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证监会: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资本市场支持“保市场主体” >

证监会: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资本市场支持“保市场主体”

转载时间:2021.12.07(原文发布时间:2020.09.30)
22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26次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原文标题:《“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文字实录》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证监会公司债券部副主任卢大彪、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曹媛媛、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军出席,介绍“支持市场主体多渠道融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第三场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聚焦“支持市场主体多渠道融资”这个主题,介绍金融部门发挥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功能,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服务等相关情况。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部副主任卢大彪先生,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先生,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曹媛媛女士,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吴军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证监会卢大彪副主任介绍情况。

卢大彪: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本市场在保市场主体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

第一,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坚持质量第一和兼顾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继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首发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同时,证监会稳步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平稳运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企业股权融资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尤其是企业发行上市的可预期性显著增强。今年1-8月份,沪深两市共有227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额3070亿元。今年1-8月,证监会核发的259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批文批复的融资金额是5014亿元,目前企业已经完成发行融资的是4147亿元。

第二,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推动产业整合、实现优质资产上市、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打击违法违规,改善服务,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并购重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凸显。今年1-8月份,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1648起,交易金额9775亿元,交易金额已经是连续七年在全球排名第二。2019年,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集中并购,南北车合并,这些并购重组显著提升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今年以来,证监会持续推动并购重组改革,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一是丰富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稳步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支付工具试点。二是拓宽并购重组的快速审核渠道,拓宽“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取消了一些限制性条件,比如取消了并购项目“不得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配套募集资金不得超过五千万元”的限制条件。

第三,大力推进新三板改革,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证监会于2019年10月启动了新三板改革,以转板上市制度为牵引,构建多元化的发行融资机制,完善市场分层,实施差异化的监管和服务。今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开市,首批32家企业挂牌交易,新三板改革以后,资本市场服务企业的覆盖面、包容性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获取资本市场服务的可获得性不断增强。截至9月18日,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408家,其中精选层32家,创新层1177家,基础层7199家。这些公司的总市值是2.76万亿元,今年1-8月份挂牌公司利用新三板实现融资229.13亿元。

第四,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服务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交易所债券市场持续推动债券品种创新,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基础设施REITs试点,支持盘活存量资产。与此同时推出了公开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试点,丰富债券的期限结构,满足优质发行人短期融资和流动性管理的需求。推出了债券购回、债券置换等债务管理工具,研究支持发债企业开展市场化的债转股,出台了特定债券转让机制和匿名拍卖机制,为企业缓解偿付压力提供了更多选择。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呈现“一增一降”的积极态势。增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非金融公司债券净融资同比大幅增长,今年1-8月交易所市场非金融公司债券发行2.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7%,实现净融资1.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非金融类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了0.94万亿元,也就是说完全有希望提前完成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公司信用类债券新增净融资额比上年超1万亿的目标。降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今年1-8月份,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不含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为3.74%,较2019年全年的水平下降了66个BP。如果考虑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话,下行幅度会更大。

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请交易商协会曹媛媛副秘书长介绍情况。

曹媛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交易商协会在支持市场主体多渠道融资方面所做的工作。

今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交易商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优势,为市场主体融资提供有力的支持,主要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设立注册发行的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债券融资抵御疫情冲击。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迅速建立起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的绿色通道,同时第一时间搭建了全流程的线上服务体系,确保企业的注册发行效率不受影响。同时,协会专门推出了疫情防控债,加大对疫情防控地区的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截止目前一共有235家企业发行了疫情防控债293支,金额2000多亿元,发行的企业来自29个省区,覆盖了能源、批发零售、制造、医药、交通运输等21个行业。此外,面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协会把注册有效期限进一步延长,对一些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披露年报的企业,协会也实行了弹性的信息披露机制。

