更高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视频连线确实可以让面对面交流变得更容易,但面对面带来另一个问题:尬聊。无论是qq、微信还是陌陌、探探,对于绝大多数人,与陌生人交流的开场白都是最难的,即使解决了开场白,在聊天过程中也是会经常出现尬聊的情况。文字的好处是可以三思而后发布,还可以“反悔”,也就是撤回。语音匹配的好处是信息相对单一,人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来意淫一些事情。而视频则暴露了太多信息,长相、身高、语音语调、身材、发型、周边环境甚至是一些小动作、小癖好,他们中的一些会提升交友效率,而更多的会成为干扰项,经常因为太真实而变得索然无味。这就需要平台提供更多用户选择,但同时在线一定规模的有视频交友能力的用户群体无疑对早期平台存在极大的考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引入其他角色来消解干扰项,比如引入红娘这一角色,由红娘斡旋,协助解决过多干扰项的问题。这跟现实生活中的相亲很像,也需要红娘,帮忙突出优势、弱化劣势,解决尬聊局面。
所以这几年想做社交平台的很多,但没一个真正做起来,除了soul。
在我看来,soul是一款非传统的社交APP,探探把“颜值”这一需求发挥到巅峰,soul反其道行之,彻底屏蔽了颜值,并通过测试、内容分享打造了一个灵魂交友的软件。
整个soul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情感分享的社区,而非社交产品。从交友效率角度,灵魂交友也比不上颜值,毕竟先需要一个了解灵魂的过程。前面视频交友讲过,视频交友的难度是交友效率差,需要在早期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soul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是soul的定位非常清晰,正如他们的名字“灵魂”,soul也由此吸引了一群不属于陌陌、探探的用户群,据考证,soul最早期的用户来自于豆瓣,随后因去地理位置的设计吸引了一批海外孤独的灵魂,这些有强烈情感交流的用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圈子。网络效应以及付费获客让soul实现了快速增长,形成了千万的用户量级。但soul的很多用户是通过付费获取的,目前来看,soul具备留住用户的能力,但是从闭环的角度,soul必须证明他可以在买来用户的身上赚到更多的钱,这个逻辑才能走通。人在付费方面都特别诚实,有道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事实却是人们更愿意为千篇一律的网红脸买单,却不愿意为万里挑一的灵魂付出什么成本。起码在soul之前的一个灵魂交流平台“豆瓣”也一直没有证明用户变现能力,何况豆瓣的用户还是极低成本获得的。
虽说soul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soul,依然有很大的启发。
马化腾说:“通信强于社交,社交强于社区。如又是陌生人社交很难了,如基于兴趣的社区目前国内也很强了,再细分的垂直社区空间也有。”之前我们一直在说通讯、陌生人社交,我们以兴趣社交的角度来看soul。
正如“灵魂”这一名字一样,soul将一个人除了颜值的所有要素进行了拆解,分别映射到线上,再通过星球、测一测等与兴趣爱好有关的功能进行匹配,让有相同爱好的人相互结识,成为朋友。虽然从交友效率的角度远不如颜值交友,但不失为一种很重要的交友方式,这种差异就像是当年的qq与豆瓣,qq很好,但豆瓣依然非常重要。
兴趣社区早就存在,然而正如前面的分析,社区侧重内容,门槛高,在项目伊始就把人分为两种,kol和普通人;社交侧重人,需要做到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留下印迹,因此,兴趣社交首先要解决门槛极低的工具。
以我最近一年经常逛的虎扑为例,虎扑最早是查看比赛结果,查询比赛数据的网站,随后形成以NBA为主的内容社区,现今号称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直男社区。换种思路,有没有可能将虎扑变成一个兴趣社交属性的APP呢?
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能通过测试、点赞等方式将用户对于NBA、篮球、足球等兴趣记录下来,比如勇士是我的主队,库里、詹姆斯是我喜爱的球星,再将个人对于运动的喜好呈现出来,进而进行交友匹配,基本可以搭建出一个基于兴趣社交的APP雏形。当然,虎扑这么做很难成功,之前提过,一个社交软件的关键是年轻女性用户,所以……除非做男男交友。但是换成小红书就完全不一样了,毕竟这是一个女性用户聚集的平台。
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社区类的产品也许同样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创造一些新的可能。
事实上,低门槛的工具早已是现今流行的社交平台的标配,微信的通讯功能是工具、摇一摇是工具,脉脉的个人页、人脉测试是工具,探探的左划右划也是工具,也都符合简单便捷,每个人都能上手使用。
解决了用户上手的问题就需要进行匹配,之前说过颜值匹配是效率最高的,但soul给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有了个人的兴趣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匹配。
对于在国内做兴趣交友的另一个好消息是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提升。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在研究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基础上,将日本消费行为分成四个时代,在他看来日本的第三消费时代是从1975年开始的,当时日本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到了1981年人均GDP已经1万美元,反观我国在2010年GDP达到日本1975年的标准,在2019年达到了1万美元,中日两国生活方式、文化喜好非常类似,也就是说我国正处于日本的第三消费时代,这个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需求的提升,由于在此前大多数人的基础需求已经被满足,在这个时代,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的人开始追求品牌,愿意为兴趣买单。越来越多人对兴趣爱好产生兴趣,这肯定是对兴趣交友的一个利好。
因此,可不可以说再造社交网络的机会在于一个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络,要完成这样一个社交网络,需要首先找到一小群年轻女性,她们对某方面事物有共同的兴趣,通过各种手段将这群用户吸引到新的社交平台后,再通过各种低门槛的工具将这些人的兴趣爱好映射到线上,当这些用户达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通过网络效应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这或许是一种可能。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如何再造社交网络?
从社交分类的角度,可以将社交网络分为熟人、半熟人、陌生人三类。
熟人交友:
在智能手机时代,通讯几乎成为熟人之间交流的形式,每个地区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都拥有了形成垄断的通讯软件,并实现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交流。
陌生人交友:
约会是陌生人交友的最刚性的需求,在智能手机时代,颜值成为最高效的交友方式,与短视频取代图片不同,目前在视频方向还没出现取代图片的机会。
以soul为代表的兴趣交友是陌生人交友的潜在机会,也许未来,很多领域都会出现基于兴趣交友的机会。
推荐阅读:
超级观点 | 再造社交网络①:为什么做火了抖音的字节跳动玩不转社交网络?
超级观点 | 再造社交网络②:为什么单靠买流量很难形成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