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转载时间:2021.09.25(原文发布时间:2011.02.18)
15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0次

编者按:一直以来@36氪 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创业。今天,要感谢@Notor (Twitter、新浪微博)在遥远的巴黎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创业感受——外国人在纽约创业,希望大家喜欢。

Producteev是一款面向个人和团队的在线任务管理(task management)和协作工具,2008年12月上线,目前已经成为任务管理生产力工具领域的领先产品。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Ilan Abehassera是法国人。以往很多关注美国创业公司的访谈的对象通常是美国人,很少有外国人谈在美国的创业经历。今天利用Ilan在巴黎的机会,向他探讨了作为外国人在纽约创建Producteev的经验。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Notor:和我们谈谈你去美国和创立Producteev的经历吧?

Ilan:2004年我从马赛管理学院毕业,之后在欧莱雅做了一份实习,参与Giorgio Armani的市场营销工作。2005年,我找到一份在费城为巧克力高端品牌Michel Cluizel做零售商的实习,算是我来到美国的第一步。实习结束之后又转到迈阿密工作,为一家公司建立了French Network的社区网站。

当时互联网业正从上一个破裂的泡沫中慢慢开始爬起来,创业的机会不算少,但25岁的我能力和资源都非常有限,单干再寻找资金太困难了。于是我来到纽约加入了SCANBUY,这家创业公司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为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提供扫描商品条形码获取比价信息的服务。当时还是2006年,应用是在java平台上开发的。我们的产品思路很对,但是却远远跑在了市场前面。虽然最后这家公司没能成功地成长起来,但这段经历为我在美国创业领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打下了基础。

2007年我又加入了一家法国创业公司
Zlio,帮助他们打开美国市场。Zlio提供社会化电子商务服务,让用户能通过模板在短时间内创建自己的线上商店,并帮助他们从数量庞大的供货商手上挑选出最优的产品,我们通过从这些个性化的商店里产生的流量和完成的交易的收入分成来盈利。Zlio刚进入美国时非常成功,但是没多久,我们就发现Google在搜索结果中屏蔽了Zlio所有的页面。当时我们网站的流量几乎完全来自Google,这简直是致命一击。我们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和Google联系,但是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反思一下,应该是Zlio上很多受欢迎的商品因为被过多的用户商店收录,而且产品的介绍内容也被用户重复使用,所以被Google拉入了搜索结果排名欺诈的黑名单。这次经历给我的教训非常深刻,创业的时候千万不能对某个产品或者服务形成过分的依赖,应该主动发展多渠道,而且要对自己模式的弱点充分小心。

我一直使用一些任务管理的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任务管理软件这个市场里产品很多,看似竞争很激烈。后来我意识到这个市场里其实没有真正的领先者(leader),一片红海都是表象,哪一款任务管理产品都不是足够令人满意,这里还有机会!于是我离开Zlio,创建了Producteev。

Notor:作为一款任务管理工具,Producteev的优势在哪里?

Ilan:做任务管理的生产力工具有两个核心点:首先是对任务管理和工作流程的充分理解和概念建模设计;然后是怎么想办法留住用户,并且促进他们对产品的使用。

对于第二点,Producteev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考虑到很多人的任务管理的活动都是从以收到邮件作为出发点,我们一开始就开发了针对邮箱的API接口,支持将邮件直接转化为“任务”。产品刚上线的时候,我们大概每天能有500个新用户,然后没过多久,突然每天飙升到了2500个新用户。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还担心是不是受到spam攻击了。要知道,我们一直走的是社会化营销的路线,从来没有在媒体做过广告。后来才发现是有一个第三方开发者使用我们的API开发了黑莓手机上的一款应用并获得了媒体的推荐,我们的产品才一下子变得大受欢迎。实际上,针对各个平台构建的垂直渠道(vertical channel)为我们的客户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从一开始我们的产品就很开放,陆续开发了在各种桌面和移动平台上的免费开放接口,从各种浏览器拓展,到各家的邮箱插件,以及手机应用,甚至WordPress插件。我们从来没有打算过要对API收费,并且和开发社区以及像Google Labs这样的企业团队展开广泛的合作,围绕我们的产品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系统(ecosystem),这一点极大地促进了用户的使用。如果是团队使用Producteev,无论成员使用什么样的邮箱,什么类型的浏览器,什么平台的手机,什么操作系统的电脑,他们都能用我们的产品流畅地协作和管理任务。我们一直相信,如果能让客户在所有平台上不论用何种方式都能获得一致的良好客户体验,你的产品肯定立于不败之地。