第二,深化分层分类管理,提升市场主体的投融资便利。债券虽然是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发行人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刀切或者标准化的发行机制没有办法满足各类发行人多样化需要,所以今年协会进一步完善了注册发行机制,将发行人分层从原来的“两类”架构升级为“两层四类”,对市场认可度高、信息披露成熟的优质发行主体探索实行“白名单”制,进一步简化信息披露要求、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发行人融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投资人进一步分层,根据投资者的专业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匹配各层次的产品。

第三,不断丰富债务融资工具品种,为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今年为了满足大中小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融资,交易商协会修订了多项产品指引,积极推动资产支持票据(ABN)、并购票据、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相关机制优化完善,创新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积极引导大家通过这些创新工具来融资。总体来看,今年1-8月份,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金额6.07万亿元,同比增长39.58%。

第四,推动违约处置制度建设,不断强化自律管理。针对这两年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事件增多、违约处置手段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交易商协会在完善债券的违约处置机制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发布了债务融资工具的违约和风险处置指南,明确了违约以后或者是出现风险以后发行人、中介机构可采取的各种措施。同时,特别建立了违约处置工具箱,在充分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人保护的基础上,帮助投资人采取多元化的风险处置手段,快速完成违约处置。

二是针对持有人人数众多、谈判难度大的情况,不断完善债券集体行动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债券的受托管理人制度,另一方面,完善分层持有人会议召集机制,把触发开会的条件进一步按照重要程度加以区分,提高持有人会议机制召集效率。此外,强化募集说明书中违约处置机制的明确,一旦发生违约或者风险事件以后,方便投资人按照事前约定机制进行快速处置。

与此同时,交易商协会还不断完善银行间市场自律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近期交易商协会对四项自律处分基础性制度进行修订,大幅提升了违规事项处罚档次。今年以来交易商协会对33家(人)次作出了自律处分,其中对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的事项进行了严厉查处,今年已经有3家市场份额居于前列的主承销商受到警告处分。此外,对于涉嫌违反《证券法》的行为,在统一执法的机制下,积极移送证监会,目前银行间市场跨市场统一执法的首单案件已经正式落地。

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秩序,以及保护投资人利益放在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工作。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请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殷兴山行长介绍情况。

殷兴山: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浙江是民营经济、制造业和外贸的大省,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疫情发生以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立足浙江省实际,强化多部门协同,建立健全“1+4”资金保障体系,做好保市场主体的工作。这个保障体系是指保障一个融资总量,聚焦民营、小微、制造业和外贸这四个领域的金融支持,全力抓好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这也是浙江省当前结构性方面最重要、最需要支持的领域。8月末浙江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18.6%,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是浙江省近三年来新高。本外币贷款增长了18.7%,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一个增长速度。同时,企业债券的发行量和股票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了67%和112%,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我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多样化的融资意识,多方合作,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债保障机制,银行间市场现在已经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发债的“第一阵地”,占其发债总量的73%。1-8月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占到全国的22%,支持和推动24家企业发行了疫情防控专项债120.5亿元。二是畅通央行资金投放渠道,强化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组织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双线联动,建立网格化的工作机制,力抓央行资金落地浙江。到9月20号,浙江省的再贷款再贴现发放金额是去年同期的5倍,8月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到普惠小微贷款发放额的比重为35.7%,普惠小微贷款延期率为59.8%,这两项工具的比重最近几个月都在逐月提高。央行资金直达支持企业和农户达到了23.9万余户,是去年同期的3.5倍,户均金额115万元。发挥多家抬的合力,建立小微金融服务授权、授信、尽职免责“三张清单”,开展首贷户拓展、百地千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行动,通过2014年开发上线的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向金融机构精准推送企业清单,多管齐下强化政、银、企融资对接,全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制造业贷款增量都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三是畅通金融机构资金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积极推动法人银行发行资本债补充资本,1-8月发行量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永续债发行量和发行家数占到全国同类机构的22.7%和28%,平均提高资本充足率1-2个百分点。支持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金融债等主动负债产品来增强资金实力,其中小微专项金融债发行量是去年同期的3.1倍。四是畅通境外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本外币协同发力,扩大企业境外融资额度,8月末浙江省的企业外债余额同比增长了8.4%,推进跨境金融区块链贸易融资试点,到8月末已经为1746家企业办理贸易融资39.8亿美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有效运用央行各项政策工具,持续拓宽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全力做好稳企业保就业金融保障。

