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盘和林经济观察”(ID:hndxphl1978),作者:盘和林,36氪经授权发布。
日前,中小企业纾困话题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为98.6%,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9.9%。钢铁、电子行业复岗率均超过90%,纺织、机械、轻工等在70%至90%之间。但数据仅仅显示了重点、大型企业的情况,而此次疫情中,受影响更严重、规模更庞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依旧令人担忧。
根据《中欧商业评论》发布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如何穿越3个月的生死火线》显示,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是较为复杂的,首当其冲是缺钱,被调查的数千家企业中,有85%的企业现金仅够维持3个月,而这其中,有近半数的仅够维持一个月。中小企业的运转其负债率本是基本可控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一方面企业外部需求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供应链条出现断裂,使收款变得困难,导致本可稳定运转的资金链面临危机。
其次是缺人。3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和2月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2月调查的失业率达到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失业率的提升原因一是企业大面机的停产,二是民众外出就业意愿的下降。面对疫情,民众更倾向于在省内寻找短期替代性的工作。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团新注册骑手33.6万人,这些新注册骑手半数以上为本省居民。另一方面,缺人的同时,不少企业依旧面临着工资和五险一金支出的压力。
最后是产业协同能力的下降,这也是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难题之一。当前来看,国家希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但对应于龙头企业所受到的支持,中小企业所受支持还相对有限,订单积压、原材料采购困难、员工返岗难等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
不过,中小企业缺钱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疫情放大了缺钱的影响。人民银行陈锋在《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总量与结构特征》中根据抽样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是现有融资的1.4倍,这意味着我们大概有50%的融资需求没有被满足。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地位劣势,应收账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份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2019年相比于2018年,反映在小型、微型企业身上就是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37.8%和43.7%。这对于现金流本就不充裕的小微企业而言有时可能是致命的。
央行行长易纲曾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的主旨演讲《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中提到,“我国有2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法人,此外还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他们一共占了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中小企业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所受待遇的巨大差别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认为,疫情之下,面对中小微企业主要存在的几个困难点应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着手。表层来讲是通过短期的政策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强调政策对于企业的短期支持作用。其一针对缺钱的问题,加大金融支持,避免金融机构抽贷、断贷,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条进行整体的支持和帮助;其二帮助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开工,避免产业链条的不完整导致的复工难问题;其三是缓解劳动市场摩擦,一方面督促企业开工招工,另一方面帮助员工返岗上岗,各地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包括专车、专机的接送以及返岗补贴等。
深层来说便是借助此次疫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实现更具弹性的社会生产格局。此次疫情我们充分感受到数字化对社会的支持力量,不管是在医疗物资的采购、运输、分配过程中还是在对疫情防控的指导中,数字化力量作用不容小觑。同时,数字经济还在稳就业、促销费上为社会分忧解难。回到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和扶持上,数字化建设意味着进行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包括金融支持的数字化转型、产业的数字化协同和用工市场数字化匹配。(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