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转载时间:2021.10.26(原文发布时间:2021.09.03)
18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6次

8月12日,企业家林文钦驾驶蔚来ES8,在开启NOP领航辅助系统的情况下撞上正在施工的工程车,不幸离世。两周以来,由于涉及前沿技术和企业人物,这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在舆论场中不断发酵。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8月12日,蔚来高速事故救援现场

同时,从对辅助驾驶的讨论,到蔚来车主的两封联名信,再到车主家属对蔚来破坏证据的指控,各方的回应和行动,也使得事件日趋复杂化。在“自动驾驶”从“前沿探索”转向“应用和监管”的背景下,这场事故无疑展现出了新技术的广阔外延及其“副作用”。

而对于蔚来来说,此次与NOP有关的事故更是直指产品的核心卖点,并动摇了蔚来引以为傲的“人心基础”。在销量增长日渐乏力的情况下,蔚来又陷入了一轮“舆论低谷期”。

笔者进一步认为,如何解决事件所反映出的三个“副作用”,避免此次事件发展为“特斯拉刹车失灵”一样的“公关灾难”,对于蔚来来说刻不容缓。

事发NOP:“自动驾驶”的歧义

技术信心的“垮塌”,是这次事故对蔚来最直接的影响。

截至撰稿时,对于这次事故的具体原因还未有最终结论。行车视频显示,车辆当时在限速以下,115km/h左右行驶,未有急减速的情况;再结合林文钦所在企业发出的声明,舆论目前主要将此次事故归因为辅助驾驶状态下,驾驶员疏于观察而引发的事故。

这一归因,引发了对蔚来技术的反思。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目前蔚来官网对NIO Pilot的介绍

事发的NOP功能全称为Navigate on 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它能够结合导航和自动辅助驾驶,实现按照规划的路线自动跟车、超车、出入匝道等功能。去年10月,蔚来以OTA形式推送了这一功能,在当时是仅次于特斯拉NOA系统的“全球第二”的导航辅助驾驶。

在“智能汽车”时代,“智能驾驶”可以说是处于金字塔尖的一类技术,往往显示着一个车企的技术储备与整合能力,对于“新势力”车企尤其是这样。

也正因此,NOP成为了蔚来的招牌之一。除了产品页面的宣传,蔚来也在各方面“吹捧”着自家的NOP技术。2019年,蔚来副总裁沈斐曾发微博分享“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图片中的他暗示自己在行驶中吃外卖和拍照。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宣称自动驾驶的“拐点”已到,在技术层面不再存在困难。

笔者认为,智能驾驶的“拐点”可能确实已经到来。但这一“拐点”,却意味着更多的歧义。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蔚来副总裁沈斐曾发布的微博

按照国际划分标准,L2级属于驾驶辅助,驾驶员需要负责周边监控和随时接管车辆。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很多新车上装配的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功能就能够达到要求。而L3级则可以被算作“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意味着在特定环境中车辆可以完成驾驶操作、周边监控,不需要驾驶员自身介入。这样来看,导航辅助驾驶的逐渐应用,确实是从L2“拐向”L3的重要一步——自动操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歧义也同时出现。对于蔚来来说,导航辅助驾驶是意义重大的技术升级。但实际上,目前已经应用的导航辅助驾驶,主要是提升了和导航路线的联动,在实际能力上仍未超出L2范畴。即使是达到了L3级别,也需要驾驶员做好接管准备,并承担全部责任。

率先应用导航辅助驾驶的特斯拉已经验证了这一点。2019年,一辆处于自动辅助驾驶的Model 3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撞向横穿马路的牵引货车,驾驶员不幸身亡。今年5月17日,浙江一辆特斯拉Model X撞向两名正在高架桥上处理事故的交警,导致其中一人不幸殉职。懂车帝也对蔚来ES8、EC6的驾驶辅助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两车在速度超过85km/h之后,即使发现障碍只能进行提示,而不能有效制动。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110km/h测试中,蔚来EC6与障碍物发生严重碰撞

