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税务筹划 >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转载时间:2021.12.18(原文发布时间:2020.06.06)
11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T财经”(ID:btcjv1),作者:察察,36氪经授权发布。

摆摊儿,一夜之间成了经济新风口。

网友调侃道:“2014年出来做手游,2015年做O2O,2016年做VR,2017年改做人工智能,2018年转型做区块链,2019年又做电子烟……”

到了2020年,更是“风口”频出。2月做体温枪厂,3月做口罩厂,4月做熔喷布厂,5月做头盔厂,转眼,6月又转型摆地摊儿。

仿佛只要跑得足够快,总能踩中一个风口,发家致富。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然而,风口之下吹起的一地鸡毛,是多少人的茶余谈资,又是多少人的生存根基?

换句话说,在这场烈火烹油的全民狂欢中,地摊经济,究竟是谁的生机?

 搅活市场

“地摊经济”的甜头,恐怕首先让股市吃到了。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点赞“地摊经济”的第二天,港股上市公司五菱汽车就发布了全新“地摊专用”售货车。

打开车厢即可卖货,一脚踏上新风口,五菱汽车的股价随之直线飙升,一天之内实现翻倍,最高涨幅一度逾150%,如今市值从5亿港元飙升至近20亿港元。据五菱汽车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公司电话已被打爆,一天的接单量估计超过了上个月整月的销售量。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五菱汽车走红后,“地摊经济”的热度继续向其他领域扩散。截至6月3日,多个“地摊经济”概念股全线飘红,甚至直奔涨停。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这里面有为地摊提供货源的小商品城,如广百股份;有为摆摊提供位置的商业中心,如南宁百货等;也有与地摊相关的设备及供应链厂,比如餐饮制冷设备企业银都股份、生产餐车和电动三轮车的迪马股份……

还有一些和地摊经济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也在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与地摊经济会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一家牧业公司表示自己的调料产品特别适合用做地摊烧烤;一家家具企业表示自家桌椅可用于地摊经营。最奇葩的莫过于生产蒂花之秀的名臣健康因为回复了一个相关问题而直接涨停。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除了闻风异动的股市外,沉寂许久的企业公关们也纷纷趁势营销了一把。

滴滴、腾讯、脉脉等互联网企业派人在路边真的摆摊,宣传自家产品或岗位,有些甚至老板亲自下场,比如水滴筹CEO沈鹏、唱吧创始人陈华。

在吃瓜看戏中,赚足了吆喝,也就收摊了。

但在这些翻涌的泡沫之下,我们需要认识到,有一群人在靠着摆地摊活下去。

地摊经济的真正意义不是股市狂欢、不是全民营销、不是体验生活,而是要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效益。

为什么呢?因为到了过紧日子的时候了。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背后是月均收入只有1000元的6亿人以及超过4000万的失业人群。中央政府带头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而摆地摊是当下国家能最大限度调动最广泛的力量实现经济复苏的一招。

据东北证券研报分析,2007年和2017年是政策对地摊经济相对支持的历史阶段。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无论是2007年3月后还是2017年9月以后,消费板块都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盈利上升。

成都在放开“地摊经济”后,效果卓著。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据支付宝透露,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平均每天都有十几万人新开通收钱码做生意。

就微信支付小店数据而言,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跃度达到历史最大峰值,较1月疫情严重期间,全国小商家数增长2.36倍,交易笔数增长5.1倍,其中成都市及厦门市小商家交易笔数分别环比增长6倍和8.8倍。

地摊经济,应该是这群亟需为柴米油盐买单的人的生机。

互联力量

地摊经济的每一次发展壮大,都前缀着一段苦涩历史。

幸运的是,中国人从来不怕吃苦,也不会轻易放过机会。面对“地摊经济”这个新释放出来的市场,嗅觉敏锐的互联网巨头们已经迅速入局。

也正因如此,这一次摆摊儿,相比之前的独自打拼,多了更多力量。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阿里巴巴是反应最快的,其思路以供货为主。

作为国内最大的内贸批发平台,阿里的1688平台在5月29日即上线了数字化夜市地摊进货专区,并发布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包括厂货直达地摊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服务等。