罗延枫:下面请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吴军总经理介绍情况。

吴军: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信银行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初心和本源,多渠道支持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想介绍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智慧金融服务供应链客户。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加强底层系统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优化供应链链条架构,根据上、下游交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精准服务,例如商票e贷、上游信e采、下游信e销、订单B2B、一点通等,有效解决了客户痛点。三是丰富产品结构,探索研究电子商票、应收-应付、订单-采购、预收-预付等各类业务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融资规模超过3600亿元,为13000多户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其中,汽车金融业务累计融资规模1666亿元,同比增长11%,多项核心指标居同业第一位。

二是科技赋能助力小微企业。中信银行全速推进“中信大脑”等八大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将新技术与小微业务深度融合,有效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成本高、收益低、效益与风控难以有效兼顾的难题。中信银行首创了“物流e贷”产品体系,把数据融资服务嵌入物流行业的保费、运费、油费、ETC等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增信”和“交易变现”,为物流行业小微企业提供“额度高、利率低、全线上”的创新服务,客户从申请到资金入账全流程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全程零人工干预。

三是债券业务精准“直达”实体经济。今年二季度发行30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券,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其中,76%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重点行业。通过债券承销业务满足企业降低成本、优化结构等多元化融资需求,引导债市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今年1-8月,累计为各类非金融企业承销债务融资工具金额4219亿元,债券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和只数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上半年累计承销疫情防控债38单,并且在北京、天津、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宁夏等七省(区、市)均为首单项目。

四是减费让利减轻客户负担。我行自2020年1月29日起,免收客户人民币存取款和专项手续费、对公账户服务和对公现钞服务手续费,严格落实银保监会等六部委“18号文”要求,调整收费价目表,取消禁止性收费项目,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行月度新发生对公贷款利率下降69BPs,比同期间一年期LPR多降39BPs。其中,新发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83BPs,比同期间一年期LPR多降53BPs。

五是协同作战全方位服务客户。发挥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的优势,推出“中信协同+”品牌,持续开展与中信金融子公司的深层次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2020年上半年,协同金融板块兄弟公司落地359个协同项目,累计为企业客户提供联合融资金额3615亿元,同比增长22%,联合中信证券、中信信托、华夏基金共同服务年金客户232家,管理年金规模197亿元,同比增长11%。代销集团金融子公司产品金额587亿元,“融融协作”持续深化。

未来,中信银行将持续创新,提供更多更好更全的金融服务,履行企业担当,以金融活水赋能实体经济,与各市场主体共谱新篇章,共创新辉煌。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的主题提问。

中国证券报:请问交易所债券市场在缓解民企融资困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卢大彪:谢谢你的提问。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银行间市场比较小,但是绝对体量其实也挺大的,我们做过统计,如果把BIS的排名拿出来看一下,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在全球的排名是第十左右国家的体量,所以它的容纳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有的市场机构跟我们开玩笑,说交易所债券市场是“民企之友”,我们说这个评价太高了。但确实如他们所说的,证监会和交易所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贯彻竞争中性的原则,对各类所有制的企业一直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2469亿元,同比增长了23%,实现净融资748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因为去年是负的,今年变成了正的。截至今年8月底,交易所市场存量的民营企业债券大数是1.12万亿元,占交易所非金融企业债券托管总量的比例是14%,这个比例算比较高的,如果再考虑全国的非金融类信用债券,民企的占比估计在7%、8%左右。为了进一步支持民企融资发展,今年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发改委等部委协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2019年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是一个带有政策导向又有市场化特点的工具。交易所债券市场这边是由中证金融公司承接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联合市场机构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来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类似银行间信用风险缓释凭证这类的工具。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是有市场前景,有技术和竞争力的民企提供债券融资支持。主要是想发挥以小撬大的作用。截至8月底,交易所市场创设的民企信用保护工具是50单,增信支持36家民企发债融资339亿元。

