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宏观的数据看上去很庞杂,但是如果深挖的话,你会发现其中总有些不为人注意的大趋势和小秘密。本文作者胡磊,即从高盛的一份报告(China Consumer Close-up)中总结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文章转载自蓝湖资本公众号(BlueLakeCapital)。
在各类免费盛行,甚至补贴不绝于耳的互联网行业,收费和定价似乎是个不合时宜的话题。但是,再丑的媳妇,也是迟早要见公婆的。无论是出于无知把头埋在沙子里,还是出于恐惧不愿意面对,向消费者/用户收费(直接或者间接),是一个迟早要面对的现实。所以具体到问谁收费,卖哪些产品,怎么定价,就成了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偶然看了一份高盛关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报告,有点整天闷头走路,终于有空抬头看看风景的感觉。忍不住截图若干,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产品是卖给谁的?
哪些消费增长快?
定什么样的价格好卖?
淘宝上最好卖的牛仔裤,一个叫USIGSX的品牌,平均售价约40人民币($6m美元)。中国最好卖的手机红米,售价从人民币599起。这其中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高盛的报告匪夷所思的找到了背后相同点:按照劳动力小时工资和产品的售价的比例,对比中国和美国不同的商品。结果如下:
美国Gap牛仔裤的价格相当于小时工资的1.9倍,而淘宝上最畅销的USIGSX是城市中产小时工资的1.2倍,城市蓝领的2.4倍。按倍数关系是相当接近的。
同样,小米红米的价格相当于城市中产小时工资的25倍,和iPhone 6 16G在美国相对于劳动力平均小时工资的倍数27倍,相当接近。
对于互联网创业,虽然在初期考虑收入不如考虑流量/用户数实在,但与其走到半山腰考虑各类转型,不如在出发的时候就多思考一下目标用户,品类和定价。毕竟做完产品(product)之后还是迟早要做业务(business)的,特别是对于B轮和C轮融资的企业,这个问题尤其迫切。
最后,高盛的报告里面还罗列了衣、食、住、行、娱乐、健康各个品类中国和美国消费力的对比,对于公司在制定产品定价策略的时候,都会有所启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来仔细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