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蛋壳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
科学技术、商业模式和价值网络是三大颠覆式创新源泉,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新物种,其诞生之初就带有三大创新源泉的基因。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互联网医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赋予了医疗监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医生、医疗企业、患者新功能,重构了医疗健康价值网络,尝试着解决“”医疗不可能三角”难题。
回首互联网医院5年的风雨历程,从试水探索期、试点试验期、监管整顿期、定调支持期到如今的加速落地期。虽然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创新是互联网医院永恒的旋律。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生力军。
蛋壳研究院持续跟踪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变化,推出《2019互联网医院报告:从模式变革到服务创新》,通过对107家互联网医院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对相关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报告将从模式解析过渡到服务研究,主要研究互联网医院哪些服务在强化,哪些服务在淡化,梳理互联网医院服务重心的演变轨迹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互联网医院参与者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任何产业的改革创新,都将改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健康这一民生根基,因此,医疗健康产业的改革创新慎之又慎。
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健康产业变革创新的新事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流动,赋能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了分级诊疗的实施效率,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难题。本文主要节选和梳理了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19互联网医院报告》中,关于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历史以及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部分。
互联网医院作为一个与政策强相关的行业,任何分析必须建立在对政策解读、监管梳理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从政策演进方向分析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之路。国家对互联网医院的监管经历了“试水探索—试点试验期—监管整顿期—定调支持期—加速落地期”五个监管阶段。
互联网医院政策演变情况
(1)试水探索期(2014.8-2016.7)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卫健委前身)颁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肯定了远程医疗的重要性。2015年12月7日,微医与桐乡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开业,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这个阶段尚处于互联网医院政策的试水探索期,未出现与互联网医院明确相关的政策文件,互联网医院仅在部分地区出现。
(2)试点试验期(2016.8—2017.4)
银川作为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基地,2017年3月19日,银川市政府与丁香园、北大医信、春雨医生、医联等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集中签约,15家互联网医院集体入驻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基地,轰动整个互联网医疗圈。随后,各地效仿银川,兴起第一轮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热潮,全国先后共计超过50家互联网医院成立。
(3)监管整顿期(2017.5—2018.3)
2017年5月9日,国家卫计委泄露出一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以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置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本办法发布后15 日内予以撤销。这两份文件让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医院陷入了沉寂,行业发展进入寒冬。
(4)定调支持期(2018.4—2019.7)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鼓励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行业迎来“定音锤”。9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大文件,从国家政策层面定调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宁夏、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贵州等11 个省市相继制定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施意见或行动细则,推动互联网医院的落地。
(5)加速落地期(2019.8—现在)
全国各省市也陆续转发关于互联网医院的三个管理办法,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并纷纷制定互联网医院实施细则。2019年8月26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发布,网售处方药不再被禁止。
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体系。这两份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消除了制约互联网医院在处方药网售和医保支付环节的障碍,加速推动了互联网医院在全国落地。
事实上,互联网医院监管政策涉及设立、运营、日常监管、处方共享、医生绩效及物价制定等多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关于互联网医院的监管文件有望继续细化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院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在政策不断演进的同时,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进程也紧跟着监管政策发生变化。蛋壳研究院通过对近5 年来互联网医院企业注册信息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经历过了3波高潮,分别出现在2017年3月,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截止2019年10月底,互联网医院数量已经达到269家。
2014-2019 年互联网医院数量变化
银川作为国家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在 2017 年4月前,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工作制度的通知》、《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银川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互联网医院职业医师准入及评级制度》等数个文件,为银川成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基地提供政策保障。
在2017年3月19日,银川市政府与好大夫、丁香园、北大医信、春雨医生、医联等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集中签约,15家互联网医院集体入驻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基地,轰动了整个行业,出现了第一波建设高潮。
2018年4月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鼓励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行业终于迎来“定音锤”,互联网+医疗健康在2018年成为国家重点战略。随着互联网医院监管政策逐步明晰,地方政府开始拥抱互联网医院,就迎来了互联网医院第二波建设高潮。
2019年,与互联网医院相关的细分政策出台,网售处方药解禁以及医保支付被纳入互联网医院体系,成为推动互联网医院实现“医-药-险”生态闭环的重要力量。同一时间,获得牌照的互联网医院数量剧增,互联网医院建设出现第三波浪潮。
