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1赛季中甲联赛第二阶段最后一轮,梅州客家1比0力克南通支云。目前梅州客家以13胜1平4负排名总积分榜第二名。假如到赛季末都能保持这个排名,梅州客家将获得2022赛季中超联赛的直接参赛名额。
而7月15日,中国足协发布《2020年中国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报告》,梅州的足球发展健康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延伸阅读:足协发布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梅州全国第一)。
近年来,梅州足球接连取得“翻身式”的成就。
众所周知,广东梅州有“足球之乡”的美誉。20世纪70-80年代,梅州足球水平达到历史巅峰,涌现出曾雪麟、蔡锦标、池明华、杨宁、王惠良、郭亿军、伍文兵、张小文、谢育新、李雪峰、黄德保、吴育华、李玉展、邓雪昌、谢栋、吴伟英、李小兰等一批男女足教练和国脚省脚。然而90年代,中国足球开展职业足球改革,梅州足球逐渐从国内的顶尖足球舞台上消失。
梅州足球如何走出持续近二十年的低迷,重新成为受人关注的重点足球发展区域?近日出炉的一份沉甸甸的报告,能一定程度上给出答案。
2021年8月5日,梅州市体育局发布首本《梅州足球行业研究报告》。报告包含《梅州足球产业报告》(下称《产业报告》)及《梅州足球口述史》(下称《口述史》)两部分,全文约33万字。
地级市独立发起大规模的本地足球产业深度调研,可谓创国内足球产业调研的先河。由此可见梅州大力发展足球的决心。
2020年,梅州市体育局委托深圳市朝向集团有限公司对梅州足球行业进行梳理、深挖及研究,为梅州足球发展做好科学顶层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2021年8月,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产业报告》公布测算结果,2019年梅州市足球产业规模为5.3亿元。与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发布的《2019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同口径对比,2019年广东省足球产业规模为188.8亿元,梅州市在全省占比为2.8%。其中足球赛事和足球衍生品两大板块产值比重最大,在梅州足球产业规模中占比达66.2%。
2019年梅州市足球产业规模
此外《产业报告》测算得出,2019年梅州市足球人口总量为104万人,足球人口比例(即足球人口在14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占比)为28.3%,居全省21个地级市首位。梅州市足球消费总规模为13.1亿元,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除足球彩票外)为1657.3元,略高于广东省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1450.2元)。
2019年梅州市与广东省足球消费数据对比
《产业报告》基本摸清了梅州足球产业目前的架构和重心,也为梅州足球未来发展应往哪些方向攻关,提供了有启发的指引。
这正是本次调研的其中一项意义所在。梅州市体育局副局长陈颖明接受体育大生意采访时说:“2010年8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2020年是‘十年规划’的收官年,我们需要一次对梅州足球的深度摸底调查,来检验‘十年规划’的执行成果。”
2021年2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标志着梅州足球启动新一轮的足球发展探索。“调研的成果,也将帮助梅州足球在下一个发展十年找到更准确的路径,令梅州足球早日再创辉煌。”陈颖明副局长表示。
作为本次调研的执行方,朝向集团拥有丰富的体育产业调研经验。从2010年开始发布的《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是中国高尔夫界公认的权威行业报告。2020-2021年,朝向集团连续两年发布了《广东省足球产业报告》,协助广东省足球运动中心开创省级单位在体育细分领域统计工作的历史。
梅州调研与广东调研采用相同的数据模型测算法,因此梅州调研数据可以直接与广东调研数据互相比照。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造成的影响,梅州调研测算的是2019年产业数据,以反映梅州足球产业更真实的原貌。
专业调研机构也要在观念进步的委托方的支持下,才能做好调研工作。梅州市体育局坚持调研由朝向集团独立执行,通过第三方的参与来加强调研的细致程度,同时尽量规避数据失真、受损的可能。虽然没有直接执行,但梅州市体育局为调研工作提供大力后台支持,促成了多个单位、企业、组织、个人对调研的积极配合,从而丰富了调研收集的原始素材,确保调研准确性。
梅州市体育局还富有远见地提出,在调研中加入“梅州足球口述史”内容。如果说《产业报告》是对梅州足球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前瞻,《口述史》就是对梅州足球辉煌的总结与升华。“过去-现在-将来”三者串联的报告架构体系,为梅州未来持续挖掘梅州足球文化内涵,提炼梅州足球精神,进而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贡献梅州模式、梅州方案、梅州精神,提供了充分、扎实、珍贵的参考资料。
