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博 Bob, 滴滴CTO
未来十年,对于滴滴,两件事情是不变的:
业务会越来越多元化和全球化;
科技会不可阻挡的成为创造价值的核心引擎以及抵御竞争的核心壁垒。
滴滴需要建立一套体系,持续培养出优秀的、能够独当一面的CTO,输送到各个业务。在我看来,每一个技术同学都是自己所在岗位所在方向的CTO,因此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希望把我过去七年对于CTO修炼之道的总结与思考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一起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持续的修炼提升。这些思考仍然在迭代中,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请大家保持批判和思辨的态度阅读。
“术道”内核:1圆16字
“术”:如何做事
“道”:如何做人
总结寄语
CTO 修炼之道的内核,我总结成如下图。上半圆是“术”, 讲述如何做事,总结为“价值牵引,技术驱动”,需要重点修炼的是价值域到技术域的连接;下半圆是“道”,讲述如何做人,总结为“成就业务,成就他人”,需要重点修炼的是业务内核到人员能力的连接。
“如何衡量一名CTO是否合格?”我过去七年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的总结是“价值牵引,技术驱动”。CTO 需要持续修炼的是:深刻洞见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知道科技的发展趋势,做好价值域到技术域的连接,能够用合适的科技,高效率创造有商业价值的用户价值。
为什么是“价值牵引,技术驱动”?首先,我认为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是孤立的。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我们需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创造有商业价值的用户价值,CTO的终极目标也要打在这里,而技术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有力的“武器”。随着规模越大,科技投入不会随着规模线性增长,科技创造价值的效率越高。这是我们产品技术人员应该要去发挥的价值。
有技术背景的同学优势是,能正确理解科技的边界。对科技理解不深的同学,容易犯的错误是“短期高估科技的价值,长期低估科技的价值”。
CTO的基础素质是:深刻理解技术的边界以及技术短期、中期、长期能够带来的生产力。过于乐观,可能会使得公司过早投入一项很长时间没有收益的技术,浪费资源,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Xerox,投入了10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个人PC电脑,但商业化不成功;过于悲观,可能会使得公司跟不上一波科技浪潮,而有被颠覆的危险,比如,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数字照相时代的柯达。
目前,世界仍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过去八年,移动互联网、AI 两股生产力,创造了滴滴、美团、头条等创造巨大新价值的公司,未来十年,随着General AI、5G、IOT、VR 等科技的发展,很可能会有新的格局变化。作为CTO,我们需要对科技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在工业界的成功应用保持持续学习和敏锐洞察。
阿里巴巴集团CTO行颠,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世界上有两种CTO,一种站在业务角度看技术,一种站在技术角度看业务,他自己偏向前一种。
我非常认同,做技术的同学,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我有一个先进的科技,就想当然认为它一定会在商业上成功。举个例子,有不少创业公司,尝试在商场里安装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记录每个顾客在哪个商品前面逗留的时间等行为数据,试图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商场里的商品摆放,提高GMV。
从逻辑上讲,这个假设很合理,电商平台上通过记录用户的浏览和交易行为,然后做相关推荐,产生了很大价值。但是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做这个方向的公司倒闭或者转型。背后的原因是:在商场这个场景,没有办法根据每个顾客的喜好实时调整商品的位置,即使有这个数据,商户也通常是一个月调整一次商品位置,有顾客行为数据和没有这个数据,对交易GMV产生的增量价值并不太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域到价值域“想当然”的错误,“有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有用户行为数据,就一定能对交易生产价值”这个假设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成立。
如何做好价值域到技术域的连接,我比较推荐的方法论是:
很多假设,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是否正确,有天赋或者有经验的人,假设的靠谱程度会高一些,可能试验5次会成功1次,普通人可能试验50次成功1次。但是快速验证和ALL in的顺序不能错,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是直接跳过快速验证去ALL in,失败的风险很高而且代价很大,不少公司因此倒闭。复盘很重要,如果验证成功,总结原因;如果验证不成功,总结教训,提升下次假设成功概率。
道篇,说的是CTO 做所有事情的动机。“成就业务、成就他人”,这八个字很长时间一直在我的办公室墙上,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这八个字在我看来是领导力的终极源泉。