第二项举措是推出了纾困专项债。证监会积极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专项公司债,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疏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和股权质押风险,纾困专项债适用绿色通道政策,快速审批,截至今年8月底,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纾困专项债券722亿元。

第三项工作是稳步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是通过民企的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ABS等进行融资,就是以资产信用来弥补经济下行时期企业主体信用的不足,今年以来交易所市场民企作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比例超过60%。

第四项工作是着力构建民企融资的良好信用生态。大家知道,民企发债比较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些投资者信心不足,担心违约甚至担心少数企业恶意逃废债。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良好的信用生态至关重要,证监会与人民银行、发改委等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相关工作,推动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提升司法救济的效率,主要是促进形成责任明晰、过罚相当、责权利对称的公司信用类债券治理的约束机制,严厉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给大家报一个数,近五年来证监会已经累计对债券市场主体和责任人员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近300次,不包含股票方面的。对五洋建设及相关中介机构、富贵鸟等作出行政处罚,并推动对厦门圣达威、浙江圣奇等六单债券违法典型案例作出了刑事判决。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请问杭州中支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补充资金来源,服务中小微企业?

殷兴山:您的提问确实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的要求。浙江省是小微企业的大省,也是中小银行比较多的省份。从现在看来,浙江省的中小银行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力量。目前,中小法人银行在信贷投放中占浙江全省信贷投放的三分之一左右,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和经济增长比较困难的情况,我们推动银行体系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机制,促进他们进一步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稳企业保就业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发展是比较好的,但是信贷投放力度比较大的时候也面临资本和资金的约束问题。也就是说,信贷投放受资本和资金两个方面约束,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着力推动中小法人银行通过外源渠道增加资本,增强资金实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到目前为止,我们省内中小法人银行各类金融债发行量同比增长10%左右,应该说这样一个增长速度为其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很好的能量。

具体来说通过两方面来做工作,最终达到支持市场主体的目的。首先坚持先行先试,推动资本债发行。2019年人民银行推出了永续债这个创新产品以后,浙江中小银行申请发行的意愿很强。我们争取先行先试,2019年11月推动全国首单城商行永续债在浙江的台州银行落地。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又推动了浙江四家小银行成功发行了永续债,其中浙江网商银行作为民营互联网银行发行了首单永续债。除了台州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以外,现在另外还有杭州银行、泰隆银行、湖州银行这三家中小银行已经发行了永续债。浙江发行家数占到全国同类机构的28%,发行金额占到全国同类机构的22.7%,每家银行因此提高资本充足率1-2百分点,合计可以提高信贷投放能力1400亿元左右。因为这些银行发放贷款的户均额度是很小的,所以它可以为很多的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尤其是今年我们推行首贷户行动,也就是让从来没有享受到信贷阳光雨露的这些小企业也能够得到银行的服务。同时,我们积极推动9家银行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发行家数和发行金额也分别占全国同类机构的36%和37%,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有效增强了整个中小银行的资本实力。

第二方面,坚持特事特办,及时高效地为中小银行补充资金。实际上资本充足以后还面临资金问题,中小银行有一个天然的问题,就像刚才卢主任讲的一样,民营企业面临投资者信心的问题,中小银行尤其是小银行面临大家对小银行的信任问题,也是一个信心问题,所以它的整个被动负债的过程中相对于大银行比较弱势一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央行和监管部门可以帮助他们增加主动负债,来提高他们资本和资金的匹配程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我们在帮助他们发行各类金融债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努力。我们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提高服务效率,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金。今年1-8月全省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是350亿,是去年同期的3.1倍,占到全国发行总量的10%,发行其他各类金融债90亿元。我们通过增加中小银行的资本和资金实力,目的还是为了保市场主体,服务实体经济。我们加强了金融债发行后的管理服务,督促中小银行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民营小微企业领域。8月末全省中小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30.3%,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11.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300亿元,同比多增了1100多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50个基点。现在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我的问题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举措?另外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比较多,在支持民企发债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

