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转载时间:2021.12.11(原文发布时间:2018.07.17)
11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1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 张良计。36氪经授权转载。

今天分享的是日常工作中,思考低效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次我总结了三个最大的低效思考症结,下面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症结:反复来回

释义:

思考问题没有层层递进的章法,确定好的东西被反复推翻,导致产生大量的思考无用功,浪费时间。

画图出来,如下所示: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情景举例:

老板让你分析这一季度公司App产品用户数据下滑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你搜集了近三个月的数据资料,埋头分析,最后得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答案。

例如,一开始以为是产品运营有问题,但后来又觉得这是产品设计的问题所导致;接着认为活动的效果不好导致用户卸载,但又觉得这是用户激励不足的原因......

你很难列出一个“一二三”的清单出来,告诉老板用户下滑的真正原因,自然改善的方案也就无从谈起。

症结原因:

想问题的思路还是点状分散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链。同时,对每一个因素也没有深思到底。

“究竟是不是因为它才导致这个结果?”,“这个原因能导致出哪些结果?”,“这个结果接下来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等这些问题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原因可以是结果,结果也可以是原因,最终脑子里一团浆糊,无从下手。

解决方法:

运用MECE法则,找到最基本的问题构成元素,然后构建分析框架。

我在过去多篇文章中强调过MECE思想的指导作用。MECE,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它的意思是“互不重复,完全穷尽”。MECE是帮助我们开启高效思考的第一步。

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时,首先不要看事实现状,而是应该抽象出来用MECE的思路先找到导致问题的所有可能因素,再去用现状进行匹配。这是一种先在脑中构建出问题框架,再去有针对性地寻找对应事实的思维方法。

假如一开始脑中没有框架,就去看事实现状,很容易被现状“带着走”。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分散的,不成体系的现状时。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尝到了一盘不正宗的鱼香肉丝,他只能说出“是不是酱油给多了”,“味道好怪”,“好像又不是酱油的原因”等评论。最后反复纠结这些似是而非的原因,得不出确切答案。

可当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厨,尝到一盘不正宗的鱼香肉丝时,马上就能知道这是酱油给多了,还是糖给少了,或者是蒜葱姜的比例不对。

这时,“鱼香肉丝”的制作流程就是他脑中的分析框架。他只用将眼前这盘鱼香肉丝的“味道”(现状)来对应匹配框架中的原料和方法(框架),很容易就能找到问题症结。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情景举例。

当老板要你分析公司App 产品用户数据下滑的原因时,首先不应该去搜集事实、数据或资料,而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导致用户数据下滑的可能因素有哪些(运用MECE法则,保证这些因素互相之间不干扰,不重复,彼此完全独立),然后把它们画在纸上,一步步形成你的分析框架,例如下图: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接下来第二步,才是去搜集数据现状,将它们填充进你的分析框架,然后逐个推导分析,最终构成一条逻辑链: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按照这个思路去思考,就避免了反复来回的精力浪费。

注意事项:

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在于“确认分析框架”,而不是搜索事实和数据。而一旦确认了框架,就不要轻易修改和推翻

尤其是面对老板下达的任务时,前期跟他确认分析框架至关重要。这么做的好处是提前一步让他参与进来,一旦框架有了问题能够及时修正。

这是一个在初期可能花费1个小时,后期却能为你节省10个小时的方法。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第二个症结:隔靴搔痒

释义:

看问题只看到表象,没有触及到问题本质。如同隔靴搔痒一般在外面兜圈子,始终不得核心要义。

画图出来,如下所示: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情景举例:

两个名人在网上吵架。作为旁观者,你通过他们的言论了解了大致情况:A说B偷税漏税,B说A无中生有。双方各执一词,互相都有粉丝出来站队。

此时,你可能会以为他们真的是吵架。而假如你恰好是某一方的“粉丝”,说不定还会加入到一方阵营,摇旗呐喊。

症结原因:

过多关注表面现象,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表面现象的特征通常是轰轰烈烈,咋咋呼呼,场面宏大,口水众多。

总结一个字,乱。

越乱,越容易隐藏真面目;越乱,越容易被诱导新方向;越乱,独立思考的成本越高,就越愿意相信外部的信息言论。最后,被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到处跑。

解决方法:

简化过程,关注事实,推导动机。

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的,直接的,既不磨磨唧唧,也不拐弯抹角。

既然表象的问题乱,那么就要剥开乱象。我们不用过多关注中间过程,而是关注眼前的事实,然后进行独立推导。

眼前的事实,就是目前眼睛看得见的,已经发生的,或者有足够证据证明客观存在的事情。

拿上面的情景举例,A说B偷税漏税,那么A就要拿出B偷税漏税的证据。它可以是税单,可以是收入证明,也可以是其他相关人士的证词。总之,不要相信单方面的言论主张,而是通过多方面的客观材料来交叉互证。

我过去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黑箱法则,放在这里同样适用(如下图):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我们只需要关注事实疑点(B偷税漏税的证据),以及产生的结果(A对B在网络上发起指控)。中间的辩论,信息,手段都只能作为辅助参考,我们要暂时把它们关进“黑箱”,不要去管。

接着,通过结果来反推动机,通过事实和疑点来解释动机。例如,为什么A在这个时候指出B偷税漏税?背后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以上,就完成一个逻辑思维的自证循环。

同样的,B说A无中生有,B就要拿出A无中生有的证据。

然而,我们现在假设B非但没有拿出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证据,反而在微博上洋洋洒洒写出一篇长文,里面又是拉帮结派,又是煽动群众,事实根据一个没有,全部都是主观臆测。

这就是在放烟雾弹,制造乱象。

乱象是脱离事实的捏造,是一系列没有根据的手段和发明。它们附着在事物的本质之上,成为掩人耳目的皮毛,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此时,我们可以来继续推导B的行为动机:

为什么B不直面A提出的证据来进行解释,反而讲了一大堆和“偷税漏税”毫无关联的事情?

