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36氪领读 |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 >

36氪领读 |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

转载时间:2021.11.18(原文发布时间:2020.08.12)
17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重来》的推荐序,作者苏杰,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问问人们在必须完成工作的时候会去哪儿,你极少能听到这个答案:办公室。”

不知《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里的这句话戳到你没有?

和《重来》系列的前两本一样,第三本依然是两位作者贾森和戴维(及其公司)真实工作状态的总结与分享。本书的主题是反对工作狂,倡导公司管理者建立更为冷静、高效的企业文化,减少浪费,减少带来干扰和持续压力的事。

翻开书看了几页,我就开始想,这样的公司是否能在国内生存?而国内什么时候能有一批这样的公司?“快忙疯了”已经成了很多朋友的日常,大家都在抱怨加班,享受其中的人很少。确实,我也认识一些“主动的工作狂”,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工作成果的正反馈也让他们真的很开心。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随之而来的代价是,减少自己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间。换句话说,我认为工作狂是伟大的,他们为了远方的客户,牺牲了亲近之人。但问题是,大多数人,作为“被动的工作狂”,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并不想这样。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让我对工作与生活有了一些新思考。

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看重财务回报,当然,这必不可少。如果再深想一层,有了财务回报以后,你会拿这些钱来做什么?认真一点,答案肯定不是“吃喝玩乐”。所以,钱其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单纯为了获取钱的工作就更不是人生目的了。

除工作以外,你还有更多的手段去获得财务回报。例如,用认真和孩子玩耍代替花钱给孩子报兴趣班,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并保留获取副业收入的可能,研究至少30年期限的投资以赚取额外的“睡后收入”……所以,是时候重新审视工作本身的意义,并做出合理规划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工作上“忙疯了”的状态有所改观呢?

书里给了一些思路,选几个有趣的说说。

没有目标,不想改变世界

书里反对的是舍本逐末地把完成目标、改变世界当成终极要义,而倡导把精力聚焦在踏实干活,为客户创造价值上。我看过太多公司简化管理,设置雄心勃勃的数字目标,然后为了实现它无所不用其极。

书里推荐的做法是:没有目标。大家在一起共事是基于信任、共识,真心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有点阿Q式的自我解压?好像是,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反对共享日程表

最近你看过自己的日程表吗?你自己填上的内容有多少,被其他人填上的又有多少?我把前者叫作“主动时间”,后者叫作“被动时间”。 

共享日程,看起来很高效,大大提升了“约个会”的效率,可是,作者认为大多数会议本身就是低效的,它只是让小部分人“感觉很好”,而浪费了其他大部分人的时间。

取而代之的做法,是设置答疑时段,给每个人都留下足够多的、整块的、不被打搅的“主动时间”,把各种需要互动、响应的“被动时间”留在一个特定的时段,真正紧急到需要立刻马上做的事情,其实没那么多。

反对公司的“家文化”

据我的观察,“家文化”是不少国内企业特别喜欢提倡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许是一个重要因素,“东方情理法,西方法理情”的说法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和同事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工作之外的好朋友,合作起来会更加顺畅,但如果完全失去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朋友,未免得不偿失。

对于公司的“家文化”,我想也有更详细的划分。相较于民主平等的“家文化”,封建家长式的文化氛围显然更让员工不舒服。一提到后者,似乎很多事情都不可讨论,工作到深夜,或是放弃假期,在这儿就变成了奉献,甚至连拒绝都变成了不道德。 

书里的观点是,同事、家人、朋友,都很重要,保持多样性,要好过混为一谈。

不给客户做承诺

看似不负责任的“不承诺”,其实是一种更负责的做法。毕竟,我们处在“VUCA时代”,很难预知未来,也很难计划未来,强行设定目标并执着地追求,很可能适得其反,边走边调整是一种好办法。

不做承诺,可以掌握主动权,随机应变地做出更适合当下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响应,救火队式地打补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本书里说的情况太理想了,在我们这里不可能做到。我承认,肯定没法儿照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可以借鉴的有哪些?前提条件是什么?适用场景是什么?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

以下,是我认为的一些助力条件。

第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整个社会的供给可以越来越丰饶,那人们就会越来越少地“为五斗米折腰”。很幸运,我们的社会正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价值观的多元化。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宽容,老板不只是追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员工不只是追求职位越做越高,而是可以选择“小而美”、选择留在某个层级,然后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第三,组织成员都是精英。较少的工作时间还能有较好的产出,需要每个人都是专家。这意味着上下级关系的平等,即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关系。

第四,合作关系更加灵活。组织内是精英小团队,组织间是自由人的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摆脱传统的甲乙方关系,合作中的各方各有所长,互相赋能。

第五,更具创新性质的任务。比如设计师、律师、音乐人、作家等的工作,这类工作的产出,不是靠堆时间就能做好的。而这样的专业人才,也并非要拼执行时间,而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如写书、咨询的工作模式,就和书中所提倡的理想工作状态比较像。在几周到几个月的项目周期内,我和合作伙伴组成虚拟的项目组,大家共同完成一个有价值的任务。每一天,没人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么。他们在工作吗?不知道。在休息吗?不知道。他们在吃午饭吗?不知道。在接孩子放学吗?不知道。而且没人在乎这些,只要按照约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如果你向往书中描述的工作状态,且你是一个打工者,那么在设计自己职业路线的时候,可以留意上面我说的几个条件。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可以开始思考,在当下的中国,如何让社会越来越多样化,让“小而美”、没那么多野心的存在成为一种选择。

合上书之后,我想,编辑找我写序,可能是看到我已经在践行书中所说的工作模式。不管你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启发。

相关图书

36氪领读 |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

书名:《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

作者: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译:苏西

作者简介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两人是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的创始人

Basecamp原名37signals,是高效的软件公司之一,它推出并持续维护着受用户欢迎的项目管理工具Basecamp。Basecamp公司始终保持着“小、美、酷”的特征,维持着小团队的规模,它的50多个员工在世界各地远程办公,是远程协同工作的典范。

贾森和戴维合著的第一本书《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列,书中推崇的管理理念在国内商业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贾森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他尊重简单和坦诚,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在IT圈拥有一大批粉丝。

戴维是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的创始人,并因此在技术圈享有盛名。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36氪领读 |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税务筹划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