曹媛媛:感谢你的提问。在宏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市场要想更好的服务实体,创新举措是必不可少的。交易商协会作为市场自律组织充分利用贴近市场的优势,汇集市场力量,组织市场机构研究推动系列创新安排。

第一,创新产品和机制,多渠道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理论上来讲,债券市场是更适合大企业融资的,因为直接融资需要投资人的认可,也要付出很多信息披露成本,因此,要让中小微企业, 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能够利用债券渠道融资,必须要有一些特殊安排。协会主要通过产品和机制的设计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痛点。

首先,积极发挥资产证券化服务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有很多跟小微企业相关的应收账款,所以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持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前回收账款是可行的思路。今年协会对这类产品发行提供了专门的绿色通道,1-8月份供应链ABN共发行900亿元,对应支持了超过5000家小微企业融资,提高了其融资可得性。其次,协会又创新推出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跟常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ABCP的资产是可循环的,而且它的期限也比较短,所以基金、理财等资管产品有很强的投资意愿。今年ABCP推出以来也受到市场的欢迎,推出2个月以来已经有近20家企业ABCP成功发行,总计服务了上下游300家小微企业,基础资产包括租赁债权、消费金融、应收账款、商业票据等等。第三,发挥双创债务融资工具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积极作用。协会通过产品创新方式为300多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民营、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升科技创新企业股权资金的可获得性,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外,刚才卢主任也介绍过交易所的民营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情况,银行间市场今年对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机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通过直接投资债券、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直接和间接支持了52家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通过这些举措,银行间市场民企债券发行进一步发力,1-8月,一共发行了将近3500亿民营企业债券,同比增长了64%。

第二,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支持重点领域融资。为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协会进一步提升了绿色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便利。针对当前国内绿色投资人不足的情况,为在银行间市场形成绿色投资氛围,培育中国的绿色投资人,协会近期探索对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金额排名比较靠前的投资人进行公示,1-8月,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同比多发行了24%。此外,协会大力推动了扶贫和并购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特别是对用于并购等股权用途的债务融资工具,今年协会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也支持了企业对核电、央地混改、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这些重点领域进行投资。此外,针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协会又特别推出了城市更新债券。

第三,丰富主动债务管理工具箱。主动债务管理包括违约处置以及发行人债务管理两个方面。目前影响债券市场投资人信用债投资的主要问题是担心违约处置问题。不少投资人投资中小、民营企业债,害怕一旦违约债券处置不出去,也就减少了这部分债券的投资。针对这些问题,交易商协会做了一些专门的机制和工具安排,投资者即便买到违约债券也不用怕,可以把违约债券转让掉,或者通过债券置换、债券展期,或者是资产、股权等非现金手段尽可能快速与发行人达成一致。协会今年借鉴了国际经验,对这些违约债券发行人债券重组流程进行了规范,在此过程中,特别注重信息透明度,要求发行人所做的任何重组安排均需要对投资者进行披露,特别是对于那些用非现金方式偿还债务或展期的发行人,要让投资者实时了解相关进展,不能给大家形成如果线下支付就是逃废债的印象,这点交易商协会是特别注重的。此外,上述工具也可以用于正常企业的债务管理,比如在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通过债券置换方式和投资人协商把原来发行利率比较高的债券置换成利率相对低的债券。

以上是交易商协会今年着重采取的一些创新举措。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继续汇聚市场力量,争取推出更多的创新方式,满足债券市场各种投资人和发行人的不同需求。

