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私有化、退出港股市场3个月后,匹克体育正式宣布回归A股的计划。
在这一轮私有化中,道格资本、光大体育基金、前海母基金、华泰金融、民生银行、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进入了匹克体育股东的新名单,投资额达25亿。
在这次“重回A股”发布会上,匹克体育董事长许景南重申了退市原因:“香港的资本市场很难为我们创国际品牌制造效益”,也同时透露了回归后的两大方向: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线提升,“未来将涉足体育IP赛事打造、运营,体育培训、体育大数据、体育资讯和社交等领域”。
和许多中概股一样,股价表现不佳、估值过低是匹克在港股市场上无法摆脱的困境。这既与香港市场特征有关,也与其经营状况密不可分。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任国强曾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如果没有实力雄厚的基金重仓持有,股价是很难维持在高位的,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体育品牌的股票存在偏见。这也是匹克、特步、361°等品牌股价集体低迷的原因。
相比港股市场,体育概念股在A股显然更受欢迎。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本土品牌贵人鸟目前的PE是58倍,而本土品牌中业绩最好、营收最大的安踏,在港股的PE也只有25倍。
不过事情并非“被低估”那么简单——这些公司的股价大多其业绩表现的忠实体现。以匹克为例,2009年上市首日就跌破4.1港元的发行价,随后上扬,在2010年一度达到最高点6.96港元。也是在2010年,匹克全年净利8.22亿,同比大涨30%,达到业绩的巅峰。
但从2011年起,匹克净利连续三年下滑,其中2012年暴跌60%。虽然自2014年开始回升,但业绩仍不到最高峰时的一半。而最近的 2016 年中期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净利1.69亿元,同比减少3.73%。这些起落也都如实反应在了股价上,退市之前的五年,匹克股价都远低于发行价,在1—3港元之间徘徊。
本土运动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据统计,规模不一、影响力参差的品牌曾在顶峰时期超过4000家。随着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等于2008年前后赴港上市,本土品牌第一阵营成型。他们在Nike、Adidas牢牢占据的高端市场之外,分食了大众化的中低端市场,销售渠道深入三四线城市。
但由于运动品渗透率快速提升,需求不足、行业供求失衡,本土运动品牌在2012年前后经历了一轮大量关店、业绩下滑的淘洗。品牌分野也渐渐出现,安踏通过聚焦”主品牌“、主打高性价比和大力赞助中国奥运队的组合策略于2015年迈过了年销量百亿大关,超越李宁成为本土第一,之后又依靠收购FILA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并获得高速增长。其他几家则受到耐克、阿迪渠道下沉策略(在三四线城市开设“工厂店”)的冲击,匹克则成了其中业绩垫底的那一个。
一直以来,匹克专注在篮球鞋领域,为此他们持续开发NBA球员加盟,为品牌在海外打造了一定的影响力——据称签约NBA球星Tony Parker曾在一年半内为匹克在欧洲市场带来了4倍增长。但在篮球领域,匹克遭遇了强劲的对手安踏,后者推出的“实力无价”系列,一年内销量超过100万。
突出篮球定位的另一个弊端在于,把大量非运动甚至非篮球爱好者拒之门外。类似的双刃剑的还有匹克对产品专业性和功能性的强调。
根据第三方调查公司NPD的统计数据,2016年10月美国销量最好的三款运动鞋分别是阿迪达斯的Superstar、匡威的All-Star Ox Low和耐克的Huarache,而这三款都是面市已久的经典款,鲜有新技术使用。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消费者的偏好正在从追求性能转向追求日常穿搭的时尚感。和某个运动项目的体育明星相比,演艺明星和社交媒体潮人更能带动运动休闲产品的消费热潮。而这些新鲜的玩法正是匹克需要学习的。
匹克的另一项长期战略是国际化,它是李宁之外,第二家较早涉足海外市场的品牌,也是本土品牌中海外市场贡献最多的公司,占比超过了两成。但这也分散了他们在国内市场的精力。2016年上半年,匹克在国内市场营业额下滑了10%,高于整体下滑幅度。
像许多互联网公司一样,匹克重回A股的新故事是构建“生态圈”——从单纯的体育装备供应商,转型为体育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方面通过战略投资和并购重组实施多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则将产业链延伸到体育赛事IP打造、体育培训,体育大数据等领域。前者需要钱,而后者则需要时间。
随着A股监管政策趋紧,对于借壳和IPO本身,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私有化回归的海外标的想重回A股,前途仍然难以预测。
36氪文化娱乐领域招分析师,关注影视文学相关泛娱乐、泛媒体、ACG、亚文化等创业,在以上任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商业和财经有sense,电影、动漫爱好者、电竞、游戏玩家加分,简历砸,xyy@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