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进一步成熟,校园管理与服务愈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据公开资料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高校数量达到2800所左右,我国高校平均每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在1000万元左右。照此计算,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学校投入经费在2020年将达到280亿元左右。因此,业内人士也认为,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的运用将在2020年左右迎来爆发期,届时,高校信息化将再“升级”。
图片来源:谢孟欢拍摄
成立于2015年的成都寻道科技有限公司便依托大数据为校园管理赋能,早早开启了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的布局。其主要面向高校提供三方面服务,即大数据平台、智慧学工和大数据应用。
其中,“大数据平台”汇集高校各主题、各业务全量数据及互联网数据,通过数据治理,构建学校全量标准库;“智慧学工”以学生事务为主线,打造学生在校期间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则基于大数据平台中全量、标准化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机器学习等技术,基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监管等不同业务场景,建立多维度数据模型,挖掘数据价值、洞悉发展趋势、实现预测预警,全面服务于高校内涵建设。
就市场来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大数据应用”是「寻道科技」目前的主打产品。其中不乏亮点,「寻道科技」运营总监彭娟介绍,“通过分析在校学生消费数据,系统可持续关注在校学生的经济水平变化,构建学生经济指数,据此实现贫困生的精准资助。”此外,“大数据应用”还可精准刻画学生画像,通过分析学生的校内行为,包括寝室出入、图书馆进出、书籍借阅种类、历史学习状况等,“算”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预测学生学业发展趋势及是否有挂科的可能等等。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财务等方面而言,其业务难点,都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为学校的管理与服务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指导。
回顾高校信息化近20年的历程,「寻道科技」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正是应对此前的高校信息化市场的痛点,即高校的各个系统离散地存在于各个部门。比如图书馆的数据只存在图书馆,学生的成绩只在教务处,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并没有从逻辑上打通,而且不同系统在技术、存储介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化,所以建立教育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就很有必要。“高校对信息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如果以前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1.0版本,那么「寻道科技」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应用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算真正的2.0版本。”「寻道科技」销售总监赵乾坤告诉记者。
学生画像数据后台(图片来源:寻道科技)
目前,「寻道科技」已经和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40余家高校达成了合作,据透露,下一步「寻道科技」将进一步加大在高校的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应用布局,积极寻求高校合作。
如今,高校以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教育及服务质量,或以终身账号体系让学生从录取到毕业始终“在线”,高校大数据应用正逐步摆脱“表面文章”质疑。这一赛道中也少不了企业的布局,「v校」以大数据平台+应用软件+智能硬件的模式布局智慧校园,其主要目标为中小学;「宝和数据」是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为高校提供学科建设与战略服务数据服务。而对于「寻道科技」而言,其大数据平台不仅要做高校的“校园大脑”,为学校管理赋能。其核心优势还在于基于大数据的“预测预警”,比如学生失联、心理健康、教师发展、人才引进、经费监管等问题,都可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判。赵乾坤说,“强大的数据模型及算法,为「寻道科技」的应用增强了行业壁垒。”
团队层面,「寻道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大数据研究所联合首创产学研一体化运营模式,将人才资源优势与企业的产业优势相结合,建立由3名国家行业专家、5名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管理团队博士比例超50%。联合创始人周涛任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内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2015年全国科技十大创新人获奖者,曾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等期刊论文300余篇,引用超过13000余次;联合创始人夏虎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曾获得四川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始人兼CEO聂敏任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教育经费监管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多次为教育部做大数据成果专项汇报,并且参与立项在研教育部3个委托项目以及完成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目前,「寻道科技」团队总人数约120人,其中65%以上为研发人员,团队凭借多年从事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应用的丰富经验,在机器学习、大数据预测、推荐系统、超大规模社会网络分析等方面均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并且自主建立多个分析模型,保持了对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