殷兴山:我从浙江省和基层人民银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些情况。浙江省小微、外贸、民营的特色都是很鲜明的,特别是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表现为“5、6、7、8、9”的特征更加明显。如何做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一直是金融部门的重要使命。特别是总书记2018年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重要指示以后,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在帮助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今年1-8月份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当然可能跟整个债券市场的进程相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给大家报告一个数据,今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8月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同比增长了6.6%,占到同期全国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的22%,这得益于总行的重视,也得益于交易商协会的重视和支持。

从省级人民银行来讲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精准对接、一企一策、加大支持。我们对所有有意愿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民营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拉网式摸排,同时跟交易商协会、投资人、承销商做好沟通衔接,穿针引线,帮助发债成功。

第二是正面发声,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刚才曹秘书长已经讲了,大家对民营企业的信心问题恐怕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大家对民营企业的信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为个别的企业在诚信经营和到期履约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帮助民营企业做好诚信经营和履约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向社会宣传浙江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整体表现出良好态势。浙江省的民营经济还是比较健康的。

第三是不断创新,持续推进债券融资支持工具。2018、2019和今年三年来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2018年杭州中心支行推动全国首批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在浙江落地,这是全国第一批落地的,2019年拓宽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推动全国首批中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在浙江落地。今年以来,我们又跟交易商协会一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担保增信模式,今年通过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直接增信的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目前浙江已有三家民营企业通过担保增信方式发债。比如温州的正泰集团发行的三年期中票,票面利率仅为3.17%,这说明担保增信的效用显著发挥。2018年以来,浙江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发行量占全国的41%。

第四是发挥合力,建立健全民企发债的四项机制,确保民企发债融资能够可持续。首先是担保增信机制,为提升民营企业信用等级,浙江省政府要求全省政府性担保公司积极发挥作用,为民企发债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二是财政奖励机制,我们联合浙江省财政厅,每年对金融机构发债承销工作进行奖励,到目前已经累计奖励3个亿。三是评估通报机制,我们对所有的承销商定期通报,对做得好的正向鼓励。四是风险监测机制,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对于所有的民营企业存续的债券和将要发行的债券等工作都是提早三个月进行滚动摸排,同时对于下一次兑付或者是有可能存在违约的情况提前预判、提前商量,这样确保各家发债的企业能够安全、有效发行,同时也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在这方面做好工作,争取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发行债券。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经济参考报:请问中信银行吴总,从银行的角度看,如何利用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多层次不同需求的融资?

吴军: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越来越旺盛,直接融资占比也越来越高。中信银行作为一家创新型银行,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源,以“融资+融智”的策略,从融资模式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全流程综合服务。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我们在对客户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陪伴企业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从拟上市到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上市前融资、引入战投、高管激励、战略配售、定向增发等全面、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我们目前正在探索普惠金融创新,以选择权贷款的方式为科创类初创企业提供融资。

第二,一站式协同服务。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的优势,持续开展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信诚保险等集团内的金融子公司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第三,科创基金创新模式。我们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创立科创基金,并将科创基金的成功模式归纳提炼,搭建了资本市场业务产品体系,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的联动发展。

第四,债券承销做大规模。积极通过债券承销业务满足企业降低成本、优化结构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引导债市的资金直接精准地“直达”实体经济。今年1-8月我们累计为各类非金融企业承销债务融资工具金额达到了4219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国家战略性领域,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实现大额度、低成本、高效率融资,通过核心企业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

第五,普惠金融承担使命。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创新了远程面签、视频核实等非现场服务模式,创新了“物流e贷、关税e贷、银商e贷”等一系列全流程线上化的贷款产品,从贷款申请到资金到账仅几分钟就可完成。另外,积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加大减费让利幅度。截至8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4万户、贷款余额2400亿元,两年时间翻番。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金融时报:请问殷行长,今年以来央行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包括直达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想请问浙江在提高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效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殷兴山:今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大力支持下和浙江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省运用央行政策工具的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到9月20号浙江省累计发放了符合再贷款再贴现要求的优惠贷款2744亿元,这2744亿惠及了全省23.9万余户的企业和农户,户均贷款金额115万,共对15.9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1169亿元,8月份我们的延期率达到59.8%。3-8月利用央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带动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416亿元,8月份信用贷款占比已经达到35.7%。这期间我们主要是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和准备。

