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报道过的“十年后”团队最近上线了一款新的产品:事情。
“十年后”希望用户记录自己的梦想、人生计划和实施的过程这类较深沉、私密的内容,然后通过开放时间轴去切入陌生人社交。然而做了一段时间,团队发现当用户想分享这些人生成就的时候,纯陌生人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出口,也不会形成社交关系。
于是团队换了一个思路,做了“事情”这款产品,从校园群体切入。
事情最基础的功能是,用户可以勾选一件件“在XX大学里必做的事情”,同时可以看到有哪些校友做过同一件事情,可以和他讨论。每个学校的“事情”大概有 130 条左右。这些事情目前基本都是团队针对每个学校不同情况具体推出的。
虽然“事情”针对大学生群体,但团队想做的东西和“十年前”还是很像,希望构建一个平台让用户分享那些深沉、有价值的,与用户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至于“事情”以校园切入,是因为学生用户相对容易抓取,并且有时间、愿意尝试。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是最爱思考未来的群体。
目前“事情”里的事情条目很杂乱,之后团队会慢慢去除那些过于生活的条目,重点引导那些“会放在简历上的事情”。即与个人成长、职业生涯、人生规划有关的内容。“这些东西才能引起学生之间充分的社交理由。”创始人笪兴说。
目前版本功能上,用户还没有什么生成内容的余地。团队正在开发新版,将会添加关注和动态功能。让用户在勾选完事情之后,可以添加文字和照片描述,将自己做过的事沉淀在个人动态里。另外,目前杂乱的事情列表在下一版会有分类,事情条目也会开放 UGC。
校园社交在中国其实备受质疑。各种产品针对学生给出的社交理由都不充分,并且学生群体流动性太高。但笪兴觉得校园社交还是有潜力,比如 Linkedin 所对接的信息和人,对大学生来说同样有需求,但目前 Linkedin 对国内大学生的覆盖还比较差。
目前产品只有几千名种子用户,但这些用户一共勾选了十万件事情,并且乐于将自己完成过的事情分享到朋友圈。
团队已经完成了种子和天使轮融资,其中天使轮的投资方是深圳创新谷,目前正寻求 P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