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转载时间:2022.01.25(原文发布时间:2018.03.30)
12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阳志平,36氪经授权发布。

过去成功的经验对实践有没有意义?别人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吗?管理大师马奇名作《经验的疆界》,将告诉你经验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个人才能变得更智慧。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No.1 《经验的疆界》

作者简介

詹姆斯•马奇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学」名誉教授。马奇在业界最出名的地方是他对决策制定和组织领域的贡献。马奇生于 1928 年,很早就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大师。他在早期职业生涯所写的两本书,一本是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于 1958 年合写的《组织》,另外一本是与理查德•赛尔特于 1963 年合写的《企业行为理论》,是组织研究的经典之作。马奇于 1995 年从斯坦福退休,在这之前,他担任过很多学科的教授,比如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此外,他还是一位诗人,出过 8 本诗集。

詹姆斯•马奇在实务界没有什么名气,却是管理大师心目中的大师。两位咨询顾问制作了一个管理大师排行榜,然后问上榜的大师们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大师?根据收到的回答,他们又制作了一个「大师的大师」排行榜,发表在 2003 年 12 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马奇排在第二,仅次于彼得•德鲁克。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图书简介

在《经验的疆界》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或者应该是,经验在管理中,尤其是在组织中进行管理应该扮演的角色?民间智慧对于经验的观点似乎分为两派,一方面,经验被人们视为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经验又被称其为傻瓜老师,对于那些不能管理或者不愿意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快速取得知识得最有效的途径。这种分歧也就表明了对于从经验中管理是长期以来管理学家们孜孜不倦,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议题。本书涵盖了组织中(包括具体的个人)凭借经验来解决他们意料之外的问题,并由此进行生存,改进和发展。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作者: 詹姆斯•马奇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1-6

开智导读: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大师中的大师」马奇写的《经验的疆界》是一本难懂的小书,全书根据马奇 2008 年在康纳尔大学演讲改编而来,中译本只有 92 页,但句句有出处,每页有洞见,可谓字字珠玑。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组织行为学的书,不如说是一位老人,到了晚年,回顾一生,临行前,给后生小辈送上的珍贵礼物。

我的心理学训练最早来自组织行为学,所以对该领域并不陌生。令人惊奇的是,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采取多学科视角,透过现象,探求本质,还做得非常漂亮。出生于1928年的马奇与出生于1924年的芒格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一种思维方式:多学科问题导向。

第一章回答的问题:智慧是什么?智慧从哪里来?

在这本小书里,马奇没有纠缠组织三大关键特征(组织内部的利益冲突;组织适应涉及到多个嵌套水平的同步交互适应;多个组织同步调整、共同演化),而是直接追问:智慧何来?经验在我们人类的智慧与组织的智慧寻求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或者应该起什么作用?当然,因为演讲主题所限,马奇更多探讨的是【组织的智慧】何来?不过在正式行文中,马奇对智慧何来已经论述非常透彻了。

智慧是什么?马奇写道:智慧的两个要素在于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诠释经验。前者如罗马天主教会和欧洲的几所老牌名牌大学,得以存活数个世纪。后者则是人类渴望理解经验,如【有效地关注重要之事】即为智慧。

在寻求智慧的路上,存在三类路径。我们可以通俗地将马奇的三个流派比喻成人。这三类人分别是:

笛卡尔信徒

这一类人崇尚科学,擅长分析。他们喜欢一板一眼地演绎,追求简练但推广性强的理论。他们的历史观是,历史是蹒跚前进的,智慧伴随历史发展而增长。他们主要来自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学和人工智能。

讲故事的人

这一类人强调语言、暗喻、阐释意义。他们喜欢将自己放在权威与成规定见对面,维护下层人民尊严。他们的典型代表是佛洛依德或者福柯,虽然经常以偏概全,但是也同样喜欢对人类状况刨根问底。他们尤其喜欢雕琢语言的细微之处,从中挖掘出意义。他们的历史观是,智慧与历史是相互构建,对智慧增长却避而不谈。他们主要借鉴文学、评论、史学、人类学、语言学、法学研究和宗教。

适应者

这一类人强调历史的复杂,试图通过对人如何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复杂生态圈的分析来加深对智慧的理解。他们将人、动物、技术、各类组织、整个社会都看做是适应的产物。他们的历史观是,认为历史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具备多重均衡,智慧可以非随机增长。

沿着这三类人或者说三个流派的智慧观与历史观、各类人背后更底层的抽象思想,马奇在接下来的三章阐释了各种路径寻找智慧的关键点、可能遇到的门槛、不足之处。最后在全书的第五章予以总结。与一般人对各个学科的肤浅了解不一样,马奇对这三类人或者说三个流派了如指掌,贡献卓越。

在笛卡尔信徒上,在书中,他一笔带过,读者几乎肯定会忽略的垃圾桶模型,是他的发明。该模型是人类决策模型中的经典之一。不太为中国读者所知的是,马奇早年就成为大师,在他年仅三十岁时,在卡内基大学的行为高级研究中心任职,他与众所周知的跨学科天才,图灵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双得主西蒙合写的《组织》成为经典。其1994年著作《决策入门》第一章即【有限理性】,奠定了今日行为经济学基础。

但与西蒙不一样的是,马奇更低调与更注重审美。在讲故事的人这方面,他出版了 8 本诗集,拥有对人文领域足够的发言权。我们甚至可以开玩笑说,马奇是专职诗人,业余科学家。在适应者上,马奇则深受达尔文主义影响,是科学达尔文主义资深拥护者。

第二章回答的问题:如何复制成功?

