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转载时间:2021.10.27(原文发布时间:2018.08.30)
18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铁林。36氪经授权转载。原标题为《虎牙主播开顺风车偷播女乘客,百度清理滴滴受害女孩相关恶炒文章4153篇》。

四个月不到,两起严重的社会事件,顺风车终究在劫难逃,滴滴宣布“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顺风车这把火还能烧到直播平台。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嘀嗒出行顺风车车主在接单时多挑女性乘客接单,并直播全程。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报道中提到:直播中虎牙主播“请喊我飞果”说自己是嘀嗒顺风车车主,所开车辆为特斯拉。每次接单前,他都会和粉丝“互动”,把待接驾女乘客的头像照片展示在屏幕前,并询问粉丝“选这个怎么样”“哪个更好看”云云。

而在该女乘客乘车期间,直播间的大部分留言都是针对女乘客的下流言语。

经历过浩劫的顺风车在大众心目中早就不是共享经济的代名词,它成为了被讨伐对象。甚至连明星这种对新闻事件非常选择性关注的群体,也集体发出了声音,他们的集体性发声,更像是当下政治正确的民意。

虎牙的处理来得很快,报道中提及的主播已被平台下线。随后虎牙又发布公告,重申安全行车直播内容规范:

禁止顺风车、快车、专车、拼车等各种形式的网约车司机以网友见面等形式进行直播(包括但不限于乘客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主播自制剧本等行为);禁止司机开车直播过程中存在与同车乘客互动行为,如打探乘客隐私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事件另一方,嘀嗒出行也回复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表示,“ 嘀嗒出行平台禁止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一旦接到这样的投诉信息,我们会对车主进行永久封号处理,也会敦促车主删除相关信息;虎牙平台应该担负内容审核的责任,对侵犯隐私的内容应该禁止上线。”

昨日晚11点左右,嘀嗒出行回应的最新调查结果是:“经过进一步沟通,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已经查到了这两辆车确为嘀嗒平台上注册的车辆。 已于第一时间对车主进行了封号处理。”

虎牙和嘀嗒,一个直播平台,一个出行服务平台,竟然在面对同一场公关危机,嘀嗒应该比虎牙还着急,毕竟涉事主播只是虎牙上谈不上多大的非主流主播,对于嘀嗒而言,被撼动的则是起家的核心业务:顺风车。

资料显示,嘀嗒出行上线之初并不叫“嘀嗒出行”,而是“嘀嗒拼车”,也就是现在被用户熟知的顺风车业务。一直到去年10月,嘀嗒才上线出租车业务,随后才更名为“嘀嗒出行”。

据介绍,不同于滴滴出租车业务模式,嘀嗒出行针对出租车推行“零元佣金不抽成”政策。从嘀嗒设计界面来看,嘀嗒的确实在发展传统“佣金”模式以外的盈利方式,嘀嗒出行为车主提供了高价卖车、4S店保养,嘀嗒洗车等服务。

也就是说,嘀嗒需要的是足够多的司机数量,目前可以参考的2016年初的平台数据,注册车主达到1000万。

这种需求与嘀嗒出行早期宣传社交的概念是吻合的:通过拼车相亲,摆脱单身。最大的槽点是,这款软件早期还能用积分兑换用户信息。所以也有人吐槽,现在只要是款APP,都想要做点社交。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早期的嘀嗒出行采用了一些相对野蛮的增长手段,比如说对用户隐私的选择性忽略。现在的嘀嗒当然已经不再采取类似的宣传导流方式,毕竟嘀嗒并不是没有尝到过恶果。

据看看新闻报道,2017年8月,上海警方接到24岁的被害女子胡某报案称,某晚从延安中路一家酒吧内出来后乘坐“嘀嗒拼车”回家,却遭到了27岁专车司机李某猥亵。胡某当时处醉酒状态绵软无力,多次拒绝未果。

顺风车车主直播女乘客事件爆发当天,两篇文章在业内传播很广。一篇是来自公号“新闻实验室”的《从Facebook到滴滴出行:平台的黑化》;另一篇是来自公号“太阳照常升起”的《是时候加重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前者说,当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了巨大的权力,如何监管这种权力就称为眼下的重要问题,这也不单单是中国的问题,它是世界的问题。后者说,又一次受到资本和市场侵害的人们,将不得不呼唤社会保护性立法的重新介入。

抛开“卸载滴滴”“谴责滴滴”这些主流声音来看,已经有媒体重新审视了当下互联网公司的逐利冲动:野蛮生长期结束,更加严厉的平台监管应该迅速上马。

现在再重新看虎牙主播通过接单顺风车做直播的事情,两个平台会同时遭遇公关危机,并不是巧合,前者的内容安全审核工作还不够到位,后者的司机资质审核或者说司机相关的监督培训工作尚有缺陷。

顺道再看看内容平台的表现。这次滴滴顺风车事件中,手机百度首页推荐新闻:《滴滴受害女孩微博曝光,大量私照流出,网友:难怪滴滴司机看上她》,又有东方网发布的《滴滴遇害女子生前照片曝光,网友看后,直呼:怪不得会起色心》,文中大量刊登受害者未马赛克照片。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刊登/推送——流量——被发现——道歉,这个当下的流量爆款内容生产方式,正在以低成本方式获利。百度说,目前,共计清理相关内容4153篇,涉及此类问题账号将直接封禁。“此事暴露了我们在内容审核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将持续投入,不断完善和努力。”

如果记忆能够维持更长一些,就能发现当下互联网环境的残酷性。5月滴滴顺风车郑州空姐事件中,“二更食堂”撰写的文章,成为全网公敌。

“二更食堂”以后,还有下一个“二更食堂”。由于传播影响力有限,有些媒体平台甚至还不会受到“二更食堂”在后来遭遇到监管和处理。终究,个体的、单次的惩罚,并没有成为所有内容平台严防死守的底线。

为了增长而放弃的原则,为了收益而妥协的标准,终于在产品后期从产品动力演变为产品危机。这两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面临的问题,就是国内互联网平台或将大范围面临的问题。

当然可以说不管是滴滴顺风车事件还是顺风车司机直播事件,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正规出租车司机也发生过类似的案件,相关新闻可以自行百度。当每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案件发生的时候,对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来说就不再是偶然,这件事情不是有可能发生,而是已经发生。换句话说,每个用户都有可能变成受害者。

人性不可预测,平台则要为那最微小的隐患,做出最大的预防性准备。

李彦宏在去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提过:过去的四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

今年的两款明星产品:趣头条、拼多多,通过用户下沉战略获益的“姐妹花”。前者一直难逃低俗标签,后者在赴美上市后,却遇了一轮猛烈的舆论风波——售卖“假货”。

如果是早期制度不健全,社会对互联网产品的认知还不到位,那到了如今,这个已经开始分析用户红利消失的阶段,维护用户的权益是不是早就应该提到首位了?

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以换来平台的发展,逻辑是错误的,没有人愿意成为被牺牲的一小部分。好在用户已经有了警惕性,比如对隐私、假货的抵触,实际就是在倒逼平台作出调整,并推动互联网平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想到电影《无间道》里边的一句话:“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平台与微小隐患理应水火不容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税务筹划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