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瞄准自由行用户痛点的创业者们,要不先来看看自由行用户画像 >

瞄准自由行用户痛点的创业者们,要不先来看看自由行用户画像

转载时间:2021.11.16(原文发布时间:2015.12.30)
12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8次

今天,在线旅游社区蚂蜂窝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全球自由行报告2015》,其中关于中国自由行用户的一些行为分析,完成了对自由行用户的画像。其中一些结论,在今天在线旅游行业创业者关注自由行用户需求、试图抓住自由行用户爆发红利的大背景之下颇有价值。

本文从其中摘取一些结论,加以简单分析。欢迎探讨luodanyang@36kr.com。

声明:蚂蜂窝称这些行为数据是通过今日头条、招商银行信用卡、GoPro、航旅纵横、Nice等多个渠道获取,样本数据达到60亿人次,整个报告的内容也有中国旅游研究院作为背书,但考虑到蚂蜂窝旗下也有自由行产品,其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报告讨论的是广义自由行,即游客掌握资深旅游话语权和主动权,自助规划行程,自行预订旅游产品。

自由行用户数量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多
  • 2015年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同比增长5.6%,而中国自由行市场增速为16.7%;
  • 2015年中国出境自由行人群为8000万人次,市场规模为9300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11625元,同比增长24.1%;
  • 2015年中国国内自由行市场规模为3万亿元人民币,32亿人次,人均消费937.5元,同比增长9.7%;
  • 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出境游用户中60%以上选择自由行;
  • 2015年上半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人数增长7.8%,但占总人数比重却下滑了38.9%,而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增长35.2%,在总出境游人数中所占比例上升了2.5%。

这一组数据说明,即使是在对旅游能力要求较高的出境游市场,自由行用户的比重也非常之高。不过最后一组数据很有价值,即出境游仍然是一个蛋糕不断做大,自由行基数较小,但增长相对于旅行社而言非常快,总体占比已经超过了60%。

这样的数据结论说明,旨在满足自由行用户多种多样需求的商业模式可能即将、或者已经进入红利期。但报告中没有做出说明的是,2015年8000万自由行游客的目的地分布。根据之前的数据,大部分出境游用户的目的地仍然是港澳台、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那么自由行用户可能也符合这一分布,由此看来,将日韩作为切入点的玩家也是相对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些地区也面临这竞争激烈的现状。

信息获取和消费决策相悖
  • 2015年中国自由行游客在购物、餐饮、交通、住宿的消费占比分别为55.8%、10.5%、13.1%和9.7%;国内自由行这四项数据分别为29%、19.5%、22%、17.5%;
  • 在信息获取层面,自由行游客最关注的是目的地景点,占比达到32%,而住宿、美食、购物分别为21%、17%和16%,对娱乐和交通的关注度只有8%和4%;

这两点是相对矛盾的——出境游用户在购物和餐饮两方面有大幅开支,但在信息获取时却更关注目的地景点。报告认为,在购物餐饮开支较高的原因是消费升级的体现,也一定程度上因为机票、酒店等产品的价格不断被拉低。而上述矛盾出现的原因,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用户在购物餐饮时的冲动决策所致。

这两组数据非常有趣,购物作为出境游用户的重要消费节点,至今仍然没有太多的玩家去介入。有一些创业公司正在尝试解决境外购物的导购、打折以及配送问题(例如线下选购,直接配送至机场),早年尝试做过境外旅游购物导购的一些玩家最后转型去做跨境电商,携程类似的购物项目是允许用户持卡在定点商店享受折扣。但总之没有成规模的玩家,极度分散的线下资源可能也让这件事没有找到合理的突破口。

美食一部分,商业模式的延展性相对有限,一些玩家试图借助自采数据或是抓取数据的方式做目的地的“大众点评”,最终还是想做一个流量的生意,借助美食完成向其他业务条线的导流,目前也没有成功的案例。

这种模式的硬伤在于,在旅游场景下对于美食信息的查询毕竟不像本地生活这么高频,指望通过单一功能积攒流量周期可能太长;另外可能一些游客对美食虽然支出高,但其实需求相对个性化且随意,因此对工具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强烈。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类似产品尚未成型,在使用上没有太好的体验。

但个人认为,购物和餐饮两部分都在行前和行中都有不错的应用场景,但可能商业模式还有待挖掘和创新。

用户用Wi-Fi做什么?标品的竞争已经结束?

2014年每100个出境游旅客中有2个使用Wi-Fi产品,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2个;

  • 自由行用户使用随身Wi-Fi时,70%是在查看地图、查找餐馆和景点路线,16%是用于分享,7%是社交聊天,3.5%是看视频和其他,2.5%在收发邮件和办公;
  • 自由行当地玩乐产品中,标准产品的增速是非标产品的将近3倍,其中标品的增速为230%,而非标品增速仅为80%,这其中标品被定义为接送机、交通卡、门票等,而一些短途跟团游则被定义为非标品。
  • GoPro的数据显示,全球GoPro的UGC内容30%是运动相关,其次是旅游、文化等,但中国GoPro的UGC内容,80%是旅游类视频和摄影作品;

Wi-Fi的数据证明,在旅途中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非常明显,但这一应用场景下尚未产生有影响力的玩家。在这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习惯:我查询这些信息分散在了不同的产品中,比如地图是Google Maps,餐馆是TripAdvisor,景点线路是穷游锦囊等。一些在行中提供信息的玩家,也希望通过全覆盖的信息,做到一站式解决方案,但目前还没有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并形成相应的口碑效应。

所以,如何找到流量、切中用户在行中的应用场景、并最终构建用户粘性,可能是这类产品一直面临的问题。目前还难以判断,是不是在行前完成预定的平台(例如携程)能够同样占领这部分市场空间,但至少携程是在向这个方向发力。

而标品销售增速远高于非标品这组数据则颇为有趣。今年下半年在线旅游玩家强调非标品的论调趋于主流,比如之前我们报道过的同程旅游创始人吴志祥提出,在线旅游已经进入非标品的竞争,这其中人作为传播节点的价值将凸现出来。如果这组数据可靠,那么证明,在自由行刚刚进入红利时代,用户的第一步可能还是先买标品,然后才会慢慢转向非标品,现在谈论非标品的竞争可能更多的是布局上的意义,如果想要营业收入,还得去找标品(当然标品上的竞争,携程无疑是最有优势的)。

至于最后一段GoPro提供的数据,只是给大家看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瞄准自由行用户痛点的创业者们,要不先来看看自由行用户画像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