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谁是移动医疗的“全民公敌”?来自七十七家创业公司的梳理 >

谁是移动医疗的“全民公敌”?来自七十七家创业公司的梳理

转载时间:2021.11.18(原文发布时间:2015.12.07)
9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7次

2015年就快要过去了,你会想念谁?

有些人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有些人肯定不会忘掉,比如友(dui)商(shou)。因为友商可能会黑你的公司,抄袭你的产品,攫取你的用户,蚕食你的市场,挖走你的核心员工,“截胡”你的融资合同……

我忽然想知道,那个总让你在睡觉前“问候”一遍的人是谁?

七十七家“小鲜肉”

我整理了七十七家公司的材料,这些公司的主体是处于非常初创时期的创业公司所组成,全都是“小鲜肉”。我整理的材料中,包括他们的业务领域以及自己所设定的竞争对手(有些没有直接点名)。

这些小鲜肉的想法和尝试,目前还只得到投资人非常初级的肯定(种子、天使的投资),更难说得上是来自市场的肯定。但某种程度上,这些创业公司仍然有价值,它们至少反映了创业者的一些最新思考以及行业未来有可能的趋势。

另外,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对竞争对手的设定,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一些现状。毕竟,现实至少是由你眼里的自己、你眼里的别人以及别人眼里的你三部分组成的。

考虑到了这两点之后我觉得,梳理这七十七家创业公司的价值,可能还是要超过标题里所蕴含的娱乐八卦的价值。这七十七家创业的公司的收集基本是随机的,时间以今年9月为限,能够收集到材料的且媒体未公开报道的创业公司。

样本量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很难在趋势上做说明。但如果面向未来思考问题的话,在七十七家创业公司当中,哪怕只有一家公司专注的某一个领域,只要它能够取得突破,所带来的将会是全新的市场。

总体上,这七十多家创业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大约有三十个,称得上五花八门。不过这其中,有一些领域、方向表现得比较集中。做得多未必做得对,重要的是,这些集中出现的领域所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未来的。

“老”“少”皆创业踊跃

在这七十七家创业公司中,针对老年人、妇儿领域的创业公司是最为突出的,分别为八家和十二家。这其中还并不包括那些老年人是主要用户群体的创业公司,比如康复、慢性病管理、糖尿病管理等。

这样的形势恐怕不出所料。老龄人口太多、儿童太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基本问题,国家在养老、二胎方面政策频出,养老、妇儿已经是大健康产业当中人们最热衷挖掘的两大金矿。

创业公司切入养老产业主要是从“硬”、“软”两个方面。

“硬”主要是指硬件。这些硬件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满足老年的基本需求,比如拐杖、轮椅;另一类则偏重医疗方面的应用,比如呼吸、心电、血糖等方面的监测设备。

“软”主要是指服务。对于主流的居家养老,陪护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形式;对于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还有创业公司提供寻找合适养老机构的服务。另外还有就是面向养老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

在妇儿健康领域,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专门针对儿童医疗健康的创业公司非常突出,有六家之多。这些创业公司提供的服务类型也很多样,有硬件产品,有专科服务,也有综合服务。

儿童医疗健康服务有着与一般医疗健康服务明显的不同:高频。这恐怕也是整个医疗当中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高频的领域。成年人的医疗需求可能是月甚至年为单位,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医疗需求恐怕是以天或者周为计算单位。

儿科医疗资源短缺恐怕是把双刃剑。这让市场需求尤为强烈,作为移动医疗创业公司,能够挖掘到的优质医疗资源却相对其他专科领域可能更为有限。

但儿科医生待遇差、工作累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公立医院里的药品、检查与成人科室无法比拟。从这个角度,既得利益没有那么深厚,是否意味着突破的可能性更大?

慢病:重点突出&百花齐放

在移动医疗的创业中,垂直领域的创业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仔细观察这些“垂直”的创业公司可以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基本都过亿;市场规模大,不少慢性疾病对用药、制剂、耗材、硬件的需求都很大;病程长,大多数慢性疾病都是一旦得病终身携带;需要管理,尤其是患者自身的管理。

从已有的创业公司看,“百糖大战”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迄今为止,竞争虽然如此激烈,糖尿病领域的创业公司仍然层出不穷,在我统计的七十七家创业公司当中,还是有三家糖尿病管理的创业公司。

在各个垂直领域当中,糖尿病领域的服务链条相对最为完整。从智能硬件到管理服务,再到保险产品,糖尿病领域已经一应俱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糖尿病管理的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控费。

在糖尿病之外,另外一个创业公司相对比较集中的创业领域是肿瘤服务。但肿瘤的医疗门槛显然比糖尿病要高多了,基本上一般的创业公司都不太具有提供医疗服务能力,除了是那种研究技术的创业公司。

从整理到的五家肿瘤方面的创业公司来看,除一家是在精准治疗方面外,其余四家都提供的是“外围”型服务,比如早期预防筛查,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互保,以及服务肿瘤专科医生等。

另外一个还应该注意到的趋势是,除了糖尿病、肿瘤方面的创业公司外,慢性疾病其他专科领域的创业正愈发活跃,很多专科还是新近出现的。

从我整理到的创业公司看,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有肠道、肾脏、口腔、皮肤、心理、呼吸以及脑健康等。像肠道、肾脏、呼吸这些慢性疾病管理的创业项目,都是之前很少出现的。

原来是它(们)……

回到我们最原初的问题,究竟是谁被初创公司最多的定位为竞争对手?

答案的显著性并不是特别明显。在七十七家创业公司中,有二十五家没有特别提到自己的竞争对手。而在剩下的六十二家创业公司中,春雨医生被提到了十一次,好大夫四次,挂号网四次,总共覆盖到了十二家创业公司。

初看起来,这个比例不高。不过再去掉八家养老公司、六家情趣用品创业公司,还剩下四十八家,刚好占了四分之一。这个比重已经不小,所以这个现象有必要讨论。

除去这些综合型平台容易“树敌”、成立时间长曝光率高之外,实际上,如果考虑到这些平台的特点的话,我们会发现,时至今日,整个移动医疗领域关切的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在线问诊的可行性。

在线问诊属于比较广义的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可以想到的形式包括三种:B2B(医院对医院)、B2C(医院对患者)以及C2C(医生对患者)。

B2B是政策允许且鼓励的,只是配套政策不完善搞得不好;B2C是一些地方已经在尝试的,比如广东、湖南的网络医院,效果还不明显;C2C是很多移动医疗公司要做的事情或必须涉及的事情,只是受政策禁止,不能名言。

在线诊疗其实是移动医疗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虽然很多创业公司强调自己平台上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只是咨询而没有诊疗行为,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个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如果不涉及诊疗环节,那顶多只是轻健康的管理模式。这个领域目前没有刚性需求,而且剥离了医疗服务的所谓健康管理更是根本无法独立存在。退而言之,即便医生只给予患者的健康咨询,难道就可以不受监管、不承担责任么?

可以想象,像当前这种移动医疗完全处于放羊式的创业环境不会长久。这毕竟是医疗,在毫无标准和规则的情况,随便某个企业上线一个APP或者生产一个硬件,就可以通过医院或医生推荐给患者用,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表现。

但“互联网+”毕竟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象两方面的趋势应该会在未来不断凸显:一个是包括在线诊疗、在线医保、电子处方这类政策,应该会越来越开放;再一个是当在线诊疗政策开放的同时,政府对移动医疗行业的管制一定会提高,行业规范甚至专项立法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会发生在2016年并不能确定,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到时候也没有必要大惊或者小怪。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谁是移动医疗的“全民公敌”?来自七十七家创业公司的梳理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