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小鹿角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在陕西大剧院和西安音乐厅刚建成时,大唐不夜城还不是火爆的旅游一条街。如今,步行街的游客路过这里,看到广告和大屏都会好奇询问“你们这是干啥的?演什么的?”
陕西大剧院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贞观广场西南部,建筑分地上3层,地下2层,包括一个拥有1767个座位的歌剧厅和一个526座的戏剧厅。2017年,陕西大剧院建成后与现有的西安音乐厅形成了陕西表演艺术中心,成为了展示和体验盛唐文化的首选之地。
虽然街上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室内音乐演出的观众永远是少数。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地段的客群特质,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剧院的同时传播陕西的历史和文化。陕西大剧院将流传了千年之久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和话剧结合起来,打造了一部沉浸式互动皮影秀《皮影笑传》。
△《皮影笑传》演出现场
这一演出项目的目标观众是游客,因此时长较短在60分钟左右,让游客能在短暂的旅途中了解到古老文化艺术的另外一面。
去年年初,演出行业和旅游业都遭受疫情重创,陕西大剧院与观众阔别了整整5个月。在大幕紧闭的152天里,剧院不断地寻求创新,在维持运营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演出内容。
正如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西安交响乐团总经理曹彦所言:“疫情是一个突发变量,但就算没有疫情,剧院也依然面临各种挑战。如何把节目做得更好?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将营销做得更有趣味?这些都是日常命题。”
陕西大剧院一直都很重视线上推广,早在2019年,西安交响乐团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奇迹之夜”音乐会就尝试过直播的形式。“云上国宝”和“云上秦岭”系列直播,将音乐与历史文物、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在平台也获得了大量观众的点赞、关注和互动。
△ “云上国宝”音乐会
2020年7月,西安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在华山为阔别许久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直播。即使山峰陡峻、天气多变,西安交响乐团仍坚持在现场演奏录制,而这场令人震撼的演出在全网首轮播放量超过了5000万。
疫情期间,艺术家和观众都开启了长时间居家模式,陕西大剧院的B站账号也在那时开始活跃了起来。合唱团的成员通过视频教大家一些唱歌的小技巧和发声方法,把交响乐排练过程中声部和乐手之间有意思的梗做成欢乐的小短片,通过这种方法来推广古典音乐、拓展观众。
尽管新兴的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好的宣传推广途径,但交响乐始终还是现场声学的艺术。所以为了保证演出效果,陕西大剧院并没有直接把线下演出搬上社交平台,而是通过不同的内容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欢。
陕西的历史、文化、艺术具有浓厚底蕴和吸引力,陕西大剧院作为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一方面跟世界顶级艺术家合作保证乐季品质,另一方面也一直在思考交响乐如何破圈。
以下为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西安交响乐团总经理曹彦的采访自述:
疫情肯定迟早都会过去的,但在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的时候,我们要在夹缝中想办法。
去年刚过完年的那一个月还不能回到剧院上班,管理层只能通过线上会议讨论剧院的应对措施和工作方向。
我们当时决定在线上推广乐团和合唱团,乐手自己在家录小短片,在社交平台每天教唱一首歌等等。那时候刚刚开始做线上内容,所以每次做完一个视频后就马上开会总结,研究别人是怎么弄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应对演出退票改期带来的工作量。
但在这种危机时刻,我们整个团队面对挑战的态度还是十分积极的。
以“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为例,我们从前期勘测、踩点,到最后监测天气、温度,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乐器不能晒也不能受冷,再加上山里天气变化特别快,一旦有风长笛就吹不出来声音。为了真实地呈现演出现场,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比如最后一场的时候,为了保护乐器不被晒,我们等到太阳快下山时在夕阳中赶着录完,即使这样还有一首歌是在大寺庙里补录的。
△ 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
华山西峰特别严峻,在演出前,我们剧院的安全员和华山的安全员一起,提前上山拴着保险带拉返听。返听都拉在悬崖边上,合唱团的麦拉在游客扶的铁链子上。山上站着演出很危险,我们的舞台又很长,所以在前期彩排的时候,我们量好了山上的尺寸让团员提前适应。说实话确实不容易,再来一遍我都心颤。
