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欧阳伟康
编辑 | 韩洪刚
魅族Note 8来了,而魅蓝消失了。
10月25日晚,在一场名为“魅族 Note8 新品发布会暨魅族 X8 首销会”的在线发布会上,魅族CMO兼高级副总裁李楠正式发布魅族Note 8。
在发布会过程中,李楠将Note 6称为Note 8的上一代产品,但不知有意或者无意,李楠略去了两款产品型号前的品牌名:前者其实还叫魅蓝,而后者已经是魅族。
从配置来看,魅族Note 8配备高通骁龙632处理器、6英寸全面屏、1200万像素+500万像素后置双摄像头……配置符合千元机的表现,却少了一些魅蓝Note系列往年带来的惊喜。
售价上,4GB+64GB版本的魅族Note 8售价为1298元,位于此前发布的魅族V8和X8之间,同样是魅蓝Note系列的传统价位。
随着魅蓝首个产品系列Note系列正式划归魅族,或许魅蓝品牌手机产品线也将迎来自己的终点。
魅族Note 8
魅蓝是魅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在魅族需要扩大出货量、跟上红米带起的高性价比互联网手机潮流时,魅族推出魅蓝品牌。而到了魅族整体都需要调整的时候,魅蓝作为子品牌无疑是要服从魅族品牌整体规划的。
这个规划,可能是魅蓝品牌不再推出手机产品,转向音频、IoT等其他产品线,也可能是将原有魅蓝产品划至魅族品牌下,魅蓝品牌另有他用。
魅蓝品牌发布于2014年12月23日,正处于魅族接受阿里巴巴5.9亿美元投资的前夜。魅蓝品牌和阿里的5.9亿美元投资一起,开启了魅族从“小而美”正式转型大众品牌的大门。
2015年,魅族手机销量2000万部,相比2014年同比增速超过300%,贡献最大的正是两代魅蓝Note和魅蓝手机。此后,魅族整体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2200万部的颠覆后开始回落,GFK数据显示,2017年魅族整体出货量已经下滑至1681万台。
拯救魅族出货量的措施之一,就是将魅蓝、魅族重新合并。
奥维云网高级研究经理张金阳认为,魅族合并魅蓝更多的是为了盈利考虑,“继续运营两个品牌从人力与财力投入的角度上看对魅族已并非最优选择。后续在单品牌运营的情况下魅族可以花费更多的资源在自身品牌形象的重新树立和多产品线的运营上,单一品牌在内部管理与宣传上会有更大优势。”
而魅蓝手机的消亡也早有征兆。
李楠在魅蓝6T发布会上
在5月29日发布魅蓝6T之后,魅族先后发布了魅族16th系列、魅族V8、魅族X8等多款机型,其中魅族V8起售价为799元,与魅蓝6T相同,并且在包装盒一角还有曾经传闻将作为魅蓝独立logo的“mblu”字样,而在魅族X8的发布会上,李楠更是口误将“魅族X8”说成“魅蓝X8”。
种种迹象表明,魅蓝的产品线已经被魅族吸收,作为独立手机品牌的“魅蓝”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在魅族社区中回应网友关于“魅蓝系列被砍”的疑问时,魅族创始人黄章含糊地表示,“未来我只出两个系列手机产品:魅族旗舰系列和国民手机系列。”而魅族Note 8最早被提及的一个宣传点便是“国民拍照手机”,隶属黄章口中的“国民手机系列”。
这像是魅蓝手机的“死亡宣告”。
魅族终究是黄章的魅族,他可以允许魅族拿到投资后蒙眼狂奔,在2016年一年发布10款魅蓝手机,也可以为了将魅族拉回自己想要的赛道而放弃魅蓝。
魅蓝的“独立”和“死亡”也都源于黄章对魅族架构的调整。
在黄章2017年2月宣布重新出山打造梦想机后,魅族于当年5月进行了组织架构改革,成立魅族、魅蓝、Flyme三大事业部,李楠出任魅蓝事业部总裁。
在魅蓝事业部成立后,坊间一度有魅蓝能否成为下一个荣耀的讨论。李楠也透露过一系列关于魅蓝独立发展的规划,比如寻找独立品牌、开线下店、突破价格上限进军2000元市场、与魅族保持不同的设计语言避免套娃等等。
不过黄章显然不是任正非,李楠治下的魅蓝仅仅发布4款新品便被收回设计权。
2018年3月21日发布的魅蓝E3是最后一款由李楠主导的魅蓝手机,在这之后魅族迎来了长达数个月的震荡:4月公司内讧、15系列发布,5月再度架构调整、魅蓝魅族两个事业部重新合并,6月人事变动,杨柘转任CSO,李楠接任CMO,负责市场中心,同时魅族联合创始人白永祥开始淡出管理层。
