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除了立顿你可能再也想不到第二个茶叶品牌了,这会是个机会吗? >

除了立顿你可能再也想不到第二个茶叶品牌了,这会是个机会吗?

转载时间:2022.01.21(原文发布时间:2016.05.25)
7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78次

在中国,茶叶零售是个 3000 亿规模的市场。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作为产茶大国,中国与国际成熟市场茶叶消费相比仍有 4-5 倍的成长空间。

不同于国外已经出现立顿、TWG、Mariage Freres 等大型茶品牌,由于国内茶叶产地分散,制茶工艺原始,价格体系不透明,再加上“画盘圈地”现象严重,导致中国茶企多是抓住一两个品类进行纵向深挖,难以实现规模扩张,企业主也普遍缺乏前端品牌塑造的意识。

但事实上,在国内喝茶这事儿早就不是遛鸟大爷的专利了。对许多咖啡、碳酸汽水过量的年轻人来说,茶会是更健康的替代品。饮茶人群年龄下浮、茶品“饮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从各大集团纷纷推出“茶π”这样年轻化的茶饮料也能看出些端倪。

我最近聊到的上海创业公司“缇柰”就想做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茶叶品牌,定位上像是高端版的立顿,售价约10元/袋,礼盒装价格在 150~300 元。

22.pic.jpg

立顿是我们最熟悉的茶品牌了(毕竟你可能也说不出第二个),这个 1890 年从英国起步的百年企业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出可快速冲泡的便携式茶袋,并以 1元/袋 的低价快速铺进各大商超、酒店等渠道,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品牌。

而缇柰也认为工业化生产是打造茶品牌的必经之路。品类上,缇柰打算从更标准的“洋茶”入手,现阶段采取轻模式,从一家德国茶叶生产商那里直接进货,再空运到国内做统一封装、上架销售。目前,缇柰总共推出了 15 款茶产品,按类别分为果茶、红茶和花草茶,茶叶来自德国、斯里兰卡等地。

创始人吴剑青告诉36氪,除了绿茶保质期较短,在一年左右以外,红茶等发酵茶均有 2~3 年的可食用期。一般他们会根据茶叶的生产周期按 3~5 个月/次的频率向德国合作商下单,由于“产地-加工地-国内”整个过程都走空运,因此茶叶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不多,运到国内还有较长的销售期限。

虽然不插手生产,但缇柰会对茶叶根据亚洲口味做微调。“比如许多人都觉得德国的水果茶喝起来太酸了,我们就会和供应商要求做低酸度的。在产品引入上也会优先考虑在台湾、香港等地销量较好的品种。”

产品包装上,缇柰也选用了和立顿相似的小袋分装形式,以袋泡茶切入白领日常饮用场景。除此之外,伴手礼和 2B 供给也是缇柰的两大销售方向。

吴剑青认为,就茶产品来说,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都存在消费升级的趋势,廉价的立顿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我们做过的调查,70%的白领平时多少都会喝点茶,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牌子的茶叶更好,所以还是会喝立顿。”吴剑青说,“同时,超五星酒店、机场 VIP 室、企业送礼也需要档次更高些的产品。”

由于产品还在试错阶段,缇柰目前的销售策略是先在 C 端试水,通过魅力惠、寺库等线上渠道销售,并将销量反馈到生产端上,做产品的优化迭代,稳定后再向更多渠道铺开,未来 SKU 可能会增加到 100左右。

今后,缇柰一方面准备从茶叶向利润更高的茶器、茶点等做拓品;另一方面则会向线下延伸,以地推和设体验店的方式将茶产品更立体地展现给消费者。为此,他们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

茶叶生意该怎么做大?其实从立顿身上,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茶产品发展的方向。

从一杯红茶开始,现在的立顿也在试水更多品类。比如 05 年,立顿就推出了一款主打轻碳酸概念的“立顿气泡冰茶”,正面打入饮料市场;另外,他们还随大流开发了一个胶囊饮茶机,让消费者不用烧水不用取茶叶即可得到一杯清茶,不过看起来,两款产品在中国市场都不算特别成功。

而国际巨头的“水土不服”,很可能也就是本土创业者的机会所在。

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品质诉求的觉醒,让一波新消费浪潮汹涌袭来。36 氪想认识这波浪潮中的优质公司,并和你们一起成长,如果你正巧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欢迎联系我:chenzibing@36kr.com。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除了立顿你可能再也想不到第二个茶叶品牌了,这会是个机会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