《口述史》对三十余位影响梅州足球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包含抢救性采访与多角度记录,是对省内地方性足球口述史的率先实践。访谈对象覆盖了政府人士、运动员、投资人、业内专业人士等,年龄最大达96岁,挖掘了一批鲜活的梅州足球故事,比如早期的梅州少年,经常利用梅州盛产的柚子或棉纱绕成线团当作足球赤脚风云沙地,就是梅州足球故事的典型场景。在当时足球基础资源不富足的情况下,梅州球员因爱好和兴趣出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南派足球风格,而客家文化又赋予梅州足球浓厚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特色,彼此融合丰富了梅州足球的精神内核。
2021年5月24日,《梅州足球行业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在深圳召开。论证会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高度认可《梅州足球口述史》:史料丰富,故事生动,将是梅州足球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文件。论证会的专家组组长、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杨宏海表示:创建基层足球特区,重要的一点是要提炼出梅州乃至客家的足球精神,弘扬足球文化。梅州足球是中国人的精神、客家人的精神和足球文化的结合;振兴足球不能完全商品化,更需要挖掘和提炼出有自身特色的足球精神和文化。
70年代末,王惠良(后排右四)、池明华(后排右二)、杨宁(后排左四)、黄德保(后排左二)进入省青年队接受冼迪雄(后排右一)教练指导,其后几年成为代表梅州足球巅峰时期的国脚(图片来源:王惠良)
梅州作为现代足球传入中国内地的发源地,其140多年来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9世纪末,法国人毕安与德国人边得志在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创办教会学校——元坑中书馆,并在学校中教授学生踢足球。这是目前中国史志上记载最早的现代足球教学记录。《口述史》依据梅州足球学术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1873年以来梅州足球发展历程,回顾了梅州足球140多年的历史,与口述史访谈内容形成阅读对照,增强了内容全面性和完整度。
透过历史整理可看到,梅州足球曾经历过辉煌,也在中国职业足球时代遭遇适应问题后而开始走下坡路。市场化后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需要借助广告商、股东等的资金支持,才有机会保持优秀竞争力。而梅州地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处于广东省中下游,发展职业足球的土壤比较贫瘠。逐渐地,梅州从国内主流足球讨论中消失。
田间踢球的少年(图片来源:梅州市体育局)
根据《产业报告》,如今梅州足球重新受到国内足球界关注,正是以陈颖明副局长提及的“十年规划”为起点。
“十年规划”提出“重振‘足球之乡’雄风,擦亮‘足球之乡’品牌”的目标,为梅州全市今后上下狠抓足球发展工作定下基调。此后,梅州先后出台《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的实施意见》(2013年)、《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足球文化产业布局策划方案》(2015年)、《梅州市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2020年)、《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2021年)等政策,对梅州足球发展工作的部署日益细致。
在2021年2月最新发布的《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中,梅州市政府对梅州足球发展做出了阶段性目标规划,《产业报告》将目标划分成包括球场建设和使用、职业足球、足球赛事、人才培养、青少年足球发展、足球产业、足球城市名片七大领域进行前景分析与解读。
在职业足球发展方面的工作,成为将梅州足球带进全国视野的最大推力。从2012年开始,梅州分别以“引进来”和“自己建”的模式,填补职业足球发展的空白。“引进来”的对象是成立于2003年的东莞南城。俱乐部在2012赛季末段开始以梅州为主场,第二年正式迁往梅州,更名为梅县客家。“自己建”则是梅州五华民营企业家魏晋平投资、在梅州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市县两级体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成立的梅州客家。2015年,梅州客家夺得中乙冠军,成功杀入中甲。2017年,更名为梅县铁汉的梅县客家也冲甲成功。再加上同年年底成立、2019年开始征战女子中超的女足俱乐部梅州五华,梅州鼎盛时期共有两甲一超足球职业俱乐部。梅州足球也成为中国足坛一股备受关注的新崛起势力。
梅州五华女足2020赛季全家福(图片来源:梅州五华俱乐部)
尽管2020年,已再更名为广东华南虎的梅县铁汉,因为控股公司自身财务状况问题而解散,但梅州客家和梅州五华仍继续分别征战中甲和女超。两家俱乐部均位于梅州市五华县,《产业报告》专门对五华足球产业进行深度全景式分析,得出“五华成为当下梅州足球发展的桥头堡”的结论,并描述了五华以职业足球突破为抓手、推动足球产业全面开花的过程。
《产业报告》指出,顺应职业足球在五华落地,五华的基础足球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包括建成了全国县级体育场中标准最高的五华奥体中心惠堂体育场、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中唯一的足球主题项目五华横陂足球小镇、坐落在小镇中的五华客家精英足球学校。
梅州客家男足2021赛季全家福(图片来源:梅州客家俱乐部)