两个可能的原因:

1.B是无辜的,但他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A在说谎;

2.B确实偷税漏税了;

如果是第一个原因,接下来思考,为什么他要反咬A一口,而不是想办法去自证清白?

如果是第二个原因,他放这么多烟雾弹的目的是想干嘛?是转移视线,还是甩锅,抑或是拖延时间?

按照这个思路去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无限接近于真相。

注意事项:

挖掘事物本质的时候,最忌讳感情因素掺杂其中。

我们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很自然地相信他说的话;也会因为讨厌一个人,而全盘否定他的证词。这在互联网时代尤其突出。而这,会成为我们找到事情本质的最大障碍。

记住,哪些是有实际证据证明的东西,这叫做事实,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是添加了人为感情因素的无端揣测,这叫乱象,需要冷静分析。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第三个症结:焦点丧失

释义:

思考问题的时候脱离了最初的目标,想到哪里是哪里,最后偏离了中心主题。

画图出来,如下所示: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情景举例

你正在参加一场头脑风暴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公司的新产品上市活动应该怎么搞”。

此刻,会议室里聚集了来自市场部,销售部,产品部,甚至财务部的同事。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见,侃侃而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渐渐发现人们争论的焦点发生了变化:

销售部的同事说产品有缺点不好卖,市场部的同事说应该和天猫京东进行合作,产品部的同事说产品功能没有重点宣传,财务部的同事提出营销预算太庞大......

最后会议结束,问题产生了不少,结论一个都没有。大家也似乎都忘记了为什么要参加这个会议。

症结原因:

忘记了思考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怎样的问题。

在整个思考过程中,过多相关和不相关的参与者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从而让思考丧失焦点,不知道应该先解决哪个问题。同时,缺乏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来防止大家的思路发生偏移。

解决方法

紧盯目标,减少无关,定时监督,事后复盘。

紧盯最初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开始思考,这次思考是要解决哪一个问题。一旦发现无关的因素,暂时放在一旁,不予考虑。

拿上面的情景来举例,会议的最初目标是讨论出“公司新产品的上市活动应该怎么搞”,那么就意味着需要得出这次活动的策划主题和活动框架。所有思考都要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不能发生偏移。

高效的思考一定是在有限的规则里能够尽情地发挥,而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所以这时候,需要有一个思考提纲,指引着大家一步步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下面这样: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而和最初目标不相关的人士,就不应该参与这场会议。所以财务部的同事就不应该加入进来。即使最后的活动预算需要他们审批,那也是等到主题框架确定之后再进行商讨。这是下一步的事情。

同样的,产品部的同事也不应该参与。因为既然已经进入到推广活动的商议阶段,就代表产品的开发工作到此结束,他们的意见更多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影响大局。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他”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也可以是场外人士。监督者的作用是把控思考的内容方向,一旦发生偏离,及时指出,让思考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

另外,监督者还应该设置思考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大脑连续思考超过一个小时,后面的效率会越来越低。所以尽量将思考过程控制在一小时内。时间一到,无论最后的产出结果如何,都要立即停止。

当思考结束之后,需要对所有的思考内容进行整理复盘。将结论进行分类:什么是已经有结论的问题,什么是尚未得出结论的问题,什么是需要接下来私下去确认的问题,什么是下一次会议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思考结论分类完毕,对应的Next Step 就一目了然。例如下图: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注意事项:

独立思考的时候,每隔10分钟做一次复查。一旦发现有偏离主题的内容,要赶紧撇开,以保证思路的主航道顺利前进。

如果是头脑风暴这种聚众形式的思考,不相关的、没有观点的人一定要精简出去,保证核心参与人数在5人左右。预设场外监督的时候,不要让他过多参与到深入讨论中来,而成为“当局者”。我们要始终让他保持“旁观者”的视角,这样更容易把控思考效率。

以上就是这次的分享。总结一下,导致思考低效的三个症结分别是:

  1. 反复来回;

  2. 隔靴搔痒;

  3. 焦点丧失;

对应的解决方法:

  1. 预防反复来回:运用MECE法则,找到最基本的问题构成元素,然后构建分析框架;

  2. 预防隔靴搔痒:简化过程,关注事实,推导动机;

  3. 预防焦点丧失:紧盯目标,减少无关,定时监督,事后复盘;

希望对各位有所启示和帮助,感谢大家的时间 =)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这三大低效思考的症结,解决一个你就甩开别人好远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税务筹划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