Twitter也曾经一度非常推崇开放API的模式,但是去年他们以填补产品漏洞的名义买下了使用Twitter官方API开发的移动应用Tweetie,改成Twitter for iPhone免费提供给用户,相当于以母公司的身份和开放社区的第三方开发者进行直接竞争,这对于一路扶持Twitter走到辉煌的今天的开发者来说是非常令人愤怒和寒心的。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Notor:Producteev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Ilan:我们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盈利:

第一,常见的独立用户免费+企业用户收费的Freemium模式,同时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只有付费用户才能使用。

第二,我们有一款新的B2B付费服务
Producteev Submissions,提供公司招聘,组织竞赛,风投投资,学校录取的工作流程(workflow)跟踪管理工具。这块服务说来也挺有意思,有一天我们接到TechCrunch的电话,问能不能用Producteev为
TechCrunch Disrupt创业大赛提供一项服务,从头到尾跟踪管理参赛的每个创业团队的进度?我们考虑了一下,觉得TechCrunch Disrupt是一个宣传我们产品的大好机会,于是就按照要求专门开发了这款服务。最后获得的效果好得令人吃惊,TechCrunch的创业大赛上很多业界的大佬因为在跟踪管理参赛者时看到了Powered by Producteev,都跑来我们的展台询问产品的情况。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业务拓展,于是决定完善这款产品,为各种高级别的竞赛和创业孵化器,以及需要招人的学校和公司提供专业服务,现在已经有了30多个客户。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没有竞争对手,用户流失率(churn rate)也很低,感觉真像是捡到宝了。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Notor:这个感觉跟昨天Y Combinator上Felix Chan分享的
如何用300行代码养活自己一年,并将公司卖出的经历有些相似,嘿嘿。我们再谈谈投资的事情吧,Producteev是怎么找到风投的?现在已经有那些投资了?

Ilan:哈哈,我承认我们第一轮拉到的300K美元的投资来得有些容易。我给20多个之前在业界认识的投资人写了邮件,介绍了我们的产品和公司的情况,基本没怎么面谈就收到了很多投资人的投资意向。最后几个投资人各出一部分,凑足了启动的300K美元。我觉得之前近5年时间在业界打拼建立的良好人脉在获得投资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很多投资人和我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了解和信任的关系。

同时我也想给创业者提个醒,我不推荐用自己的钱投入创业项目。我看到过不少从亲朋好友那里要到资金但是产品却一塌糊涂的项目,创业者应该学会利用创业投资的生态系统,接受来自投资者的审核和考验,并且把说服投资者的过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历练。

Producteev发展前期因为需要招募团队,花钱很快。刚开始的前两个月,我自己是不拿工资的。后来也只是拿得不多,保证我能活下去。这些钱都是不能少的。关于资金规模,我觉得第一次向投资者要200K-300K美元是比较合理的数字。第二次我们融资了500K美元。一开始我们只有两个人,到差不多一年后才来了第三个伙伴和两个实习生。融资形式上,我比较推荐可转化债券(convertible note),投资方将来可以将其转换为现金或者公司股票,但是暂时不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Producteev今年预计可以实现收支平衡(break even),目前没有再融资的意向,我感觉股权已经被稀释够了。

Notor:你们的市场份额有多少?

Ilan:关于市场份额我还真不知道。生产力工具完全是一个非传统的新生市场,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市场研究来判断各家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所以目前还不值得花费精力去做市场竞争分析。

Notor:但是要说服投资人的时候,不需要类似的数据来支持对自身竞争力的分析和对局面的认识么?

