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中国式养老2019年的10个预测:做生意、卖焦虑、新供给、短路径 >

​中国式养老2019年的10个预测:做生意、卖焦虑、新供给、短路径

转载时间:2021.12.12(原文发布时间:2019.01.03)
5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55次

本文来自“ 养老e周刊”(公众号:Agingweekly)

2019年1月3日,黎阿姨鼓起勇气来预测下2019年中国养老的10个变化,2019年底回头看时希望少些打脸:)

我们不会去用补贴和纯养老相关政策去看,而是和之前一样,把中国式养老就当成一门生意。

它从2013年开始从事业向产业前进,那么2019年可以预测的3个大问题和10个小变化,就都是围绕着生意本身。(注:后续我们会用更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展开分析每个问题,敬请期待)

一、钱从哪里来:

1.养老金涨幅 4.5%-5%,钱还是不够

从2005年开始,养老金持续保持增长,从2016年开始其涨幅从年均10%下降到6.5%,2017年5.5%,2015年5%。根据人社部的定义,涨幅与去年GDP增幅、CPI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财政支付能力和社保基金收支平衡相关,我们预计2019年将保持在4.5%-5%(倾向于保持在5%,3月两会期间确认),即全国平均养老金为2600元+/月——显然这笔钱只能补充老人的日常花销,更不用提护理状态下的基础消费。

养老金15连涨的背后,是2018年首次出现的东北地区养老金无法按时发放事实,对应的是国资股份10%入养老金等计划形态的调控,这意味着2019年起不再年轻的 80、90后们,要开始启动养老金多元储备。

2.个税减负有限,长期护理险做深

1月1日起,个税减税对独生子女赡养60岁以上服务实行专项附加扣除(按2000元标准定额)——根据微信理财的个税计算器,若月薪税前10000元,按上有老下有小+首套房贷计,预计每月仅可节省87元,显然不足以支撑赡养老人的消费——4000元/月护理,必须要靠支付能力更强(支付70%+)的长期护理险支撑,2020年底前覆盖更多城市(目前15个)、更多用户类型(失能到失智)、更多资金储备(医保之外),这是中国式养老的必经之路,但它显然不是一条平凡之路,需要跨过山和大海。

3.年轻人养老,预备起

根据2018年9月数据: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9.25亿人(按总人口14亿计,即还有近5亿人没有养老保险);同期微信10亿+月活用户、支付宝7亿+活跃用——这意味着至少7亿+具备移动互联网支付属性的用户,将有机会从通过更短路径和更强信任背书,从此刻起为养老做更多准备。

至2019年1月,微信共30+养老相关的理财基金产品,此外支付宝还推出了1元起的养老金产品。年轻人的保障意识先从17年互联网保险开始,然后就是18年起养老金的补充,19年将会是互联网+养老的起步(钱的主动流动是产业化的敲门砖)——尤其是集体进入30岁+的80后们,知识的焦虑将会过渡到父母和自身养老的焦虑。

4.资本闷声发大财,只重不轻

2015年起步于一线城市,嵌入式社区小微机构(换个说法,托老所,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集中被国资并购;2017年起,产业资本集中快速布局,例如中信、复星等集中抄底,江浙沪区域经营状况不佳(但有长期运营基础及早期政府相关资质)的中小型养老机构进入产业化初期,这背后的利好支撑是长期护理险在上海的快速落地。

2019年会有更多的“福寿康”成为新标的,对应的是产业资本背后的医疗、地产、运营等赋能改造还需要一段时间落地。这都是“重”,所谓的轻,移动互联网领域在2014-2017年已跑出一波非纯老年项目;而纯老年项目的付费方始终是难题,要么流量到黑五类广告变现(政策风险19年继续升级),要么是用户回到线下文娱买单(受限于存量用户有限和规模化速度偏慢),养老轻资产到轻资本的路还至少需要2年。