惠堂体育场最终成为两家俱乐部的主场,足球小镇是梅州客家的训练基地、本身也由魏晋平主力投资建设,五华客家足校为梅州客家选拔人才、建设梯队需要而建,可以说都是职业足球的配套产物。而这些配套还带动起整个五华足球氛围的提升。
例如惠堂体育场可容纳2.7万名观众,相比两家俱乐部原主场五华县体育场明显升级,也带动了球市发展。尤其是在女足方面,梅州五华的女超比赛平均上座人数达到三千人,远胜于其他只有几十上百上座率的赛区,足见五华足球底蕴借助场地升级而获得一定程度释放。又如足球小镇距离五华县中心不远,镇内的人工草足球场既会日常对球迷开放、增加球迷踢球的场地选择,又会成为五华各类业余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联赛的赛场,活跃当地草根足球的氛围。再如实行精英化教学的五华客家足校,需要进行广泛人才选拔,最终与五华县体育运动学校建立了优先输送人才的合作机制。五华体校受此驱动,加大了场地、师资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升当地培育足球苗子的水平。
鸟瞰惠堂体育场(图片来源:五华奥体中心)
职业足球带动本地足球形象全面变化,不仅仅被当地人所体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级职业联赛以赛会制方式举行。梅州成为2020赛季中甲其中一个赛区,实际上从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到住宿地,都集中在五华县。足球小镇成为赛区核心,除了提供训练场和宿舍楼给参赛球队外,还将其中一片场地改造为中甲比赛场地。这样,梅州赛区的球队日常行动在20分钟车程范围内,相比其他赛区的移动更为快捷。入驻梅州赛区的外地球队,也因此感叹五华足球设施之完善,令梅州足球在职业竞技层面以外的新发展,进一步被外界感知。
梅州职业足球发展,主要运用了“乡贤”的力量。梅州客家的投资人魏晋平、广东华南虎的投资人刘水、梅州五华的投资人周辉权,均为梅州籍企业家。梅州的足球底蕴令这批企业家具有强烈的足球情怀。在梅州提出振兴“足球之乡”后,他们均积极加入到回馈本地足球的行列。
虽然职业足球发展依赖投资人投入真金白银,但政府层面上的支持也十分重要。除了市财政对取得优良成绩的俱乐部予以经济奖励之外,行政的配合更加关键。例如五华县政府投入9亿元资金建设奥体中心、为俱乐部建设训练基地寻找土地、发行上亿元的债券进行足球小镇的道路水电等配套项目建设,都成为当地职业足球发展的重要助力。
根据《产业报告》的反映,在职业足球以外,从梅州市到下辖各县(市、区)各个政府部门,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多种有效推动当地足球发展的措施。县级层面上,梅州共有四大足球重点县(市、区),分别是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和五华县。本次调研除了对五华进行的全景式研究外,也对梅江、梅县、兴宁进行了定向式研究,发掘出不少当地的独有经验。
例如梅江区在青少年足球“教体融合”方面,将校园足球赛事“区长杯”与区运会挂钩,区长杯的成绩算进区运会成绩统计中,促使各校自发积极发展校园足球。这又进一步带动了社会足球青训机构的发展,使梅江成为梅州市场化青训发展程度最突出的县区。
例如梅县区虽然经历了原有中甲俱乐部广东华南虎解散的打击,但依托区内的富力足球学校资源,组建全新俱乐部梅县区四三三足球俱乐部,以“梅县竞技”的名义参加了2020赛季中冠联赛。虽然梅县竞技未能取得2021赛季中乙入场券,但梅县职业足球已重新上路。当地的标志性体育场曾宪梓体育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重新迎来职业联赛球队的进驻。
梅县体校女足球员在训练中罗冉峰摄
例如兴宁市开拓了足球场地建设的新格局。2020年,兴宁共建成84块社会足球场。建成后全市共计有289块足球场地,意味着兴宁每万人足球场地数量达到2.47块。这不但是《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0.5块/万人、《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空间布局总体方案(2017-2020年)》0.72块/万人的目标的数倍,在梅州各县(市、区)中也独占鳌头。
从市级层面来看,梅州的独有经验更是丰富。单是专门投入资金、委托专业第三方制作这份市级足球产业调研报告,就是富有前瞻性的举措。33万字的《梅州足球行业研究报告》,不但总结了梅州足球近年发展的成绩,自身也是梅州足球发展成绩的体现。
梅州客家能不能冲超,目前言之尚早,但梅州足球过去十年的发展能动性,的确令梅州足球环境焕然一新。研究报告中并不讳言,梅州足球的未来依然受种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包括梅州本身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中国足球产业环境的变化。但从历史角度看梅州足球发展,梅州创建足球特区,既是发展梅州足球硬实力的过程,也是深挖梅州足球文化内涵、提炼梅州足球精神、彰显足球软实力的过程,而这一历史挖掘与提炼也将为梅州创建足球特区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实支撑。陈颖明副局长代表梅州足球人表达了决心:“振兴‘足球之乡’的道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未来可能会遭遇什么困难,我们始终坚信梅州‘足球之乡’在一代代梅州人的努力下,将发展为‘足球特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放眼全国,不仅让梅州光彩夺目,也为广东增光添彩。”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体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罗冉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