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穆清,36氪经授权发布。
5月25日,小红书平台“佑杰家政”官方账户发布的一份清华毕业的女生应聘保姆阿姨管家的简历,引发网友热议。
这份看似平平无奇的求职简历,因为被冠上了“清华毕业”的头衔,刷屏网络。当天,#清华毕业做家政是人才浪费吗#话题便登上热搜,阅读量近4亿。
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清华女学霸,今年29岁,清华本科毕业。信息扩散之后,发布信息的家政公司证实了高学历保姆的事情属实。
该清华大学毕业的应聘者,并非是家政行业的新人。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位清华毕业生从 2016 年到现在都在从事保姆工作。在她的工作经历中,有汤臣一品四口之家的家庭助理、九间堂三口之家的管家等。汤臣一品是上海黄金地段著名的豪宅区,被外界称为“中国第一豪宅”,很多明星都住在那里;九间堂也是上海著名的别墅区,一套独栋别墅动辄价格上亿。
通过简历内容还可以看出,这个清华毕业生并不等同于传统认知中的保姆角色,其也并不从事打扫卫生等粗活累活,她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带孩子,服务对象也是孩子。而其求职月薪则是一个月 3.5 万起步。
根据此前报道,此类高端家政工作主要从事家庭教师或管家工作。其中,家庭教师负责全科辅导小孩学业,清华应聘者所应聘的“管家”也并非大众传统印象中的保姆,而是统筹安排家务工作。其每月薪酬约在1.5万元到5万元之间,类似“清华女”学历的家政人员还有很多,差不多年薪30到50万元。
就在“清华女应聘家政”新闻开始发酵之际,又有网友爆出这个清华女生很可能是在“造假”。
6月1日,有媒体爆料称,求职简历上的照片很可能并不是求职者本人,而是浙江某高校大二女生。该女生接受采访时表示,求职者简历上的照片应该是在她照片的基础上,PS移植了别人的眼睛。而她的照片是两年前高考时拍的。
当天下午,小红书上关于清华保姆阿姨管家帖子已经删除。事件最新进展是,相关市场监管局表示将介入调查此事。
有关清华毕业的高才生做保姆这类新闻之所以容易掀起大波澜,直接原因当然是“清华”和“保姆”之间的张力。这个现象讨论的背后,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学历“镀金”的高看一等与对低门槛行业的认知偏差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名校毕业做家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2021年2月,杭州某家政公司网上的一位阿姨介绍页面是32岁、硕士学历、曾赴海外工作,会英法两门外语,当时就引发热议。这次清华毕业生应聘保姆的新闻一出,不少网友对此质疑的点依然与之前类似。有人觉得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然去做了保姆管家,是大材小用,浪费了很好的教育资源;也有人觉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个行业做好了都是对社会的贡献。
当我们提及“学历浪费”的时候,总会不自觉代入想起学历背后的“含金量”。对于一些人来说,上过大学尤其上的还是清华这种名校,仿佛理所应当就该进入到更为高大上的行业,而非所谓的服务业。因为大众眼中,类似家政服务这类服务行业仍然是一个低门槛、低学历、更底层的职业选择。
且不谈学历“镀金”的观点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几乎背道而驰。单就讨论清华生成为保姆是否存在学历浪费的问题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大众觉得什么样的工作内容才被认为能与相应的学历含金量相匹配?
大学培养的人才做研究并不是标配,各种基层岗位亦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大学之大,就在于可以有教无类,可以培养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促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各自生长。培养健全的人、不同的人、可爱的人,才是大学学历“镀金”的价值所在。
关于人才是否浪费的标准,社会有千百种定义模式,唯所选行业不能成为评价的尺度。不应该成为束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蚕茧,而应该成为一个衡量人才的“真金”。
网友们认为清华毕业生当保姆是内卷的极端,但仔细阅读这篇帖子内容会发现,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和传统大众认知的保姆概念大相径庭。
他们的定位是高端家政服务。所谓高端,自然从服务到工作内容都和普通保姆有所区别。它意味着普通的家政服务要更进一步,由“佣家”往“智家”转型。简单来说,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承担做家务的责任,更要提高雇主多方面的生活品质。比如辅导孩子功课、家庭营养规划、家庭财务规划等等!
名校毕业只是一个敲门砖,清华大学毕业也只是为求职者提供一个光环,但是能够让她拿到每个月 3.5 万高工资的,则是因为她本身具备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高端家政服务市场中,这些雇主希望家政人员能够提高家庭生活服务品质,比如辅导孩子学习、合理规划家庭营养饮食。而管家型服务的工作内容更加专业化,就是生活管家或者是助理,比如要求熟练使用电脑、会英语,懂得家庭接待、安排家宴等。
翻阅多家高端家政平台发现,类似这样清华毕业女生应聘家政行业并非个例,北大、浙大、利物浦大学等高学历家政比比皆是。可见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中,这一新职业并不“丢人”。
除了高端家政外,还有一项跟家庭息息相关的职业——住家家教,也是在现代年轻人职业规划中很受欢迎的一个选择。
住家家教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是按照客户需求来定制的,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带孩子、做全科辅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般负责早教锻炼、习惯培养,已经上学的孩子则主要负责课业辅导。
实际上,这种新兴的住家家教老师正成为一种较有“钱”景的职业,待遇每月数万元,但要求相应也颇高。有的招聘岗位明确提出,必须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教育教学经验,有海外留学经历优先;英语发音标准,口语表达流利。
随着“高端家政业”起步,“鸡娃(打鸡血的教育方式)”群体越来越大,对“高素质保姆”的需求一路攀升。归根到底,之所以会出现清华毕业生当保姆,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
从这条资讯就可以看出,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的分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正逐渐形成一条服务于富裕家庭和精英教育的产业链。
每当出现名校生、高学历人才进入家政行业的报道,总会让人议论是不是浪费了人才,或者为学历“内卷”现象备感焦虑。
很多年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事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陆步轩,198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一名高材生,选择了一个跟名校高材生完全不沾边的职业——卖猪肉,这件事让陆步轩当年名噪一时,轰动全国。
当时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就这么说: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卖猪肉卖得最好,修鞋修得最好,种地种得最好,工人当得最好,那一样是我们北大的骄傲。
去年,浙江杭州32岁双语硕士刘双,因当保姆而受到广泛关注。她本人履历有不少闪光点,除了双语优势、硕士学历外,还有大型企业外派工作经历,曾经从事早教工作,年薪也达到30万元,在外人看来,“当保姆”的职业选择难以理解。
还有之前“清北硕博任职余杭街道”一事被报道,清北毕业生选择街道办事处等一线岗位,一时间引发不少人感叹,有认为名校生自甘“堕落”的,有为名校生“下嫁”而抱屈的,甚至认为高学历贬值了。
外人乍一看似乎小材大用,但仔细想看,这何尝不是基层干部素质提升的有力举措?近年来,目前大力推行“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等政策,高素质人才在基层也有广阔天地。
名牌大学生们也不必被“名牌”二字高高架起,与其秉持传统就业观卷入“百人争一岗”式的内卷游戏,不如“曲线圆梦”,到新天地里去闯一闯。这更说明,“Z世代”并不那么在意框架的束缚和别人的眼光,较之所谓的体面更在意舒适与实惠。毕竟,不管是top3还是top10,只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活出自我,才叫真“top”。
这不仅是世界的参差,也是人的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