养老e周刊观点:权健给老人卖保健品,罗胖给年轻人卖知识焦虑,年轻人们已经开始服老(既买保健品,也买保险)并两者通吃。百岁人生太远,眼前可见的是中国式养老的发展会在2020年时进入新的生意形态,只是子女和父母的两个钱包恐怕还都不太够花。

二、人到哪里去:

5.微信+微创新:带着老人玩的大市场

2014-15年,以糖豆广场舞为代表的中老年工具类App成为资本热点,逻辑是低成本的新流量;同期公众号生态下的小年糕和美篇则打通了35岁+人群的某个新世界(出本书/做个片),本质还是基于2014年微信红利释放后的功能微升级(时长+、图片+、社群+)。

2017-18年,糖豆测试知识付费变现能力有限,但最高占据阿拉丁小程序Top10榜单3席的小程序视频和图文内容,实际上还是回到了微信+(然后用小游戏/黑五类广告变现);同期以小睡眠为代表的小程序新玩家,迅速成长为5000万+用户级,并从App中1%的40岁+用户,变成了小程序中15%的50岁+用户。

所以我们一直说,不要专门为老人去做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如果做就在微信生态内做;做就找到通用性(打穿人群)的刚性需求(先保命再装逼),带着老人家们一起玩也可以是大市场。

另,工具→社区→电商的路径相比2年前已经变得冗长,大家还在议论足力健央视广告+线下实体店的时候,“女王新款”等小程序爆品电商(省略前面2个步骤)已快速发展近半年,微信广点通也有了更为成熟的下沉投放数据库,你还在等啥?

6.看病时长少预约难:加速拿钱续命

  • 2018年北京医改调整: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8.6天(相比2017年 -0.7天)

  • 2018年上海公立医疗:门诊互联网预约率50.3% vs 现场/短信/电话 41%

这两个官方数据意味着什么?

在养老e周刊看来,意味着老人们去三甲医院住院和看病的时间在被限制,同时医院提供的预约方式正在被割裂为两极。

老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老,Ta们对“续命”的需求只增不减,子女忙碌缺位,于是线上移动互联网提供养生谣言,线下社区保健品店提供各位神奇食材(买二送八+900%毛利)和火/电/磁/水疗。

“管住嘴,迈开腿”的养生秘笈千古不变,保健品公司也在快速迭代,移动互联网用直播和SaaS解决专家昂贵和人员流失,智能硬件则成为老人新的随身媒体入口。

作为年轻的子女们确实心里有愧但无力补位,要知道中国还至少有上千万年轻人深陷现金贷泥潭——老了拿钱续命,年轻用命换钱,听起来谁更可怜些呢?

7.养老社区化:老年长租公寓萌芽初现

泰康养老公寓在北京的入住押金(即准入门槛)已经升到200万,两人间的月服务费是9000元,每天的餐60元+——如果是你,现在能为爸妈或将来能为自己(只会更贵)选择这样的养老方式吗?

再换个场景,为家中需要看护的老人请个护工阿姨,每个月4000元包吃包住,平时太忙偶尔探望——如果是你,是否还觉得这样的场景还挺遥远?是否可以接受这样对老人呢?

北京连续数年的养老院入住率均在50%左右,这说明人(不仅仅是老人)还是愿意在家和社区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对应的是社区化的老年短租公寓在2018年已由政府牵头试点,利用存量的老饭店/酒店等,让家庭花更少的钱、公寓花更少的管理成本、老人感受到更优的服务。

在家:宜家家居在日本已专门推出的适老化家居用品;

近家:全家便利店在日本为老人提供再就业、配送到家等服务;

出家:如家首旅酒店已带来了更多适合老人的休闲度假产品;

比养老院更有家的气息,比在家养老更物美价优——养老领域2019年会出现更多的长租公寓试点,再大胆一点,会出现一个品牌的萌芽嘛?

