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可愚,36氪经授权转载。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国人均GDP历史上首次冲破10000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
把时间往回倒20年。在2000年,我国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20年间,中国不仅在GDP总量上连续赶超了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均GDP也不断跨越台阶,增长了约10倍。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几年将是一道关键的“坎”。
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国家在人均GDP冲破10000美元后,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叠加交织。几方面共同作用,往往使得他们的人均GDP长期在10000美元左右的位置徘徊,最终在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前“望洋兴叹”。
要吸取上述国家的经验教训,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对冲一系列不利因素,让中国人均GDP继续稳步增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激励我们必须用创新思维,通过改革来解决问题。
首先,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在经济“换挡”的大背景下,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速比前一阶段有一定回落,符合经济的自然发展规律。但这种回落应该是有限度的,未来中国经济有必要“锚定”在一个稳定的增速平台上,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当前的经济稳增长工作必须毫不松懈、持之以恒。
除了继续发力稳增长之外,继续发挥改革红利也是助推我国人均GDP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要素。
在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主体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等方面,我们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还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在这些领域继续深化改革,可以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那些可以充分带动就业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民营企业的活力,从而让社会的财富增长充分涌动,最终惠及每一个人。
在这些方面,近一段时间以来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工具包”体现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2019年年末,被称为“民企28条”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面世,在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出台了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具体措施,明显降低了这些领域的准入门槛;2020年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12月1日起,将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金融对外开放再次迎来重大突破。
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既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也是一个激励我们奋进的路标。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改革,扩大开放,只争朝夕,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