先说笛卡尔信徒寻找智慧的关键点。马奇发明了一对超级牛逼的词汇来形容人类思维的先天特征: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马奇将人类从经验中获取智慧的模式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为。

比如,在码农社区,一个程序员,看到路边大妈烧饼卖得不错,于是跟风去卖烧饼。大妈卖烧饼多放个鸡蛋,导致大家都爱买,他跟着也多放一个鸡蛋。比较可惜的是,程序员没有看到大妈有个漂亮的女儿。这类行为,被马奇称之为【低智学习】。

另一类是高智学习,是指在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比如,芒格通过综合对历史人物的失败分析、投资公司的失败案例分析、以及各类心理学与数学知识,最后总结出一个人类误判心理大全与投资清单。这类力图理解因果结构:人是怎么失败的,并且用其指导今后投资行为,被马奇称之为【高智学习】。

如何复制成功?【低智学习】具体而言,有三种机制:

试误

亲自摸索、不断尝试,观察结果,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两类研究成功揭示了试误的一些注意事项。一类是来自老虎机这类如何寻找最佳解题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策略取决于时间范围。一类是来自教育心理学的迷宫强化学习研究,这类研究尝试理解简单选择情景下,人类的学习情况。结果表明,学习者选择的策略,并不符合最佳策略。

模仿

观察其他学习者的经验。其他学习者采取什么行动成功,哪我就采取什么行动。我觉得马奇的阅读量,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模仿这一段里,马奇并没有抄袭组织行为学粗陋与简单的结论,而是直接跳到复杂网络研究的流行病学传播模型。成功的人是如何在与他联系的人中进行传播的呢?如果我们将思想也看做病毒,最终状态取决于供应病毒、接受病毒的人的性质、【疾病】的性质与整个网络的性质。最终会出现【识阈效应】( threshold effect ),最后传播多半会止于趋同,而非最优化。

天择

繁殖与成功相连的属性(例如,规则、程序、形式),淘汰与失败相连的属性。也就是两条规则:天择规则与繁殖规则。天择规则决定繁殖哪些属性;繁殖规则决定如何繁殖哪些属性。

这类人寻求智慧,容易犯哪些错误呢?马奇在这里没有讨论那些众所周知的,人类信息加工的局限性,比如7加减2这些,以及他与西蒙奠基的【有限理性】这些,而是直接回到历史,找了几类难以避免的错误:

其一,笛卡尔信徒们的模型相对历史的复杂来说,总是小变量、内隐的、简单。这么一来,就容易犯下【误设】与【迷信】的错误。

其二,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如果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根据经验寻找最优解,就要解析信号、噪音和样本的联合效应。但是,拟合越好的模型,其实也是对噪音包容越好。同时,随机变异会造成两类典型的、违背直觉的意外:【首次超越定理】与【竞争上限定理】。

其三,在复制成功时,众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受到历次所做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一般人,写书会写到这种程度:“复制成功会影响到你选择的选项。” 比如,你认为是勤奋导致成功,那么,你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比如,你认为关系导致成功,那么,你可能更努力地去社交。

但是马奇不是这么写的,他直接写道:

复制成功自然会影响到你选择的选项。不过大家没注意到的是,复制成功经常还会影响其他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

比如,我说过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选择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外在动机,那么,他慢慢地会变成奖励与惩罚驱使,更重要的是,他会失去对内在动机的行为偏好。

还仅仅写到这一步不算什么,接下来,马奇继续分析了【练习效应】、【胜任力陷阱】与【马太效应】,以及【成败评定与目标调整如何影响复制成功】。

在本段,马奇特别强调了,别再去寻找什么最优学习方法了!他指出,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 第一个是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

  • 第二个是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

  • 第三是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

因为学习在这三个层面同步进行。所以寻求最佳选项很难找到,三个层面的适应会相互干扰。

其四,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的影响。

人类存在一个过于自大的心理特征,马奇将其称之为,【高智解释】,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仅仅是因为模仿国外产品成功的创业者,会给自己的成功,寻找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对于这类心理现象,马奇以【风险承担】与【配偶选择】两个案例说明了人类不少行为其实没那么复杂。

第三章回答的问题:如何讲故事与模型?

