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试后买”这样的场景在买衣服和买车时习以为常,但在教育领域并不常见。尤其是一些进校类产品,决策方往往在没有争取老师和学生意见时就已经做了决定,或者老师也会在没有通知技术部门的情况就已经在课堂上引进了新产品。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教学产品与教学本身无缝对接?谁来管理所有学生的账户信息呢?
从今年 3 月开始,教育应用分发平台 Clever 推出了“Clever Co-Pilot”项目,旨在让师生在使用产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做出更符合教学目标的决策。首批实验对象选取了美国 18 个地区的 12 个初创产品,试用时间为 30 天。试用期过后,Clever 宣布“Co-Pilot”项目正式向所有人开放。
Clever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 DanCarroll 表示:“在选择教学产品这件事上,不同学校需要低试错成本。”Carroll 曾经是一所特约学校的技术经理,在他的职业经历里,有大概一半以上的教育类产品都没有使用价值,这就是开发“Co-Pilot”的初衷。
Clever 创立于 2012 年,主要通过统一的 API将学校与教育开发产品连接到一起,帮助教师方便地登记学生的各种资料、跟踪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单点登录阅读来自于多个供应商的网上资源,教师则可以在多个(网络)教室上记录学生的成绩。
目前 Clever 已经进入了 53000 所学校和 220 家公司,“Co-Pilot”项目将帮助学校统一管理教学应用。举例来说,如果学校已经产生了明确需求,需要采购适合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学辅助工具,Co-Pilot 就会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 list(list 内的所有内容全部经过 Clever 同步),由学校决策使用哪个产品,然后 Clever 会根据决策给出具体使用说明。
目前 Co-Pilot 给出的产品范围已经包括编程类产品、英语语言学习、艺术、数学、科学等,也不会向这些初创公司收取加盟费,但项目仍旧需要像往常一样付给 Clever 月费。30 天的试用期过后,Co-Pilot 会给出一份测评报告,包括学生所有使用数据,帮助学校决策是否需要购买。
据 Digital Promise study 的调查数据,有约 62% 的老师会使用 Co-Pilot 功能。Carroll 在接受 Edsurge 的采访时仍旧表示,现阶段学校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这个产品的利用价值如何”,但仅仅关心产品的使用频率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关注产品的利用价值、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是谁,这才是 Clever 开放 API 接口和 Co-Pilot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