而在人事调整的2天前,黄章在魅族社区表示,“这么多年我没管公司就是个错误。我回归也是对前几年公司策略和人事的否定。预计到明年我才能彻底的把公司运行到我想要的轨道上来。”
以往魅蓝手机经常在配置层面给用户惊喜,所付出的代价之一便是成为网友调侃的“魅蓝真旗舰”:魅蓝手机在保持不错竞争力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盖过了魅族品牌高阶产品的风头。这是魅族不愿意看到的。
重新梳理产品线后,魅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魅族16th系列发布开始,吸纳魅蓝之后的魅族各条产品线基本不再有内部打架的情况。
在放弃了魅族、魅蓝双品牌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群后,黄章试图用“追求源于热爱”的魅族品牌囊括所有目标用户。这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并不容易。
如今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有两类厂商活得很好,一是大而全,比如华米OV,产品线足够丰富,资金实力足够雄厚,消费者兴趣在哪,就可以把产品铺到哪;二是小而美,比如一加,不乱花钱,只做旗舰机,国内海外两手抓,足够养活自己。
最尴难受的则是魅族这样夹在中间的第二梯队成员。
一方面,魅族需要足够多走量的产品来维持自身的体量,另一方面,在遭遇了Pro 7系列的挫败后,魅族势必在创新技术研发投入上更加谨慎。
由原先魅蓝产品更名而来的魅族V8、X8、Note 8属于前一种情况,魅族16th系列则是后者。
只是魅族16th系列、X8在上市后到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量产难题,16th系列发布两个月后仍未实现量产,X8则是将首销时间一再延后。这给魅族今年的成绩单蒙上了一层阴影。
市场研究机构赛诺的2018年Q3手机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魅族销量仅为189万部,同比下降53%,下降幅度在前9名中仅次于金立,甚至要超过三星,与此同时,魅族的市场份额也下滑至1.8%。
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大到1~9月,赛诺数据显示,魅族前三季度总销量仅为810万部,虽然排名第7,但与第6名小米的差距已经扩大到近3000万部。
张金阳对36氪表示,“头部集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智能手机近两年出货增长大幅降低,在快消电子品这类需要依靠数量降低成本的行业内,头部集中意味着行业平均成本的下降。”
张金阳称,目前的六大品牌均在资本、渠道、技术、甚至生态链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尤以技术和生态链壁垒对魅族这样的小品牌非常难以跨越。
向前一步,等待魅族的是华米OV等头部厂商的残酷挤压,这不仅需要魅族花精力研发16th系列这样的旗舰机,更需要魅族Note 8等走量机型的支撑。
向后一步,魅族可以选择回到“小而美”的状态,但体量已经膨胀至千万级的魅族却未必愿意这样做,毕竟回到“小而美”,智能手机市场大鱼吃小鱼的战争也不会停歇。
张金阳认为,魅族需要经历数年寒冬,等待智能机下一个出货爆发点,依靠市场整体的增长带动自身出货数量的增长,从而寻找破局之法。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也认为:魅族需要收缩,学会做减法。他称,“今天探讨魅族的问题已经不是探讨发展的问题,而是探讨生存的问题。”
如何平衡16th系列所属的“梦想机”和魅族Note 8所属的走量机之间的关系,将决定魅族下一阶段的方向。
不管如何,在市场寒冬中,活下去,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