来源:懂车帝原创

可以总结出的是,汽车“智能驾驶”的安全与否,仍旧取决于对障碍的侦测和反应能力,而导航辅助驾驶在这方面的增益非常有限。而这些能力,在高速路况下会大打折扣,对货车、静止车辆、强光照射下的障碍物识别也不精准。此次的NOP事故,也基本符合这一“危险情境”。

汽车作为机械产品,用户对技术的信任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蔚来的NOP功能,在助推销量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

具体来说,在蔚来“以身作则”的宣传下,用户对技术的期望和依赖与技术的实际能力产生了歧义,这种差距随着技术的迭代又会不断放大。

那么,应该如何抑制这一“副作用”呢?

从监管层面,由“新技术探索”到“强监管”的趋势已经显现。2020年3月9日,工信部公示《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功能分为0-5的六级,其中0-2为“辅助”,3-5为“自动驾驶”,为技术监管提供了基础。2021年8月12日,也是NOP事故发生的同一天,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未经审批,不得通过在线等软件升级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车自动驾驶功能”,也要求企业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等信息。智能驾驶的“野蛮生长”时代,将会很快结束。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工信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的部分内容

从企业层面,“教育用户”的主张也早已出现。特斯拉事故后,陶琳曾将“教育用户使用智能汽车”作为对“刹车失灵”的回应。虽然这一说法在当时有逃避责任、居高临下之嫌,但需要承认的是,当“智能汽车”从极客们的大玩具变成家庭的交通工具,企业确实应该对事关安全的技术少一点“吹嘘”,多一点“培训”。我们希望“蔚来们”能够和用户对“自动化驾驶能力”达成更加一致的见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车主内讧:“社群”的分裂

社群团结的“打脸”,或许是事件中蔚来最大的隐患。

事件发生后6天,蔚来车主、律师林蔚牵头发布了《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希望向外界确认车主们对车辆的能力完全知晓,并呼吁媒体谨慎报道,获得了上千名车主的联署。同时,林蔚也是蔚来首届和第二届用户信托理事,是“资深蔚来车主”。

在此之后,又有车主在蔚来APP发布了《反对车主联合声明》,拒绝被前述声明所“代表”。车主的“内讧”由此产生,蔚来则表示声明与官方无关。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反对车主联合声明”的声明

蔚来的谨慎不难理解。良好的用户社群氛围一直是蔚来的另一张名片。从每年嘉年华一般的NIO Day,到举行各类活动的NIO House,乃至蔚来最高端的用户社群——EP Club;蔚来都希望用“蔚来车主”这个标签,将自己的用户团结在一起,进而通过人际传播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加入。

这种“社群营销”,之前多见于小米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是“互联网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群营销,用户的好口碑被充分放大,用户本身成为企业宣发的力量之一,甚至能够成为产品的卖点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这一次的“内讧”,实则是透露了“社群营销”在汽车领域的特殊性。

一方面,汽车相比于数码产品,金额要高得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更大。特别是对于定位高端的蔚来来说,车主们是因为喜爱才选择了蔚来,也更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不是被舆论所指责的。这就导致了对于产品的“维护”和“宣传”一定会从社群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汽车又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交通安全紧密相关。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汽车的能力高低和驾驶员的操作正误,将会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在这样的背景下,“饭圈”式的社群营销,并非是“百利无害”的。这也是众多车主拒绝“被代表”的原因之一。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盛大的NIO Day 2019现场

因此,蔚来必须要面对建立一个紧密社群的“副作用”。一个由汽车产品连接的社群,在此类事件面前必然无法达成一致,而在企业主体缺位的情况下,就会演变为所谓的“内讧”。

总而言之,蔚来需要一定程度上回归到“车企-用户”的模式上来。正如“饭圈”自肖战事件以来所经历的,蔚来的车主社群也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具体而言,社群更多承担的应该是人际交往、生活分享的作用,而事关安全的产品性能,则应由企业的公关部门进行及时回应、澄清。