8.经济适用房:医养结合房

喊了几年的医养结合,就像经济适用这四个字一样,缺少落地的实体承载;而一旦加上房字,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保障性刚需供给;而医养结合+房,本质也是如此——医养不做增量,结合落地到房

从政策上看,医院和养老院里无论谁做谁的补充,就这么大地方,“房”里的事儿变成了增量,哪会有人真愿意付出?

从需求上看,要么活力老人大价钱买房自娱自乐(10年前的三亚),要么失能/半失能老人便宜集体租房求照顾(《桃姐》电影里的养老院)

养老没房不行,光有房是更不行的。老人有钱有命就100%听老人的,没钱没命就100%听养老院的,哪儿来的中间形态(旅居联盟、养老地产等不成立)?2019年养老地产依然很难转变到地产养老,宜居的非一线城市仍然是候鸟型老人的投资优选。

养老e周刊观点:如果你注意的话,看到这里我们的案例顺序是:衣食住行——不只是和老人相关,人都如此。跳出养老,跳出老人群体,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就当个生意看,可能你就没那么焦虑了吧:)

三、谁来做服务:

9.优质筛选器:善良和聪明可以共存

既然判断是养老服务要社区化,那连接的桥梁自然就是养老顾问。上海先行,大半年时间100+社区覆盖,仍属萌芽阶段——30%+超老龄化、完全非标需求、用户认知不清晰,听起来是不是创业者最不想碰的场景?来看看两类MVP模型的验证(均为半年时间落地):

如果做纯线上:事实是用户不信任(某养老地图小程序半年仅10+在线咨询)

如果做纯线下:事实是服务已过载(时间花在陪聊天陪教微信的情感诉求上)

如果做连接器?通过小程序先进行家庭用户需求的预收集(家庭经济、老人身体、居家环境、预期需求等),然后连接养老顾问,让其专业技能专注于分发和匹配需求上(这部分都可以通过连接更多上下游进行匹配)。之后的服务落地承载进入社会化,例如老人吃饭已经实现了丽华做完、饿了么送、探望和沟通的信息反馈至街道居委,进一步形成老人需求的数据库,然后更好分发至社会化服务正向循环。

总有人说,保健品公司的会员营销数据库的颗粒度甚至会比BAT用户信息更细。我们认为这个数据库会在2019年变得更善良和更聪明,由社会企业与政府配合,为社区服务体系赋能,为更多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内容的筛选和落地。

10.无人护理:加速养老供需社区化新形态

护理人员在2013年起已集中进入了45-55岁年龄段,如今主力人群都进入50岁+,改革开放初期的“小保姆”如今都变成了“阿姨”,自身的养老、家庭的老小、城镇化+棚改等变化,让她们可以选择回到家乡。

事实证明从2013年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标准化规模化改造,是无法用在家政尤其是养老护理上的;而国外宜家收购Taskrabbit,Google资本收购Care,也都证明单一的家庭生活服务没办法成为独立入口。

2018年好慷在家正在引入菲佣标准化,也在布局养老,但这都是在主营业务精细化线性复制后的试探(服务高、赚钱多、供给年轻化增量);2018年e家洁正在尝试让阿姨们一边在社区内家政服务,一边进行社区便利店的运营,提升人效,放大信任(服务多、赚钱多、存量供给赋能)。

2019年以阿姨们为服务主体的中国养老,将加速面临供给短缺问题,养老社区化(短/长租公寓)也将提速;而上面提到的两种社区养老的新形态(需求&供给),我们也将持续观察。

养老e周刊观点:把养老当成生意去看,2019年会因为年轻人更关注养老、老年人更深入移动互联网、社区成为养老基础承载单位这三个变化,让中国式养老更接近生意本质。这10条无关补贴和纯政策的2019年预测,希望能对每个关注中国养老关注自身家庭养老的小伙伴有所启发,欢迎来和黎阿姨(公众号:Agingweekly)聊聊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中国式养老2019年的10个预测:做生意、卖焦虑、新供给、短路径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税务筹划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