Ilan:在这个新生市场,投资人往往更看重长远来看你能发展到多少用户,虽然这个估计通常是过分乐观的,但是看当前的份额也不是特别有意义。这个时候在媒体和业界活动上的曝光和口碑就非常重要了。另外,Producteev的付费版是按月收费,所以还有一个对我们特别重要的参考数据是公司的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每月可重复增加收入。

Notor:Producteev的重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Ilan: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微软,Google这样的大公司会成为我的竞争对手,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刚刚进入的创业公司。比如Facebook创始人,就是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Facebook第一位CTO Dustin Moskovitz最近创建的社会化任务管理服务
Asana,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有一个德国团队的产品
Wunderlist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界面设计非常华丽。另一个竞争对手是同样有开放API的Evernote,比如
Nozbe就是一款建立在Evernote API之上的任务管理工具。

我们现在非常积极地利用已有优势拓展市场,提供多语言版本,简体中文版很快就会推出。如果你现在用Google搜索Task Management,我们排第一,赫赫。

Notor:微软的Office Onenote是Evernote的同类型产品,你不担心微软的竞争么?

Ilan:赫赫,我还是持和之前一样的观点,不担心来自大公司的竞争。让大象跳舞并不容易。

Notor:37 Signals的书
Rework非常热门,这个团队也有一款叫
Basecamp的任务管理工具,这算不算你们应该重视的竞争对手?

Ilan:37 Signals团队的成员都是值得尊重的设计专家(guru),他们在传播产品设计理念方面做得很出色。但是Basecamp的用户一直要求能有离线版本的不同手机平台上的应用,他们却不顾用户的呼声,一直坚持只做通过浏览器使用的在线版。这一点上和我们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Notor:再和我们谈谈作为一个法国人在美国创业的感受吧?

Ilan:这一点我想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分享一下在美国创业的缺点和优势。

先谈谈缺点,第一条就是对一个外国人而言在美国创业很难。或许跟大家的美国梦并不相符,但是这是事实。拿纽约而言,在那里除了纽约人,剩下的都是外乡人。纽约人对口音的容忍度比巴黎人还低。做任何事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外国人身份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个外国人,要招美国人来为自己工作也不容易。加州硅谷一带的环境可能还要宽松一些,不过纽约也已经算是创业环境很好的城市了,
Foursquare
Hunch
Square
StackOverFlow这些创业公司都是从纽约开始的。

优点也很明显,就是市场很大,每一个细分的利基市场(niche market)都潜力无限,这种情况只有在美国才看得到。像
Quora这样最近的明星创业公司,只有在美国才可能有这么高速的发展,受到投资者这么热烈的追捧,这也是创业者为什么都有一个美国梦的原因。对99%的创业者来说,往往经历的都是这样的情况:产品刚上线新注册用户的数量还不错,发展了一段时间进入瓶颈期,用户人数不再有显著增长,只留住了忠实的那一批;过了2-3年,突然找到了能引爆流行的一款特性或者产品,才变得成功,如果没找到那就一直平淡经营下去了。当然这个也依赖于互联网的大环境和投资的生态系统。

外国人在美国创业,不仅仅是招募一个美国人做业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就足够了,需要真正融入投资的生态环境中,培养人脉和业界雷达(比如科技博客)之间的联系。在我们产品的推广阶段,我约了30多名记者一对一用视频面谈,并给他们提供了单独的体验账户,最后都获得了他们很好的正面评价和推荐。虽然面谈花去了我很多的时间,但是公司的业务拓展也因此获得了很大加速。

Notor:最近有一家很大的IT咨询和服务公司
Atos Origin宣布有意向在3年内用协作工具和社交网络完全取代电子邮件作为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工具。这个趋势跟你们产品的发展方向关系密切,你怎么看?

Ilan: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看到的一些研究数据也显示,现在一代的年轻人电子邮件使用越来越少,交流更多是通过社交网络完成的。这是个很明朗的趋势,但是说电子邮件完全被抛弃还为时过早。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趋势是帮助用户智能化地处理邮件,去年末AOL推出的智能邮箱服务
Project Pheonix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外国人创业在纽约-Producteev 创始人 Ilan Abehassera 访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