微信、京东以及苏宁的扶持计划,随后在6月2日出炉。

京东的“星星之火”计划将联动近10000家品牌厂商、4000多家联合仓,为线下零售商家提供价值超过500亿的品质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来保供货;而京东新通路还将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赊购。

微信则主要提供平台和二维码,微信支付将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发布了“全国小店烟火计划”,为商家提供小程序店铺模板等数字化工具,以及20万和200万保额的收款安全保障等。

至于苏宁,则公布了“夜逛合伙人” 计划,包括开放全国家乐福、苏宁小店门店10000个冷柜仓储服务给夜市摊主,还提供了20亿夜市启动资金的低息扶持计划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在5月26日启动的“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也与“地摊经济”逻辑不谋而合。

拼多多虽迟但到。先是为“地摊神车”五菱助力,在线售卖100辆;然后上线了“地摊必备”补贴专区,首度将五菱售货车、户外风扇、手电筒等摆摊专用神器纳入618补贴。

虽然有声音说,当前互联网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地摊经济”或许会对电商平台造成冲击。但如今看来,线上线下的矛盾正在消弭,“地摊经济”的松绑,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难得好时机。

一方面,通过电商助力,地摊主大大降低了进货、发货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地摊为电商开拓了更低成本的新渠道以及流动的广告点。

同样是经济危机,有的国家选择了激化矛盾、打砸抢烧;而有的国家选择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只是撕开了一丝丝政策的口子,几千万人就在主动自发地寻求生机。地摊经济,是我们的自救,也是我们的互助。

绝处逢生

不过,在“地摊经济”的风口之下,有人开始担忧实体门店的境遇。

实体店生存不易,一直遭受电商冲击,如今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早早地进入了低谷期。

房租和人力成本始终是悬在实体门店头上的一把利剑,扛过疫情活下来已经是苟延残喘,好不容易迎来市场升温,没有店铺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地摊经济”又杀了出来,无疑雪上加霜。

就零售行业来讲,社区周边的生鲜店恐怕首当其冲。居民下楼或下班途中即可买到更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对原本的生鲜店铺无疑打击巨大。

餐饮行业也需要提高警惕,先是疫情期间被迫关门了3个月,期待已久的报复性消费没等来,流量又可能被流动摊点进一步分散。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如上图所示,人行道上小吃摊一字排开,人们纷纷驻足,而小摊对面的临街店铺,却少有人光顾。鲜明的对比不知会在多少地方上演。

“疫情之下,很多街边小店的老板都是在硬撑着,现在还来开放地摊,就是压死小店铺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网友如此评论道。

与此相关,商业用房租赁行业也将面临考验。

过去不准摆摊,小商贩转而开始租小门面房经营。如今开放地摊,小商贩很可能弃租,租金大幅减少带来的连锁反应会立刻表现在商业地产上。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此怀有深深的忧虑,他认为“地摊经济”对租用商铺写字楼的正规经营者、商铺写字楼的所有者、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乃至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公平角度来讲,地摊经济兴起后,正规经营者的权益又由谁来保障?”

谢逸枫认为,发展地摊经济必须首先要完善好相关制度、条例、法律要求。“只有把整体框架完善好了以后再逐步推广,才不会对合法合规的经营者产生冲击,才不会对商业地产和地方金融系统产生太大影响。”

这种顾虑不无道理,但站在更大的维度来看,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

摆地摊的意义在于解决失业者和低收入者的生活危机,更大的意义在于全民去库存,让商品消费更大程度地流动起来。等这股热潮过去,牛鬼蛇神散场,经济慢慢恢复,继续摆摊的人还是那些赖此谋生的底层民众。

如果一个城市的体量够大、制度够完善,主体的商业形态并不会受到太大冲击。即使没有疫情冲击、没有地摊经济,实体门店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路。

说白了,“地摊经济”是我们绝处逢生的一次考验。市场资源这块蛋糕被分得更细了,抓住机会的人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地摊经济,谁的生机?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税务筹划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税务筹划软件

限时免费的税务筹划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