CTO做事情的动机是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让业务成功。只有业务成功,才能聚集一帮志同道合、优秀的人才。没有人会愿意跟着总是打败仗的将军,滴滴这一路,也是因为打赢了必须打赢的仗,才能走到今天,聚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才。
如何成就业务?关键是对业务的深度洞察,大道至简,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简单的内核,如果你觉得一个事情复杂,是因为你还没看透,如果你看透了,就能四两拨千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者一些团队,很忙但是结果不好,核心原因就是在这里。这里分享几个case。
1)“好产品”的业务内核
我第一次在加拿大见俞军,我问他“做出一款好产品的方法论是什么”。俞军给的答案是:用户价值= 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新体验一般跟钱、时间、身体、心理四个因素有关。我们俩个列举了各种成功的和失败的case,发现都能用这个公式很好的解释。
2)企业安全的内核
我第一次在美国见卜峥,他当时已经是安全领域很著名的创业者和领导者,我问他,如何做好企业安全,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我之前问过不少在各个公司负责安全的一把手、二把手,大部分的回答是,办公网安全体系和生产系统安全体系,每个体系又有八个模块。卜峥给我的回答就是“可感、可控、业务优先”,然后花了十分钟介绍具体的意思,我们两关于如何做企业安全的对话就结束了,我觉得这个回答已经非常完备。
成就他人,首先需要修炼的是胸怀,成功不必在我。领导力的核心是,因为你的存在,能让周边的人(下属、Peer、上级等)变得更好。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人成功,你才能成为更成功的人。你能够成就多少人,成就多少更高段位的人,本身就决定了你的领导力。在过去七年的滴滴生涯中,我一直秉持和坚守成就他人的理念。我招聘了不少高段位的科学家、工程师,也亲手培养了很多有潜力的工程师,他们很多现在都在重要的岗位上,有些同学已经离开滴滴成为不少科技公司的栋梁。
方法论层面,从动机和潜力两个维度对人才进行考察和培养:
1)动机
每个人在招聘的时候,我都会认真的问他们:你的职业生涯如何才算成功,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在你的业务里成功,人才的能力模型与业务内核匹配度越高,越有可能落地成功,这个分析过程跟产品经理的工作类似,本质是业务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交换,通过交换实现双赢。
2)潜力
人无完人,管理者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找到完美的人上,而是用不完美但是有潜力的人,把事情做到尽可能完美,同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让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发现有潜力的好苗子,并且把他们放在适合他们锻炼的岗位上。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成长潜力,我自己的总结是下面的三角形。
最下面一层,人的本质的两块基石:品德,聪明。这两个方面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有关,不容易改,我们能做的主要工作是筛选。品德是这个人做事情的动机是否使命驱动,是否始终坚持全局利益至上,有瑕疵的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用;聪明,是指洞察人和事物本质的能力,我的判断方法,是看他跟你交流时单位时间交换的信息量,聪明的人非常清楚你想问的是什么(洞察人的能力),同时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并用简单可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洞察事的能力)。
中间一层,跟成长性相关的四要素:开天眼,复盘,深度思考,知行合一。开天眼,是通过别人的经验来学习,每个人受限于时间和经历,能够直接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有限,通过开天眼能够极大的扩展认知范围,很多事物在内核层是相通的;复盘,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习,每件事情做完后,通过思考,这件事情离最完美的状态还有哪些不足,如果重来一次,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善于复盘的人和不善于复盘的人,经历同一件事情,成长速度是不同的;深度思考,开天眼和复盘都是信息输入,通过深度思考,找到其中内核;知行合一,任何理论都要放在实践中检验,然后回到复盘、深度思考的循环中,迭代优化。这四个跟成长相关的要素,一定程度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如果这个人性格比较自负或者ego太强,会影响到开天眼和复盘,压缩进一步成长空间,这种人的任用要谨慎。
最上面一层是经验,如果一个人在下面两层基础非常扎实,并且过去已经在一些领域达到过比较高的高度,让他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般半年之内就会成为专家,一年之内会成为资深专家,过去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反而不是很重要。
三层的重要性,从下到上,依次递减。
做人是根本,动机如果不纯,不正直、有私心,身边优秀的人一定能感觉到,他们就会远离,再好的术,也无法实施。CTO的修炼之路很艰辛,很多时候要承受孤独、压力、不被理解,很多同学问我,技术的价值有时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才能被看见,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质疑,怎么办。我想跟大家说,这很正常,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努力沟通争取更多理解,容忍一定程度不理解甚至误解,时间会给所有价值正名。这个过程需要修炼心力。
以上这篇文章是我对过去七年在CTO岗位上工作的思考与总结,我深知自己离一名优秀的CTO还有很远的距离,希望与同学们一起加油,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