从互联网医院出现浪潮的时间看,政策对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后续互联网政策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将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数量的增多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互联网医院的产业生态也在不断完善,医疗服务逐渐从轻问诊向核心医疗延伸。
在网售处方药和医保政策放开后,互联网医院将打通处方药网售和保险支付两个环节,实现三医联动,互联网医院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完成。
互联网医院发展路径图
互联网医院基于远程医疗而兴起,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如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基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资源,分别从健康科普、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等轻问诊服务切入,落地覆盖患者看病全流程的互联网医院,获得一批医生资源和患者流量。同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一批公立医院也开始将部分轻问诊业务搬至线上。
互联网医院在国家政策层面获得认可和鼓励后,迎来了大量参与者,开始涉及医疗核心业务。它先后将在线诊疗、远程门诊、远程诊断、医生教育、家庭医生等服务纳入体系,并尝试向诊后环节的康复护理、慢病管理、院后随访等服务延伸。
同时,医生端和患者端对互联网医院的诉求更为深度和具体,互联网医院的医疗属性愈发明显。
随着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出台,网售处方药并未被明文禁止。这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将成为网售处方药的重要处方源之一,电子处方、药师审方、网售处方药、药品配送等药事服务的链条将更加完善。
2019 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颁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将医保纳入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补齐了互联网医院生态闭环的最后一环——医保支付。
医保环节打通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医疗、医药、医保三者真正实现联动,为互联网医院生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一直是影响互联网医院发展的主导因素,上述政策涉及到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和医保服务。下面我们将在现有互联网医院政策框架下,对整个互联网医院服务生态进行解析。
互联网医院已经进入了建设关键年,将从医院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去满足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需求。
(1)2020年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市场需求规模将突破2500亿
供给创造需求,在互联网医院处于试验试点期阶段,人们对互联网医院的认识较少,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秉持怀疑,因此,互联网医院的市场需求规模较小。
随着互联网医院在银川等地的成功运营,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互联网医院得到了“身份证”,各地都在借鉴银川的成功经验,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的服务已从轻问诊拓展到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疾病诊疗环节,其市场需求规模逐步扩大。
2016~2022 年互联网医院服务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互联网医院在全国各地的陆续上线,服务覆盖人群更大,而且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融入,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将更加多元化,其市场需求规模将加速扩张。到2020年,整个互联网医院的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550亿元,未来3年市场需求的年均复合增长将达到53.9%。
(2)消费医疗需求将成为推动互联网医院服务市场需求的新动力
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市场需求主要分为严肃医疗需求和消费医疗需求两大类。受制于政策规定和发展阶段,目前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市场需求主要是挂号问诊(文字问诊和视频问诊)和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测等),这些主要是满足部分常见病的复诊问题,其对推动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市场需求规模有限。
人们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对医疗健康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医疗服务的个性化、优质化将成为医疗服务新要求,针对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母婴健康等消费属性的医疗服务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医院服务需求的新动力。
规范服务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互联网医院服务规范覆盖了诊前服务、诊断服务、开方服务、药品服务、住院服务等主要环节,为患者就诊提供了安全保障。
互联网医院服务规范
预约分诊要求医患双方进行专业匹配和难易匹配,前者即根据医生的擅长方向和患者的疾病类型做匹配,后者即根据医生的权威程度和病例的严重程度做匹配。而层级诊疗是指常见多发疾病优先匹配地市级医生,疑难危重症匹配北上广权威专家。
这样就能够实现让最佳的医生来治疗其最擅长的疾病,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资源价值。
患者在线预约后,医生必须及时应答,为患者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同时,各个医疗机构必须上传患者提供的检查检验结果,方便医生参考诊断。对于需要会诊的患者,优先安排院内会诊,如果病情复杂程度超过本院服务能力,要及时为患者安排院外会诊。而且接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跟踪他们的恢复情况。
电子处方开具完毕需要进行电子签名,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在药事管理中心留样备查且处方当日有效。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监局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医院必须定期对上月处方进行分析,包括总处方数、平均处方用药品种、平均处方单价等内容。
患者完成在线问诊后,可选择线上或线下两种途径完成药品购买。并且互联网医院要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强医保、商保的接入,尽早实现医疗费用的实时报销。
对于病情需要住院且有相应需求的患者,接诊医师应该及时在线开具住院证明并协助患者办理入院。互联网医院分诊中心负责协调、对接转院医院,保证患者顺利转院。另外,医生要做好患者管理,指导患者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等。
从目前互联网医院服务规范相关政策内容看,整体还比较粗糙,对于互联网诊疗服务还不够细化,针对互联网医院医生的服务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指导规范。
随着互联网医院政策的逐步细化,未来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为患者营造优质的就医体验,让更多的患者愿意通过互联网医院就医。
互联网医院服务生态是多层次、多类别、多阶段的综合体系,由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服务的主体构成。服务内容包括医疗、医药和医保3大板块,服务主体涵盖了政府、医疗机构、药品器械企业、医药电商企业、商业保险企业等。
互联网医院服务生态体系图谱
(1)构建“医、药、险”的闭环服务体系
整个互联网医院服务生态体系从上至下是服务内容逻辑,包括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和医保服务,随着政策对互联网医院服务的支持度和开放度,医疗、医药、医保逐渐被纳入互联网医院服务范围,构建了“医疗+医药+医保”的闭环服务体系。
(2)供给主体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整个互联网医院服务生态体系从外至内是服务供给逻辑,外部是互联网医院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分为服务监管、服务生产和服务运营3类机构。服务生产机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医药器械企业、医药电商企业、医保局和商业保险企业,服务运营机构主要指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