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医生们的刚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目前三甲医院医生会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病人诊治、自身学习以及医学教学工作中,能开展科研项目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之临床病例数据收集、处理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基层医院医生开展科研的能力、接触有价值病例的机会又相对不足,得到的科研成果也差强人意。
相应地,帮医生们提升科研能力、积累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等领域都蕴藏着庞大的市场机会。开展医学内容运营的医脉通、提供EDC产品的太美医疗、服务于临床试验信息共享的药研社、开展临床研究信息化服务的百奥知等都在其中各环节发挥作用。
区别于上述玩家,36氪近期接触的泽创天成(下称:泽创)提供了从科研培训、临床研究大数据管理、科研数据共享、到学术营销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建立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的教育平台;打造课题和科研辅助工具可供实战训练;通过云端大数据技术连接多中心数据库,实现科研协作和数据共享;提供CRO 服务帮助医生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设计线下学术活动,促进科研交流。
据CEO黄寅介绍,泽创天成打造了聚合10万临床医生+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的学习交流平台——医咖会,由60余名海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专家进行内容输出,包括研究热点追踪、经典临床研究介绍、文献临床意义+研究方法、专病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科研统计方法教程、研究设计理论详解等内容,也会同时开展“方案-数据-分析-写作”全流程临床研究训练活动等,让医生多角度学习并协作交流。
在科研大数据服务方面,泽创的业务涉及EDC(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统计分析等多项服务,并以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为方向,构建了中国呼吸疾病多中心科研数据网络,建立大规模呼吸专病队列、收集专病人群的疾病诊疗信息及生物样本,实现了呼吸领域科研数据互通、共享。
泽创临床统计部总监张耀文表示,EDC在国内属于起步阶段且主要用于药械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医生发起的临床研究大部分还采用纸质版病例报告表,针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使用EDC更是少见, 数据管理存在诸多不便,如逻辑核查数据不及时,错填漏填不易发现等,使得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另外,不同医生、企业发起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构往往多种多样,多个研究数据的可合并性差,难以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
现在,泽创通过“大规模的专病队列研究-专病数据标准-专病数据共享”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连接多中心数据库,不仅能将项目间的数据资源共享挖掘更多有价值信息,也为药品适应症再挖掘、有效性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哨点网络监测、药品卫生经济学评价、医药流通决策等提供了数据基础。
黄寅表示,从医生学习的需求来看,中国目前有300万的执业医师、100万乡村医生,他们每天平均会花费1-2小时学习,400万-800万地日均访问时长会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从科研的其它需求来看,预计至2020年临床CRO市场规模达500亿,学术营销市场规模150亿 。加总来看,泽创面向的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黄寅也强调,之所以采取“全套打法”也是考虑到优质的临床研究数据比较稀缺,公司通过医咖会沉淀医生资源由医生采集数据,再由泽创的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分析以及流程管理,一方面满足医生的科研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能积累优质的科研数据。而这也构成了公司目前的核心壁垒。
据悉,截止目前,泽创已服务40余项临床研究课题,覆盖1000余名专科医生,300多家省市中心医院,涉及50万多名患者数据。盈利方面,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社群知识付费,线下培训服务、科研大数据平台服务、统计分析,学术活动营销等。
团队方面,目前共有20余人,CEO黄寅为USC计算机硕士/Rutgers生物统计硕士,曾就职于央视网、 IBM、 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从事产品和项目管理工作,具有深厚医疗信息化行业经验,ISO TMB SAG中国专家;联席CEO陈江飞为北京大学卫生经济硕士,曾任易方达基金高级行业研究员,从事医药、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研究工作。
此前,泽创天成曾获得400万元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展开A轮融资,计划融资3000万元,主要用于各产品开发、升级和运营,以及团队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