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看什么风景不重要,关键是和谁一起看风景,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将旅途中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当做旅行的最大乐趣之一,能有个相互照应的同时还可以一起拼车拼房。而捡人网就是以“结伴”为主要功能的旅游社交产品,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结伴捡人信息的平台。
出行前,用户通过捡人网选择目的地,先查看别人发布的捡人信息,包括有路线、时间、简短介绍和图片,如果看到可以同行的小伙伴可以给他们留言或者发私信,而没能找到合拍的话,用户也可以自己发布一条捡人信息,同样要包含自己的出行路线、时间、一段简单介绍,图片最好是上传用户个人的照(zi)片(pai)。
创始人许佐麟表示,在经过对旅行者的调研后发现,只有10%左右的人会在行前去找小伙伴,而高达60%的人则是到了目的地,再去找附近的或恰好碰到的人一起同行,比如我就会在青年旅社找到可以一起走一段的人。
所以,捡人网后来就上线了“附近”功能,基于LBS,让用户在旅行途中可以通过它查看附近的捡人信息和小伙伴,而且用户还能通过“附近”找到当地的导游或其它服务。创始人表示,接下来也会考虑一个功能,即用户打开“附近”就能直接进入这个目的地群组,范围内的人都能进来一起讨论,这就有点类似于穷游的“身边人”。
另外,捡人网还上线了“当地人”功能,未来或能会成为用户购买目的地产品的入口。
具有“当地人”标志的用户是通过实名认证了的,面向的用户是当地居民或当地商家。旅游的人都越发青睐深度游,也因此涌现出一些与当地人有关的应用,比如TagAlong、鲜旅客等等,而用户在捡人网上也能和这些当地人建立联系,获得一些有趣的建议,也能体验最本土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功能还开放给当地的商家,比如客栈、包车服务、餐厅等,如果未来能够打通交易的环节,用户直接就能在应用上购买目的地产品,这或能成为捡人的盈利模式之一。
不仅如此,未来捡人网上的每一条“捡人”信息都是旅游产品的入口。
许佐麟告诉36氪,捡人网上的每一条“捡人”信息都填有目的地,而这个目的地未来所对应的就会是机票、当地酒店和目的地产品和服务。举个栗子,一名用户发布了“清迈—曼谷”的结伴信息,那么很明确地,他就会有这个目的地相关产品的需求,而查看这条信息的用户也一样,当他们点开目的地、或者点击“清迈”、“曼谷”等关键字时,就能连接到旅游产品中去。
当目的地将成为又一个战场的时候,捡人网以社交方式进入,模式由轻渐重,商业化变现的逻辑清晰。
不过目前看来,捡人网的移动端App仍有一些地方还须提高。
首先是信息有待结构化。捡人网的搜索现在只有目的地、捡人、当地人三个分类,当用户想找小伙伴的时候,大都是选择对应的目的地后再去浏览别人的捡人信息,一个一个看的时间成本较高,而且以时间先后的顺序也可能导致一些用户发布的内容被淹没。不仅如此,有些用户已经找到了小伙伴,但是在捡人网上面发布的信息并没有被删除或被标记,这又造成了信息的冗余。
提高用户寻找小伙伴的效率,也是优化用户体验的一个过程,这让我想到了最佳旅伴。最佳伴侣也是一款结伴旅行的应用,它只展示用户图片和少量信息,先根据三个元素——去过的地方、想去的地方、个人属性——来测试你和其他用户的匹配度,匹配成功了才能和对方聊天,这不仅有效避免了烂俗的约炮行为,而且还可能提高同游的成功率。
再者是社交功能还须强化。在使用捡人网的时候我发现,许多用户发布信息时都会留下自己的微信号或其它联系方式,也就是说目前捡人网的工具性质明显,而社交功能稍显单一,如何提高用户的留存和粘性是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则是评价机制和安全保障稍显不足。许佐麟表示,捡人网有实名认证和要求上传个人照(zi)片(pai),并且由于总有漂亮妹纸被陌生人勾搭,捡人网也上线了一项拉黑名单的功能,但除此外貌似并没有其他功能来保障用户安全,而且实名认证在普通用户中并没有强制要求,因2014年女孩搭车遇难的事件一度引社会争议,个人觉得捡人网还是需要在这方面着力。
捡人网的移动端App于2014年5月正式上线,截止目前已有30万注册用户,涵盖境内外1000多目的地,共产生了80000多条捡人信息。创始人许佐麟向36氪证实,捡人网已经获得红杉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目前资金已部分到账。
注:报道中所涉融资金额由对象公司提供保证,36氪不作任何形式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