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冻物园”(ID:dx-dwy),作者:象爷,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CNNIC公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统计了国内互联网的基本情况,包括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等等。但其中关于短视频的一组数据,透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报告》中显示,截止2021年6月,国内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88亿。也就是说,在国内10.11亿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已经有近9成网民均是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报告》首次对短视频行业下了定义:作为基础的用户表达和内容消费形式,贡献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时长和流量增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
从用户体量上来看,短视频类平台已经成为「国民级」应用。《报告》内容显示,短视频在国内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仅次于即时通信,位列第二名。短视频甚至超越了网络支付、网络购物、搜索引擎等这些在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支柱性应用,足以看出短视频应用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上的影响力。
从用户粘性上看,短视频类应用的用户使用时长“一骑绝尘”,提速全行业第一。短视频飙升的不仅仅是使用时长,使用率也在节节攀升,国内互联网用户在短视频类应用的使用率从2018年6月的74.1%提高至2021年6月的87.8%。并且,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3月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看短视频节目。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报告》对于短视频「互联网基础应用」的定位十分精准。短视频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内容产业的绝对王者。在争夺流量、吸引用户方面的能力,独树一帜。
互联网竞争的本质,就是争抢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行进至此的短视频行业,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从短视频应用的基本盘来看,短视频在一段时间内会继续成为主流形式,逐渐从娱乐、生活、萌宠,扩散至新闻、科普等内容,从信息传递到全民参与,从生活实用到资讯普及,短视频形成了全新的传媒业态和文化现象。视频化成为互联网内容生态的大趋势。
从短视频的整个生态来看,短视频流量见顶,中视频也成为短视频平台开辟的新战场。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加速渗透,对用户时长的挤占进一步加剧,传统视频平台的流量被进一步抢夺,长、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争夺日趋激烈。面对竞争,长、短视频平台开始相向而行,平台发力中视频内容,以适应用户多变的消费场景和多元的内容需求。2020年以来,中视频内容日益多元化、专业化和精品化,涌现众多制作精良、口碑不俗的优质作品,成为被业界普遍看好的文娱产业新风口。在中视频内容生态系统中,与微综艺、微纪录片、知识科普类视频等内容相比,微短剧市场用户关注度较高且商业模式清晰,吸引众多平台进入。《报告》预测,微短剧预计将成为继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和网络动画后的又一主要内容赛道。
不论未来竞争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短视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互联网内容生态形成统治地位。与这样高速发展的“乐”相比,短视频平台暴露出来的“愁”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和众多互联网产品一样,短视频应用同样面临着「沉迷」的问题。近日QuestMobile发布了一组数据数据:2021年6月,每天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时长为3654.5亿分钟,其中:短视频占888.4亿分钟,占比约24%;手机游戏占228.8 亿分钟,占比约6%,也就是说短视频用户时长占比,是手游的4倍。
前不久,字节跳动公布了一组关于抖音的最新数据,据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日活数据显示,抖音日活平均值超6亿,抖音、抖音极速版、抖音火山版合计日活峰值约7亿。从用户画像来看,抖音用户年龄段分布十分广泛。其中小于19岁的青少年群体约占7%。按照6亿大基数的日活用户数量估计,抖音短视频中青少年群体的日活也能达到4200万。
面对庞大数量的未成年人用户,短视频平台却并没有足够的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未成年内容的短缺是短视频平台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6月,抖音发布青少年模式数据报告。在青少年模式下,动画成为了最受用户喜爱的内容,其次则为绘画手工、玩具、才艺,以及科普内容的相关视频,其中奥特曼则是用户搜索量最高的关键词。
但尴尬的是,各大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龄断层,当前内容更加适合幼儿、少儿时期,对于12岁以上的未成年用户并不友好。反之,部分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视频和账号在大量滋生。4月13日,抖音在青少年保护开放日上公布数据,2020年,抖音共封禁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账号20多万个,下架违规视频200多万条。
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算得上手机中「最懂用户」的app,这其实是利也是弊。根据用户的点赞、评论等日常操作,利用大数据和算法为用户实现精准匹配,简单看来似乎是短视频平台的独有优势。但是智能推荐带给用户的更多是同质化的海量信息。在算法的影响下,用户无法跳出「信息茧房」、走出平台对用户的标签和定义,只能获取日渐同质化的信息。从表面上看,算法满足了用户的关注点,节约了过滤筛选无感信息的时间,但实际上,却让用户失去了内容选择的主导权,逐渐局限于数据分析和程序算法给出的推送中,无法自拔。
巧合的是,也就是在今天上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中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非法交易、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等;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并且,相关规定也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这样规定的出台,暴露了短视频应用平台的最大「短板」,当过于依赖算法留住用户的路最终无法走通,短视频平台如何继续做那个最懂用户的app?当用户不在被无限推送某一种类的洗脑上头视频捆住手脚,短视频是否还能维持无人能匹敌的高增长?
这些都是短视频平台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也许,快速航行的短视频巨轮,也是时候该停下整备,再重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