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发自微信公众号“经纬创投”(matrixpartnerschina),编译自thinkgrowth.org,作者Steve Blank,36氪经授权转发。
有时候,成果并不是只由努力带来,正确的姿势也极其重要。就好比说,如今的创始人们大都明白在团队、方向、规模之外,提高收入和利润,公司要具有造血能力也无比重要。
自然而然的,每一个团队都非常看重收入。然而对于想要快速前行,并期待获得市场认可的创始人来说,“收入”之外还暗含了“确认”二字。
这个头痛的场景你一定很熟悉:明明流水大把,但财务业绩无法完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给未来的融资、资本运作埋下无穷隐患……这也就是我们题目里说的问题——赚到兜里的钱,你知道怎么确认收入吗?
参会的30家经纬系创业公司主要来自5大行业10个细分行业,包括交易类(交易平台、O2O、消费升级、电商)、医疗、文娱、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等。公司阶段从Pre A轮跨越至D轮,参与咨询的B轮和C轮公司占比最高,并且发展阶段在B轮往后的公司咨询的财税问题类型最全和数量也最多。
公司的财税制度和业务发展往往是紧密相关的,随着创业公司业务的扩展和成熟,公司需要考虑的财税问题会越来越全面和复杂,梳理起来也会越麻烦,因此建议创业公司在业务发展的早期,就做好财税合规和筹划,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对参会公司以及他们在会前提出的近200个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收入确认、税收筹划和公司架构依旧是创业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不管公司是处于Pre A轮早期发展阶段还是处于B轮以后的发展成熟期,都会问到这三方面的问题。
收入确认不正确,会导致创始人和团队辛苦打拼的业绩不被投资人认可,也会导致资本运作被迫延期,甚至上市计划化为泡影。
我们在这篇公号里,要重点解析的是被提问最多的收入问题。我们曾在文章《即使是红包,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发(点击这里阅读)》中聊过收入该在何时确认,确认多少,并列出了一系列的判断标准。
这次,我们希望更紧密的结合直播平台,医疗平台,网剧制作,企业服务4个细分行业的实例,来解析收入确认时会遇到的问题,拨开迷雾,帮助创业者避开那些“雷”与“坑”。
实例分析,敲黑板啦~~~
实例1:我是一家直播平台,我想知道:平台上粉丝给主播的全部打赏都可以确认为收入吗?
对于直播业务产生的收入,平台和主播之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平台按照全部打赏确认收入(全额)还是按照扣除给主播分成后剩余的部分确认收入(净额),往往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
平台与主播的注册协议中,双方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主播提供服务的规则由谁来制定,节目的主要风险和责任谁来承担;
平台是否拥有定价权,直播使用的虚拟币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由谁来确定,优惠活动的规则由谁来定;
平台和主播的分成比例由谁来确定等。
如果平台具备了主义务人权利和义务,能制定服务的规则,承担节目播出之后的主要风险和责任,并拥有定价权及分成权等,则采用市场上通常采用的全额法记收入,给主播的分成收入对应记为成本费用。在全额法下,平台除需要为主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还要和主管国家税务局沟通,确定有关主播分成收入的增值税如何代扣代缴。
实例2:我是一家线上问诊的医疗平台,我想知道:患者通过线上预约问诊专家的付费都可以确认为收入吗?
对于医疗线上平台产生的收入,医生(或医院)和平台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平台按照全部的金额确认收入(全额)还是按照扣除给医生(或医院)分成的佣金后剩余的部分确认收入(净额),往往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
患者、医生(或医院)和平台三方协议中,各自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责任纠纷谁负责、医疗风险谁承担;
医疗服务的定价权由谁掌握;
医生(或医院)和平台的分成比例由谁来确定等。
如果平台具备了主义务人权利和义务,承担医疗违约的损失及其他主要风险,并具有定价权及分配权等,则倾向于全额确认收入,相反则净额确认更为妥当。同时,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创业者也需要提前取得相应服务的资质和证照,对于没有医疗服务资质的平台,其实质上更类似信息资讯的撮合平台,按照撮合成交的金额收取费用,因此按照净额确认收入。
实例3:我是一家网剧制作公司,我想知道:筹备多时的爆款IP大剧正在热播中,制作周期长、回款时间慢,该怎么进行收入确认?哪个时点开始有纳税义务?
一般情况下,网剧的收入应该在完成产品转移之后确认,并要满足以下3个因素:
网剧制作完毕;
获得播放许可;
销售给平台播放权。
对于定做的特殊内容的网剧,可能存在按制作进度确认收入的可能,因此需要注意:
在定制协议中明确购买方;
明确双方按制作进度验收网剧;
需要特别关注合同不可撤销条款的约定。
网剧制作公司可能牵涉与很多独立个人(编剧/网络写手)合作,与大量个人直接结算,在财务核算与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较多难点,可以考虑通过成立工作室的方式,规范合作与取得正规税务凭证。
实例4:我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我想知道:在销售软件产品时包含了一年期的维护服务,可以在销售时按照合同金额一次性全部确认收入吗?
提供软件产品和维护服务的企业服务公司,是否可以在销售时按照合同金额一次性全部确认收入,关键要看维护服务的类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如果维护服务是为确保软件正常使用而发生的,需要持续更新,则要将合同金额在一年维护期间内按月分摊;
如果是偶尔发生的(比如客户有需要了才去,没需要就不去),可以结合以往年度的维护服务发生频率估算一个维护概率,将合同金额乘以维护概率的估算金额在服务期内分摊,剩余的金额在出售时一次性确认收入;
如果软件在公司的维护服务完成后才能达到使用状态,则软件销售收入也需要在维护完成后才能完全确认,而不能在销售时一次性确认,即便合同约定软件只要安装了就完成了公司对于软件的义务。
企业服务公司很多会采用按年付费的模式,客户提前预支全年的年费。然而,收到钱并不代表就可以确认收入。公司收到客户付款而软件和服务未交付时,应该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预收账款,这时暂不需要开发票,也不产生纳税义务,等到开始提供软件和服务时,再根据软件和服务的使用情况决定是一次性确认收入还是在服务期内分摊合同金额并开票。如果是在软件和服务交付完之前先开了票,不管收没收到钱,都应缴纳增值税。
注:2018年1月1日起中国将开始实施新的收入准则,并需要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因此也提醒创业者们关注新收入准则对公司所在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创业公司,应尽早与专业的外部财税机构进行沟通,做好准备。新收入准则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点击可参见普华永道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