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我国“00”后奥运选手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夺得首金,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随后的混合团体赛中,姜冉馨、庞伟以最后一枪绝杀对手夺下中国代表团的第7金,杨倩与杨浩然力克美国队斩获第9金。
频频传来的捷报迅速点燃了大家的激情,谁看了比赛都忍不住要啧啧叹一声:射击运动员的枪法真的太强了!要打中那么远那么小的靶子,这得是什么千里眼!
然而,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很多射击运动员的视力并不是很好。射击名将王义夫、林东贤的视力仅0.1,许海峰的视力不到0.5,谭宗亮以前也是常常戴着眼镜亮相在赛场上。
这不禁让人想打个问号,难道好视力不是成为射击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吗?
不会。
多次夺冠的射击运动员庞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射击运动对运动员的视力要求不是很高。因为在射击过程中,即便视力好到5.0,也不可能看清楚靶子。要知道,10米气步枪比赛专用的靶子,只比1元硬币大一些。
靶子太小,再放到10米开外。在这种情况下,视力好坏对能不能打中靶心没有直接影响,甚至视力差反而有可能打的更好。
这不全是开玩笑。许海峰曾经戏言,要专挑视力差的队员去练射击,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而不是靶心。
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对射击运动员来说非常非常重要。“举枪——瞄准——射击”是射击运动的一整套动作。作为射击的第一步,“举枪”步骤中枪支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瞄准的精确性。如果身体不够稳,即便是千里眼,也会在发射的一瞬间因为身体的轻微颤抖与目标失之交臂。
靶纸 | 站酷海洛
除此之外,近视的射击运动员更容易做到“视力回收” ,把注意力聚焦到准确的“知觉对象”上[3]。
知觉对象就是你全身大部分注意力的焦点,焦点之外的东西都是背景。例如,在专心追剧时,你会感到周围环境是非常安静的。此时,剧是你的“知觉对象”,周围环境是“背景”。一旦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环境中,你就会听见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碎声音,这时“知觉对象”又变成了周围环境。
射击的要领是缺口、准星、靶心成“三点一线”。但运动员的注意力并不是平均分配在这“三点”上:运动员应该把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当作“知觉对象”,把靶子当作“背景”。
所谓平正关系,就是不断调整位置,把准星上沿和缺口上沿的正中位置对准,并保持平齐。射击前,运动员要尽可能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靶子用余光瞄两眼就行了。
当然,这些都是姿势要点,要击中靶心还是得靠“枪感”。
准星和缺口 | pixabay
与视力好的运动员相比,视力差的运动员习惯盯着近处的可见范围,也就是近处的准星与缺口,不容易在射击瞬间把远方靶心错看为“知觉对象”,导致注意力分散、枪弹脱靶。
这也是视力差反而有时候会成为优势的原因。
射击运动对视力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本身视力很好的运动员,也可能因为长期训练影响视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射击运动要求运动员一直瞄着小小的一块区域。
一个图像停留在视网膜上几秒后就会消褪。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连贯的、完整的图像,是因为眼睛在看东西时会快速震动,靠这种震动传递图像。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转换视线、眨眼等行为不断取得新的刺激,来补充这种消褪作用。
当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某一点时,眼球的震动被抑制,也没有给视网膜传递新图像,就会引起眼部疲劳。特别是在紧盯近物时,要比看远物时更疲劳。不信你看10厘米处的书,再看看窗外的天际线,哪个更轻松?
射击要求运动员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反复确定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导致视疲劳已经成为射击项目的运动伤病之一。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曾对上海射击射箭运动中心72名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视疲劳状况做了调查研究[4]。结果发现,运动训练是影响运动员视疲劳的重要因素。持续训练超过1小时后,运动员视疲劳检出率从起初的37.5%升高至68.1%。同时,随着运动量与运动年限的增加,视疲劳程度也会不断加深。
而视疲劳正是视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近距离用眼容易让眼部肌肉处于极度紧张、麻痹、疲劳的状态,晶状体协调性降低,很可能导致近视、屈光不正等视力问题。
持续训练1小时前后视疲劳状况 | 《上海市射击运动员视疲劳调查分析》
持续训练前后视疲劳症状频次比较 | 《上海市射击运动员视疲劳调查分析》
有的射击运动员本身视力差,长期训练还容易导致运动员视力下降。那运动员到底是靠啥击中靶心的?
答案是:身体的平衡稳定能力、枪感以及一份超稳的心态。
在一场射击比赛中,射击比赛需要长时间站立,良好的下肢肌肉力量与平衡能力则能保证运动员稳固的下部支撑,完成射击的“举枪”步骤,然后才能进行后两步——“瞄准”与“射击”。强悍的平衡稳定能力是射击运动员夺金路上的大前提。
射击运动员们可以通过悬吊训练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悬吊训练[5]就是将身体某个部位吊起来,让身体在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下克服惯性带来的阻力,完成各项动作。经过这样一次次训练,运动员不断提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优化肢体和躯干的稳定性。
另外,厚厚的射击服也提供了较强的稳定与支撑作用。
悬吊训练 | 腾讯云图库
平衡与稳定只是射击的基本功训练目标,成功命中的关键还在于击枪的一瞬间。当被问到射击不靠视力靠什么时,庞伟脱口而出:靠枪感![2]
庞伟接受记者采访 | 西瓜视频
所谓枪感,就是射击运动员对枪的一种感知能力,取决于感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判断能力。这不是什么天生就有的超能力,而是运动员们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如果一个射击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枪感,那么他就可以在子弹发射的同时预知到弹点的大致位置。那枪感具体要怎么“磨”呢?
枪感由多种感觉复合组成,其中运动知觉是“主演”,视觉、听觉、平衡觉等做“配角”辅助。“主演”与“配角”配合的越好,枪感就越强。
运动员会采用各种方法训练枪感,其中一种训练方法是“盲射”[1]:闭上眼睛,感觉子弹出镗时的速度、方向、对枪身的冲击力、双手所承受的力度的变化,来判断自己的命中位置,然后在下一次射击中适当调整,寻找击中靶心的感觉,最后重复训练、加深记忆。
同时,运动员们也要非常了解步枪的工作原理,包括各部件在运作过程中的大小、方向对命中目标的影响等等。
在高水平射击比赛中,仅靠技术取胜是远远不够的。高手对决,拼的就是那几秒的心态。
奥运赛场上,射击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感知的精确程度都会受到影响。枪感出了问题,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有些奥运冠军往往抱着“参与”心态去了赛场,没想到因为这种放松稳定的心态拿下了金牌。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射击运动员们会采用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营造比赛氛围等方式进行心态训练[6]。到了赛场上,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更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心态的强心剂。
射击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需要安静的环境。因此,希望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留到最后,给我们的运动健儿们一个最自信、最稳定的心态。
[1]吕亚典.浅谈步枪射击基本功的训练[J].才智,2015(15):346.
[2] 射击奥运冠军庞伟说近视眼也可以射击?那看不清靶子怎么办?https://v.ixigua.com/e3xmm6q/
[3]张雷,贾辉锋.浅析射击训练中生理心理因素对瞄准的影响[J].才智,2017(18):47.
[4]汪东颖,傅勤慧,封旭华,裴建.上海市射击运动员视疲劳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04):324-327.
[5]刘颖,朱思宇.悬吊训练对射击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4):173-176.
[6]佟林.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6):126-12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Roise,编辑:luna、李小葵,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