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康复机器人进入外骨骼时代,「杰曼智能」要讲一个如何降低成本的故事 >

康复机器人进入外骨骼时代,「杰曼智能」要讲一个如何降低成本的故事

转载时间:2021.11.06(原文发布时间:2018.12.07)
4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8次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能够独立站立行走似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区别于功能单一、以固定式为主的康复器械,它一般采用小型动力系统,能运用安全可靠的柔性控制来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稳定的步态,将康复效果最大化。

目前,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化似乎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国外标杆企业Rewalk Robotics一度被媒体捧到“下一个特斯拉”的高度,并在 2014 年通过美国FDA许可获批上市;国内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大量初创公司,包括傅利叶智能、尖叫科技、大艾、迈步、司羿智能、程天科技等。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仅有大艾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获得CFDA二类器械注册证。

不过,也因为价格昂贵(50万元以上),Rewalk Robotics的市场表现并不好。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占领国内市场,成为国内创业公司的共同目标,36氪近期接触到的杰曼智能便是其一。

据联合创始人刘启军介绍,杰曼智能的产品主要用于对下骨骼瘫痪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原理与主流外骨骼机器人类似,即通过传感器收集患者的步态数据,在云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专属康复训练计划,并通过行走训练促进其神经康复。据悉,该产品采用刚性设计,重量在15KG以内,续航时间超过6个小时。

康复机器人进入外骨骼时代,「杰曼智能」要讲一个如何降低成本的故事

刘启军告诉36氪,考核外骨骼机器人性能的关键指标在于人机交互的舒适性,目前市面上的公司多是采用变刚度关节设计、力控制方法,SEA柔性驱动、肌电信号意图识别等技术来提高这一性能;而杰曼智能则是利用AI步态轨迹规划算法来理解穿戴者运动意图实现合理交互

另外,区别于主流的多源传感器融合技术,杰曼智能只是选用了核心的IMU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基于机器学习对有限数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与解析,来得到步态轨迹规划参数,让设备更轻量并降低成本。刘启军表示,杰曼智能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款中国老百姓都用得起的外骨骼机器人”。

那如何实现呢?要知道,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一度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垄断,国内企业在上游核心零部件方面也严重依赖国外。刘启军解释到,杰曼智能和德国novomotec公司联合自主研发了电机减速器控制集成系统,价格只有maxon的四分之一,来降低生产成本;其它核心器件都是自主研发。据悉,公司围绕算法、传感器识别等方面已获得11项国家专利 “待产品上市时,其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30%,大概是15万人民币”

在研发端,杰曼智能依托于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全方面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并导入人才、技术与资本资源。公司目前正在搭建软件服务平台,以针对不同病人开发不同的产品。

在商业化进展方面,刘启军告诉36氪,其外骨骼机器人样机已经打磨完毕,即将申报国家医疗产品检测机构认证,并已进入浙江多家三甲医院进行测试,处于临床前准备阶段。据他介绍,该产品未来不仅会在医院和家庭等销售,还会在社区医院以产品共享的方式收取租金,主要的市场推广策略会是通过医院等专业机构向终端用户渗透。

至于目标市场,刘启军表示,这款产品主要面向脑卒中、截瘫、中风、术后等群体。根据团队给出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另外,我国已有脑中风患者超过千万,并以每年8.1%的速度增加;另外,我国的失能老人也接近4000万。粗略估算,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需求量超过300万台,对应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人民币。

最后介绍一下团队,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刘启军为浙江大学MBA,曾先后创办余姚市福莱达模塑厂和余姚市欧泰电器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扶建辉为釜山大学智能制造系统专业博士,曾任韩国LG电子研究员、新松机器人设计工程师;设计研发R&D郑涛为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电子电气专业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曾在韩国江原广域经济圈产业研究团、韩国基础研究团、釜山大学产学联合、韩国大林科技公司等机构担任设计研发R&D。 

据悉,杰曼智能的天使投资已接近Close,融资金额600万元。刘启军表示,公司预计会在明年10月启动A轮融资。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