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日均产生活垃圾2.55万吨,北京的垃圾分类终于来了 >

日均产生活垃圾2.55万吨,北京的垃圾分类终于来了

转载时间:2021.10.07(原文发布时间:2019.10.16)
14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芽NewSeed”(ID:pelink),作者|宁泽西,36氪经授权发布。

继上海之后,备受关注的北京垃圾分类新规也要来了。

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19年10月14日至11月13日。草案内容包括个人不分类投放拟罚200元;饭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最高罚5000元;酒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最高罚5000元……

不同于让上海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干垃圾、湿垃圾”,北京采取了更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分类方式,分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草案出台的同时,在北京市海淀区荷清苑社区内,分类垃圾桶已经安排上了。

垃圾分类风潮,从魔都上海开始,终于来到了帝都北京,还将抵达天津、武汉、杭州、长沙、西安……等46个城市,逐渐席卷全国,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创造无数的新商业机会。

“垃圾围城”窘境:北京日均产生2.55万吨生活垃圾

北京人生产垃圾的数量是惊人的。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北京市2018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的公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29.42万吨,日均2.55万吨。

早在2000年,北上广等8座城市就开始搞分类试点。2012年,北京正式实施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已明确要求实施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北京的323个街道,有三分之一已经展开了垃圾分类。

但垃圾堆积的速度比消解快得多。10多年过去,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还是陷入了“垃圾围城”里。

上海4天的垃圾量,能堆出一幢420米高的金茂大厦;杭州3年的垃圾,能填满西湖……但社会公众对这些,几乎无感。

北京仅仅只是中国垃圾围城的一角,在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我国的垃圾生产量一直在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OECD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保持5%左右的增长,2018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28亿吨,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之一。

“垃圾围城”浪费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等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在过去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始终高于无害化处理量,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创造“无废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迫在眉睫。

国家出重拳:2020年至少15个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50%

4年前,我国的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加速”。2015年至2019年,国务院、住建部、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至少6项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2019年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首次被纳入国家立法当中。

据2017年12月20日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20年底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正式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

2016年至2019年,超40个城市已相继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其中,北京市在2017年10月30日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最早出台垃圾分类政策的一线城市。深圳市在2018年3月至7月之间,先后公开《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征求意见稿)》、《深圳市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规定(试行)》等3项文件,公布数量最多。

根据上述政策,至少15个城市要在2020年完成垃圾分类覆盖率超50%的“小目标”。其中,至少8个城市的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80%或更高。

城市:一面是垃圾,一面是“金矿”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垃圾分类的普及,一个巨大的几乎空白的市场将浮出水面。

一位垃圾分类咨询服务企业的负责人从6月起就变得非常抢手,称自己“不在讲垃圾分类,就在讲垃圾分类的路上”。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如若1年后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按达到95%,则年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将超过2.80亿吨。

据预测,若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带来的餐厨项目投资空间约为498亿元,到2025年全国所有地级市所需投资约1555亿元。同时,餐厨垃圾收集量的上升,将提高产能利用率,餐厨运营服务方面也将受益。

其中,分类、转运、处理,以及为这些环节提供设备的各个环节,无不蕴含着商机。

具体来看,结合垃圾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垃圾分类将惠及的产业包括:各领域细分的垃圾收纳、转运设施(含二次分拣)的垃圾运输端;各个细分领域对应的产能处置端,包括干垃圾焚烧厂、湿垃圾/餐余垃圾处理厂、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如家电拆解)、危废处理厂等。

此外,垃圾分类通过裂化原有门类,对环卫及转运设备更新的刺激最为直接,环卫收装装备市场预计在2019-2020年年均新增约122亿元,2021-2025年年均新增约为31亿元。

视野放到全国范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量迅速增长,2016年全国城市生活处理量为1.97亿吨,到了2017年则已经达到了2.15亿吨。

可以说,在生活垃圾增量明显和国家政策推动的背景下,垃圾分类热度空前,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测算,以上海模式向全国城市人口推广,中国垃圾分类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960亿元。

千亿风口上的垃圾创业

颇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吸引了投资人和创业者纷纷进场,成为当下创投行业的一大热门。近两年,垃圾创业公司多达2000多家,另据新芽NewSeed(ID:pelink)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垃圾分类相关行业融资事件共有14起,融资总额近4亿人民币,投资方不乏金沙江创投、中美绿色基金等头部投资机构。

而在各地垃圾分类政策的刺激下,预计未来相关行业将成为创投市场的热门赛道。

然而,垃圾创业风口火热的另一面,亏损成为垃圾分类赛道上多数公司的状态。

“其实后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我爱收创始人李光对媒体表示。尽管扎进垃圾回收已经2年,选定以智能回收箱作为创业方向,李光认为自己依然在探路。

2017年7月于北京成立的“ 爱分类 ” 一直依靠政府补贴,“现在的用户规模是10万户左右,估算用户量达到20-30万户左右后,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他表示。

目前来看,垃圾创业的难点,在于对产业链条的梳理:如何改善冗长的产业链条,提效降本。较早一批的创业者们,往往模式做的很重,自建运输体系、分拣中心,成本很高,加上人力和运输成本,毛利甚至低于街上“收破烂的”。单一的盈利模式很难发挥出价格极低的垃圾们的商业价值。

综观国内国外,垃圾处理整个产业链的收入来源于三部分,即政府补贴、居民缴纳的垃圾处理费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收入。而中国的垃圾创业尚在早期,商业模式依然有待探索。

清科创投执行董事王钊表示,“现在的创业项目还处于比较早期,在行业内的积累比较浅。”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曲睿晶认为,创业项目的热情很高,但经济上算不下来。

确实,我国垃圾相关产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而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命题,只有分类投放和运输处理顺利串联,才可能对企业产生足够的帮助。但垃圾分类作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值得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推动下去。

封面图来自pexels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日均产生活垃圾2.55万吨,北京的垃圾分类终于来了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