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通过内部重组与收购,光明乳企想找一条自救的“光明”之路 >

通过内部重组与收购,光明乳企想找一条自救的“光明”之路

转载时间:2022.01.13(原文发布时间:2016.12.29)
13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33次

在“得奶源者得天下”的乳品行业,“乳业老三”光明正尝试通过集团内部资源重组回归乳业第一梯队。

12月26日,光明乳业(600597)公告称,拟收购兄弟单位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梅林”)旗下三家子公司(上海鼎牛饲料有限公司、上海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和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预计收购完成后,被收购的三家公司将会为光明贡献十多亿的销售收入及近3000万的净利润。

光明乳业公告称,收购上述公司,是为了进一步做大饲料产业,发展优质奶源,控制成本,提升研发能力,同时整合乳制品产业链上下游。而对上海梅林而言,该交易是为了清理不良资产。剥离旗下饲料等业务,有助于其增加资金,集中发展肉类和生猪产业链等主营业务。 

上海梅林表示,该交易有助于理顺两家公司之间的业务关系,减少关联交易。

上海梅林和光明乳业均属于光明食品集团,这并不是该集团第一次内部资源整合。自2014年以来,光明食品集团就致力于整合重组旗下同类企业,希望打造强专业性的集团公司。而光明乳业官网资料显示,光明希望把牧场管理、乳品加工、物流冷链和品牌销售连接到一起,打造全产业链。

从奶源来看,相比伊利和蒙牛,奶牛养殖业务一直是光明的短板。其旗下的牧业子公司只有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在自有奶源建设上还有不足,这造成其容易出现原奶短缺的状况。

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除两家巨头外,光明还受到三元、贝因美、君乐宝等多家乳企夹击。而在其大本营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光明的市场也被不断蚕食。除了要应对各类进口乳品,光明还受到燕塘乳业、辉山乳业、风行牛奶等地方品牌的挑战,其近三年的上海市场营收持续下滑。

另外,由于辐射全国能力不足,在西北和华北等市场,光明的表现甚至不如地方乳企。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光明华北地区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产品结构上,光明乳企也有待改善。光明一直以价格偏高的低温奶见长,但在常温奶品类上,除了莫斯利安外没有太多优势。这造成其产品很难打入消费水平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渠道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此外,近两年,光明屡屡出现产品安全问题。单是今年5月,其旗下企业就因质量问题遭食药监总局3次“点名”。而上个月,其前总裁郭本恒因受贿罪被判入刑。判决书显示,郭本恒11项受贿事实中有2件来自光明乳业内部。

在内部丑闻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光明乳业股价大跌,市值急速缩水。截至这个月中旬,其市值缩水为157亿元,仅是伊利市值的1/7(1063亿元)。

事实上,尽管长期被称为中国乳业“老三”,但目前光明与乳业其他两巨头(伊利和蒙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蒙牛和伊利乳业营收均接近300亿元,净利分别为11亿和38亿元;而光明乳业的营收只有103亿元,净利在3亿元左右。

如今的光明既需要应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在渠道和产品上实现创新,寻找突破。按光明乳业的规划,公司将在未来几年稳定华中市场,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的华中工厂也将于2017年投产。

此次对梅林的收购完成后,光明乳业将把饲料、奶牛饲养和乳制品研发等相关企业收入麾下,这有助于其完善产业链布局和扩大原料供给,不仅可以降低产品风险,还可以缓解成本压力。

毕马威《2015中国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报告显示,对中国乳企而言,无论选择哪种发展模式,关键环节都是奶源,未来几年中国的集约化饲养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和牧场建设都将会是各大乳企的重点。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通过内部重组与收购,光明乳企想找一条自救的“光明”之路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