疫情期间剧院演出暂停没有收入,而这次演出又是推广性质,所以我们肯定要节省开支。户外演出最大的成本就是请拍摄技术人员,因此我们团队的人员不得不转型去研究镜头的转换,从场地协调到拍摄,最终都由我们的员工自己完成。
并且因为版权问题,华山的每一条风景片都是摄制组一趟一趟上山亲自拍摄的,这个事现在说起来还是挺让我感动。
去年我们做了很多突破和尝试,但也有一些遗憾的事情。
我们原本策划了一场特别厉害的戏剧节,俄罗斯的戏剧杰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只在中国演出三站,我们争取到了其中一站但是最后没有演。钢琴家阿格里奇原定于2020年在中国与我们独家合作“阿格里奇和她的朋友们”系列音乐会,这些艺术家原本计划在西安住一个礼拜,连续演出三场,但最后都没有落成。
要知道2019年11月阿格里奇音乐会开票的时候,大麦的后台都抢死机了,全国抢票分分钟卖光。所以遗憾没能上演的好项目太多了,干这行主要还是希望能有好戏好剧。
虽然说疫情让很多好的演出项目进不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疫情其实使我们的直播音乐会受到了更多关注。
比如在兵马俑的那场直播演出,我认为设计地特别好,但当时的流量却不大。虽然说无论有没有疫情,我们都会在华山做音乐会直播,但疫情反而给这次直播带来了更多流量。
从财务层面来说,2020年对西安音乐厅和陕西大剧院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整个剧院的实际零售额是预计的20%到25%。但对乐团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我们做了很多线上活动而且规模都还不错,还获得了很多来自社会的赞助,超出了我的预料。
但总体而言,在剧院外演出的成本还是太高。比如,平时交响乐在音乐厅演出根本不用扩音,但出去演出收音、给直播平台送声音、乐手的返听都需要保证音质。其次,我们目前的线上演出还是以推广为主,并没有做线上付费。
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院?如何让乐团的演出从一年100场增长到一年150场?这些是所有剧院经营者都在考虑的问题。
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增量?是服务客户还是改变剧目,亦或者从艺术家入手?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之下,这些都是需要全面考虑的。
舞台表演艺术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好的时机,歌剧、交响乐、戏剧、芭蕾、现代舞等艺术门类的观众都在不断增长,而且未来可观。但无论观众怎么变多,跟整个多媒体的流量相比,这个行业还是小众的。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加大推广来扩大观众量,让更多人能喜欢这种艺术。再加上游戏和电竞等娱乐形式对市场的冲击很大,所以怎么做好增量是一个永远的命题,跟疫情的出现关系并不大。
从整个市场来看,产品够不够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外国艺术家的演出能这么火,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足够好,而产品质量是观众愿不愿意花钱买票走进剧院的唯一原则。
我个人觉得,线上演出在我们这个行业想要挣钱在短期不太好实现。这种并非以视觉为主的艺术门类想要在线上吸引足够多的观众,要么就是品牌做的很好,要不就是以推广为主。
△ 中华祖脉· 秦岭之声云上系列音乐会
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将品牌做出来,是有可能实现线上演出盈利的。比如柏林爱乐的APP为每场演出提供直播,用户可以在线上付费观看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依靠流量,但对于交响乐来说短期内很难实现。
所以在线上演出这一部分,我们目前每场演出还是主要靠赞助商,来保证活动落地。如果没有赞助商我们就不做了,因为实在太花钱了。
如果单纯为了品牌传播,通过互联网吸引观众没有问题。但是舞台演出本身就是现场艺术,从古希腊就有。这种演出形式古老且稳定,并不像互联网时代的很多内容风潮淘汰地很快。
所以我们这个行业会一直稳定存在,但是要说破多大的圈,能破圈到什么程度,短期内我没有看到。
2021年在没有疫情折腾的情况下,剧院的经营环境可能会比去年容易一些。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往前走寻求突破和发展,只会越来越难。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主要问题还是观众体量不够大,需要吸引更多人走进剧院。在中国,剧院还处于上升期,不像国外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对于好产品、优秀演出项目的竞争是一直存在的。
在海外疫情仍然严重的情况下,优秀的外国演出项目暂时无法进入,这对中国的剧院团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需要抓紧市场机遇。
有更多观众的时候,任何一个团体、企业、剧院,都希望能提供更好的产品。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各个剧院都非常缺乏好的演出项目。所以疫情过后,剧院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制作好的演出项目,升级乐团水准,拓展观众群体。
2021年对于我来说,既困难重重又充满期待。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只要满心欢喜地去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