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未来,理想的组织应该长什么样? >

未来,理想的组织应该长什么样?

转载时间:2021.10.25(原文发布时间:2018.09.04)
9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 陈春花 赵海然。36氪经授权转载。

令领导者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组织管理得很好,但被淘汰的危险仍然很大。原因在于,“组织”这个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提出了未来理想的组织——共生型组织,这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

共生型组织的生态网络摒弃了传统的单线竞争的线性思维,打破了价值活动分离的机械模式,真正围绕顾客价值创造开展,将理解和创造顾客价值作为组织的核心,进而使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的组织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有机互动。

未来,理想的组织应该长什么样?

当绩效由组织外部因素决定时

所有组织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到经济、文化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历练,组织的战略决策、理念行为以及组织内外部的一切资源的协调和管理都将与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和改变。与此同时,表现卓越的组织总能在变化发生之前,用敏锐的眼光准确地感知和预见,进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有效地把握机会实现超越。

现在的组织,无法逃避面对各种问题的现状,如何从问题中寻找机会便成为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界带来的行业边界模糊等一系列挑战,使得组织寻找“兴奋感和冲动感”成为一件更加艰难的事情。在这种艰难的背后,存在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便是:组织的绩效不再由内部的因素约定,而是由围绕在组织外部的因素决定,比如环境的不确定性、合作伙伴、跨界的对手、全新的技术等。人们开始发现,“组织”这个词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远的变化。

当今社会的主流已经明显地向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进行转移,在这样的时代主旋律和趋势下,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无法离开行业内、行业间组织的合作,更无法脱离顾客的价值参与。

众多成功的商业实践表明,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组织带来的价值是明显提高的,将顾客的需求与高效的供应体系相连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合作各方的无缝连接,获得更高效率的问题解决方法。现实的选择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组织逻辑生成,我们把之称为“共生型组织”。

本质上,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所形成的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共生型组织以共同的价值主张为基础。从价值主张的核心出发,顾客是共生型组织的核心,明确组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是命运共同体展开的圆心。

虽然从理念的层面而言,组织之间需要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已经是共识,但是如何在组织的战略和运营中形成有效的共同体,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这正是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如何理解一个新的组织形态——共生型组织,如何打造共生型组织。

共生型组织的特征

长久的价值创造是命运共同体带来的集体智慧结晶,共生的逻辑是让组织形成命运共同体、拥有集体智慧的重要维度。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代表的是多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共生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由此延伸出的共生型组织,意为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组织之间基于协同合作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共同激活、共同促进、共同优化获得组织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尽管共生不可避免地带来冲突和分歧,但它从更大程度上强调了共生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实现彼此更优越的进化循环。我们发现,共生型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互为主体性。共生型组织的成员间,不再有主客体关系,而是彼此互为主体,这需要每一个成员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组织从单一的线性协同模式转向跨组织的多维协同模式,组织强调开放性和互联性,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其本质追求的是创造多维协同模式下的跨领域共生价值体,打造开放合作式的有机生态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围绕顾客价值进行了重构,顾客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的地位真正得到凸显,由过去被动接受者和组织商业利润的贡献者转变为组织价值形成的创造者。

第二,整体多利性。合作是共生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合作并不否定竞争的存在,共生型组织更加强调合作组织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相互补充,最终做到从竞争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合作伙伴。正是这样合作关系,相互激发,高效互动产生出更加多的价值创造,这些价值创造不仅仅帮助了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也给自身带来了超出组织原有能力所创造的价值。

第三,柔韧灵活性。共生型组织在组织内部减少了管理层级,破除了传统组织中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结构,简化了繁琐的管理层级,将权力下放到基层,让组织内部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变得更加容易,让组织成员感受到更多的自主与发展空间。在组织外部,共生型组织展示出更大连接与互动,让基于顾客价值创造的组合更加高效、更快捷地响应需求变化。

第四,效率协同性。“分工、分权、分利”已经无法满足组织对整体效率的追求,整体效率的实现更大程度地转向了组织间的合作协同程度。共生型组织系统中的组织个体保留了各自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依赖彼此之间对资源的获取、分享以及使用能力,组织获得了更好地融入环境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组织的整体效率得以提升。

总之,共生型组织是对未来理想型组织形式做出的预判。

共生型组织的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共生信仰。拥有确信的力量,笃定商业文明及驱动人类进步的价值。

人们对于合作产生疑虑的原因,往往都是和不够确信有关,一方面是人们对自己不够自信,另一方面也无法承受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所以虽然人们认知到组织无法独立存在,更加无法应对巨大的环境变化,但还是很难坦然地与别人合作。相反,如果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与其他成员休戚相关,确信商业文明本身,确信彼此拥有相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会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应变并开放自己。因此当我们对自己的行动有真正的责任感时,合作的效果也会最快达成。这就是为什么共生型组织以“共生信仰”为首要选择;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自主驱动组织成员有相同的价值判断,拥有共同的语境,以及行为选择。

第二重境界:顾客主义。不确定环境下,“确定”唯一真实可靠的来源是顾客,顾客成为组织成员间唯一的价值集合点。

很多企业是在想办法保持自己组织的“确定性”,希望以自己的“确定”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来源是什么?

“确定”唯一真实可靠的来源是顾客,这也是我们把“顾客主义”作为共生型组织的第二重境界的原因。“顾客主义”是指真正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顾客成为组织成员间唯一的价值集合点。“顾客主义”是一种组织成员之间价值取向的结果检验标准,它是一个组织成员合作的过程、一种持久的要求和修炼。

第三重境界:技术穿透。技术总会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切,我们总是低估技术改变微小事务时所积累的能量,我们也总是不能够恰当地理解技术作为一种组织语言,是能够高效集合无数成员从而成为“大系统”的。

观察今天取得领先地位的公司,他们快速成长是源自它们可以提供一套让更多企业成长解决方案,而这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正是技术在其中发挥作用。在共同技术平台与标准之下,组织成员之间能够形成一致的行为准则、沟通语境以及价值判断;能够快速地分享信息,协同创新以及优势互补,最后赢得了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成长效率。

我们把这套解决方案称之为“技术穿透”,实现技术穿透,需要组织每个成员突破三个障碍:1.愿意放弃自己固有的优势和行为习惯;2.拥有开放学习的心态和行动;3.在技术框架下展开沟通、信息共享以及培训学习。

第四重境界:“无我”领导。“成就他人”在这里不是理念而是行动,如何更广泛地集合价值创造是对领导者的核心要求。

在共生型组织之中,领导是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和协助赋能的过程。能将牵引陪伴、协同管理和协助赋能三个角色都扮演好的领导者,才称之为共生型组织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以“无我”打造组织大系统的协同价值环境,并为每一个组织成员赋能。“无我”的领导力是由坚持共同价值,协同工作,有效沟通构成,领导者借此创造并管理共生型组织的整个大系统效率。

陈春花 赵海然|文 李全伟|编辑

陈春花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赵海然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管理应用中心民生数据部主任。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8年8月刊,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未来,理想的组织应该长什么样?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