与一般社会科学家的理解不一样,马奇将社会科学发现的各类模型也理解为类似故事。故事与模型,只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而已。在这一章,马奇总结了四种常见的神话主题:

理性神话

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为行动辩护,人类精神由此得到明确表达。行动是做选择,做选择要遵循结果逻辑。理性神话遍布公共领域的管理故事和模型,也遍布私人领域的管理故事和模型。很多入认为「激励 」是组织行为的关键所在,这一观点的基础就是理性神话。

层级神话

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行动,组织 采用层级结构并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依赖的基础就是层级神话。采用层级方式解决问题,就是把任务逐层分解下放、各部门平行开工,然后把成果逐层整合上去。

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

任何历史故事要想有意义,都必须和伟人扯上关系;组织历史是组织领导者根据个人意愿创造的。在典型的组织故事或模型中,个人行动被视作组织历史的基本构件。历史是入创造的,是重大人物相互斗争、相互合作的结果( Polking - ome 1988 ) 。 组织历史的重大发展应该归因于非凡的人类行动和能力,也就是,领导者个人的行动和能力。就像有关军队沉浮的故事变成了领军者有无能力的故事一样,有关商业公司兴衰的故事,领导者的身份、性格、义务也成了焦点。

历史有效神话

历史遵循的路线,通向唯一的均衡,这个唯一均衡由先前条件和竞争共同决定。很多入强调市场竞争是商业公司的自然选择机制,他们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相信历史有效。历史有效的基本观点是: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能够生存下来,就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

以上四个神话主题。能够总结出四类神话,已经足够看功力;能够立即写出反主题,更是一位智者的思考:

  • 理性神话的反主题是身份主题: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境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

  • 层级神话的反主题是非层级网络主题:复杂的联系网络把组织中的个人连接起来。

  • 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的反主题是复杂性主题:历史是由多个个人的行动的复杂结合创造的。

  • 历史有效神话的反主题是历史无效主题: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

马奇还不满足于此,在书中,经常玩一类更高级的智力游戏:在正反神话主题之后,是否还存在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一章,马奇写道:

这些神话,很多下面潜藏着一个更大的神话:人类举足轻重,也就是,人类可以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让历史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神话,既是一种信仰,又是经验诠释的基础。很多入相信“显而易见,人定胜天”,只是不太成功的组织中相信这一点的人少一些罢了。

接着,马奇分析了故事的意义与价值:真理、正义与美。

能够讲述令人信服的、高智的经验故事,是优秀管理者、优秀研究者和优秀顾问的标志。美、真理和正义是相互独立的美德,但是美学价值并不比真理价值和正义价值小。对学术而言,美学价值、真理价值和正义价值是三位一体的,没有主次之分( Lave and March 1975 )。

第四章回答的问题:如何产生新事物

智慧是什么?适应环境与优雅地解释经验。我们人类通过第二章的【低智学习】与第三章的【高智学习】获得智慧。在第二章中,我们往往倾向于采取三种机制复制成功;在第三章中,我们通常会有意无意,在讲故事与模型时,重复四类神话主题。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我们人类却失去了创新能力。【适应】的低效本身在阻碍新事物诞生。

  • 对于那些想通过故事和模型从经验中挖掘启示的人来说,这个工作说明还不错。对初尝云雨的人而言,所有房中术都是令人兴奋的新发现,不管其他人对这些房中术有多么熟悉。同样的,与初做学问的人相比,经验丰富的学者不大可能宣称自己的东西是原创。

  • 新事物研究和创造力研究有时把新事物和创造物混为一谈。新事物是偏离成规定见的事物,而创造物是后来被判定为成功的新事物。

幸运的是,我们人类通过进化的【搭乘】机制,那些几乎总是失败的智慧(如乌托邦智慧)与那些明显成功的智慧(如常规智慧)捆绑在一起,走向成功。在这点上,需要谦虚与承认不足,以及更好地理解各类机制,马奇引用契科夫的话说道:

作家,特别是艺术家,是时候承认,我们无法弄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正如苏格拉底曾经承认以及伏尔泰一直承认的那样。公众自以为知道并了解一切事情;越傻的人似乎越容易说自己无所不知。然而,如果一味深受公众信任的艺术家决定发表声明说他一点都不了解自己见到的事情,那么在思想王国,这种声明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如何创造有利于组织诞生新事物的条件?马奇总结为三点:

  • 成功带来组织宽裕

  • 管理者狂妄自大

  • 对新想法过度乐观

马奇提到一个有趣的思想:

有人曾建议,统计模型建造者要有类似的谦虚。实际上,模型越通用(即,可以引申出的关系模式和函数形式越多),就越有可能“拟合”系统中的噪音,结果就是拟合度高但预测力差。面对偏差-方差困境,模型建造者必须选择是建造复杂模型犯过度拟合错误还是建造简单模型犯过度简化错误。

小结

第五章是小结。这一章的思想可以用【经验也许是最好的老师,但不是特别好的老师】来总结。

最后想说的是,在我的智者清单里面,马奇的阅读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足以与王阳明、钱钟书、西蒙、芒格这类人匹敌。读一本 92 页的小书,笔记写得差不多超过读一些920页的书,对我来说,很例外了。马奇的书向来不好翻译,译者几本都翻译得信达雅,也实在难为译者了。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经验的疆界》: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