第一,搭建线上线下银企融资对接平台,畅通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的传导渠道。线上我们将政府相关部门梳理的六类企业清单,通过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定向推送给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线下我们开展了百地千名行长助企复工复产专项行动,1-8月有1600多名银行行长深入到一线企业走访,对接市场主体达到了4.2万余户,帮助企业解决融资4500多亿元。

第二,建立三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缩短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的融资链条。组织1700多家银行机构向社会公示授信清单、授权清单,同时在各金融机构内部对基层的经营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公布尽职免责清单。这也是当前在融资畅通过程中或者货币政策传导中非常大的梗阻问题。也就是说不少银行、基层机构没有信贷审批权,还有基层银行的网点也没有给企业的授信权,没有授权就需要跑上级行,这个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当然现在科技发达,有的时候可能在网上办,但是还有很多非网上能办的业务,在这点上我们今年提供了授权清单、授信清单,向社会公示,看哪些银行对基层承诺和服务的效率好。还有一个是基层人员在前些年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承担责任比较大,所以就不敢贷或者不愿贷,或者少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推动了这些银行在内部制定尽职免责的制度,今年效果非常好,有一些银行的尽职免责率今年达到80%左右,也就是说80%的本来应该承担责任的因为尽到责任都免责了。这样一来今年整个信贷的审批效率比较高,现在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从提交完整资料到授信放款大概是5-7个工作日。

第三,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扩大央行资金直达实体受益面。我们会同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制定了首贷户拓展三年行动,建立小微企业首贷户统计和考核制度,全面摸排无贷户底数,组织金融机构与无贷户精准对接,着力扩大融资覆盖面。前8个月有5.9万家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得到了首贷支持,这个企业面占到了全省小微企业存量贷款户数的20.7%,所以这个效果成果是蛮大的,很多企业反响很好。

第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的协同联动,增强央行资金直达实体的政策效果。我们联合浙江省财政厅出台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专项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运用央行支小再贷款按不超过金额的0.5%给予贴息奖励,到目前已经实际落实9100多万。省内各个地级市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等等方面也出台了配套措施,与货币政策工具协同联动,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整体来看效果是好的。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中信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是一大特色,请问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吗?

吴军:感谢你的提问。支持供应链、保市场主体是当前国家强调的重点工作事项,我们也注意到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近期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意见》的出台将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必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家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都很重视,中信银行做出了一些特色,比如说汽车金融、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在线融资等方面。

中信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展供应链金融,全力打造智慧供应链金融体系,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情况是:

一是加强底层系统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业务运营损耗,把操作成本降低带来的红利让利于企业,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优化供应链全链条服务。根据上、下游交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精准服务,例如商票e贷、上游信e采、下游信e销、订单B2B、一点通等,有效解决客户痛点。

三是丰富产品结构。探索研究电子商票、应收-应付、订单-采购、预收-预付等各类业务场景,重点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最终实现对产业链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构建开放式、数字化的商业生态圈。

今年疫情期间,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基于供应链我们推出30余款相关产品,构建起以“一融一池一链一商票”为核心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为企业提供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成效也很显著,今年以来供应链金融累计融资规模超过3600亿,为13000多户企业提供融资,其中汽车金融业务是一大特色,累计融资规模1666亿元,同比增长11%,客户规模达到3388户,较年初增长13%。融资余额和客户数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同业第一。