数据疑云:“处置权”的争夺

数据证据的“处置”,可能是蔚来之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事件发生后10天,莆田市公安局正式受理了驾驶员家属的报案。家属指责蔚来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并提交了蔚来上海地区负责人承认的一段音频和一段视频作为证据,并获得了警方认可。

媒体图片也显示,事发之后蔚来工作人员携带笔记本电脑,私自接触了涉案车辆。有律师表示,“跨过家属和交警,私自接触事故车,是明显不合法的”。

对于这方面的质疑,蔚来曾在9月16日回应称,蔚来服务人员是在12日17点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断电作业,并不会造成数据丢失,且在家属和警方的见证下进行了后续数据提取。至于蔚来工作人员究竟有没有违规接触车辆,可能需要等待案件的进一步处理。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家属出示的证据清单

不过可以看出,蔚来对于事故数据的处理,“及时”有余而“谨慎”不足。

2021年5月,一辆蔚来ES8在北京长安街上猛烈追尾了一辆别克GL8,事发几小时之后,该辆ES8被蒙上黑布拖走,也疑似有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了处理。再到本次事件,蔚来似乎已经有一套应对重大事故的处理方案。只不过,第一时间出现的厂家工作人员,很难说清是服务及时还是公关所需。如果确实是服务至上的话,那么对于“修改数据”的质疑,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是,在汽车信息化之后,车辆本身的数据替代其他内容(如监控、实地测量等),成为了交通事故的直接记录,导致行车数据成了各方关注的一种证据。在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中,车主和特斯拉就是围绕数行车据进行讨论的。

蔚来是否对于事故数据过于敏感?对于厂商来说,处理不好数据这块“烫手的山芋”,就会陷入一种“塔西陀陷阱”。也就是说,无论厂家对于数据的处理是否出于好心,或者数据是否发生了不可抗的缺失,社会舆论都会对厂家公布的数据产生质疑。

另一方面,之前所提到的《意见》也指出,智能汽车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和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还要满足事故重建、责任判定等的需要。数据对于智能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舆论中的蔚来更是如此。

低谷:蔚来的危机

对于此次事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蔚来在技术能力、用户社群、数据处理方面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此时此刻的蔚来来说,危机不止于此。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7月份蔚来和理想、小鹏的交付数据

图表制作:梅满@冰度财经

在最重要的销量上,蔚来在7月已现乏力迹象。7月份,理想、小鹏交付量均超过8000辆,而现售车型最多的蔚来却以7931辆位居第三,增长率也低于理想和小鹏。“蔚小理”变为“理小蔚”。

销量上更大的危机是,蔚来的销量动力或将出现断档。蔚来现有的三款产品中,只有ES6交付量超过3000辆,最大的ES8不足2000辆。寄予厚望的轿车产品ET7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交付。今年9月正式运营的挪威市场,竞争激烈且中国品牌基础较弱,销量绝对值也不大,仍需深耕。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故意“藏销量”,那么蔚来可能还需要当一个季度的“老三”。

产品上,车主们也针对座椅舒适度问题进行投诉。作为回应,蔚来提供了付费改装方案,基本平息了事态。但这一事件表明,大众用户对蔚来产品并不会一味地包容,蔚来的客户关系也要向“厂家-车主”的传统模式靠拢。

这种情况下,蔚来经不太起一个类似于“刹车失灵”事件的考验。所以,目前蔚来的回应较为谨慎,基本是在等待NOP事故的正式调查结果。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被蔚来寄予厚望的轿车产品ET7

综上所述,NOP事故对于蔚来来说,并不只是一次技术失误引发的事故,而是一次暴露危机的大考。事件中所展现的“副作用”,虽然并非蔚来的本意,却是和蔚来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是蔚来所必需补上的一课。

一个大的启示是,汽车行业有其特殊性,互联网的新玩法即使再有效益,也需要“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加重危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度财经”(ID:gh_d01ffd38ac0a),作者:梅满,编辑:李东,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NOP事故背后,蔚来必须面对的三个“副作用”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