“信e融”作为头寸管理利器,为近千户企业提供了一触即达的线上融资,产品上线七个月即累计发放了800亿元的贷款,制造业和批发业占比达到49%。“信e池”作为池化资产管理平台,为1200户企业客户盘活了票据资产,累计融资量达到354亿元,制造业和批发业中小微企业在其中占比高达86%。“信e链”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3040户上游供应商解决了账期长、融资难的问题,累计发放贷款71亿元,笔均贷款余额不足100万元,小微企业客户占比高达88%。“信商票”在助推核心企业提高商业信用的同时,为1174户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累计融资量达到568亿元。“商票e贷”投放金额超过120亿元,为3000多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信银行刚刚在上周9月22号发布了普惠金融品牌“中信易贷”,供应链金融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后续中信银行还将持续创新,继续为支持供应链、保市场主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想提给曹副秘书长两个问题,第一是目前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占比大概是多少?第二是交易商协会在发展熊猫债和债市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目前来看效果怎么样?

曹媛媛:债券市场开放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截止2020年8月末,已有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900家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投资,境外机构已经成为了中国债券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目前持债总规模超过2.8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年末增长了27%。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月均交易量是7500亿,月均境外机构净买入超过1200亿。分券种来看,境外机构更倾向于投资政府债券,截至2020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国债余额占比达到8.7%,这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

今年为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银行间市场也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包括延长银行间市场交易时间,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为了适应境外投资者跨区域、跨时区和节假日差异问题,为境外机构提供了循环结算服务和T+3的结算时间安排。此外在外汇产品对冲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允许境外机构和多个对手方可以通过选择最优报价来进行外风险对冲。此外为了满足境外投资人对于国际评级的需要,去年把标普引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今年又引入了惠誉国际,这也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多地考虑购买中国信用债。

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对外开放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重点是境外机构的熊猫债。目前外国政府、国际开发机构以及境外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是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的。截止到目前一共有52家境外主体在协会注册了熊猫债,累计发行约2500亿元,今年1-8月,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4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4%。

去年以来,协会持续完善熊猫债制度安排,发布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指引,近期协会也制定了关于外国政府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发行指引。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上海证券报:请问证监会卢主任,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债券融资,请问股权融资方面有哪些创新点?

卢大彪:您的观察确实是一个客观现象,其实不光是我们中国,其他的经济体金融市场上也是一样的,全世界的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等等,基本上都是以债券融资方式为主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性质不太一样,有很多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我就不说了。

今年证监会确实很重视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做得好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带动创新创业等等,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证监会总体的思路是在坚持质量第一和兼顾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目的是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主要的工作是改革和创新关联在一起。

一是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气做好科创板的建设,包括持续完善科创板的基础制度,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管理办法,出台科创属性指引标准,优化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今年以来,支持了中芯国际等一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二是总结科创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今年8月份首批创业板18家注册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板这一“存量+增量”的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三是持续做好股票发行的审核工作,按照注册制的理念,持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完善并公开首发业务审核问题解答,明确相关审核要求,提高审核工作的透明度,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比如说大家可以去做一些统计和比较,我们的IPO在全球大概排第二,如果把内地和香港市场加起来数量应该是超过美国市场的。四是修订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则,精简优化再融资条件,合理调减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时间间隔,进一步提升再融资审核效率。

并购重组方面刚才也说了一些,主要是丰富了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为增加并购重组交易谈判机制和博弈机制的灵活性,提供多样化的支付选择方式,稳步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支付工具试点。在境外成熟的市场可转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常见的支付工具,所以我们也借鉴这个经验,推动相关的试点。今年以来,证监会受理的可转债并购重组9单,其中已经核准或者说已经过会的是5单,交易金额是295亿元,其中有一部分可转债是用来支付对价的,大概是47.67亿元,有一部分是配套融资的,是55.5亿元。第二是拓宽了并购重组的快速审核渠道,建立完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取消并购项目“不得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配套募集资金不得超过五千万元”的限制条件,主要是方便那些交易金额小、发股数量少的小额并购交易,来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小额快速的重组项目证监会已经受理了3单,已经核准了2单。

罗延枫: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媒体朋友和各位嘉宾。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证监会: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资本市场支持“保市场主体”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