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李楠,编辑|李曙光,36氪经授权发布。
王思聪在2017年5月的一条朋友圈,此后不时被人拿来“打脸”。
当年5月4日晚,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现金收购街电科技约60%的股份,陈欧将出任街电科技董事长。
次日,网络流传开王思聪的一条朋友圈:“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陈欧则回应说,“创业成功本身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即使共享充电宝项目失败也可以变为公益项目,但不希望因为王思聪个人不看好而导致万达错失了共享充电宝项目。”
彼时,共享经济正是风口,共享单车的烧钱大战还正火热,之后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还有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是其中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看好。
而现在,怪兽充电冲刺美股上市,这不仅是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也很有可能是国内共享经济的第一股。
这个曾被视作多此一举的生意,为什么最终做成了?
国内的共享经济在2011年前后起步,到2014年开始爆发。
共享充电宝是这类生意的后来者,虽然不缺乏资本的追捧,但也受到了广泛质疑。最主要的一点: 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一种伪需求?
充电宝本身价格不高,在外充电又是低频次需求。虽然一开始商家通过补贴诱导消费者消费,但当价格回归正常,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减少——可能你不知道或已经忘了,共享充电宝初兴之时,消费者还能够享受一小时内免费充电的服务。
而现在,共享充电宝会被吐槽为 “抢钱生意” 。
互联网善于记录历史。翻阅2016、2017年间的网络讨论,不少人坚定站在了王思聪的一边,认为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做不起来。
他们预言,共享充电宝的创业者会像共享单车、网约车一样,长期陷在盈利难的困境中。
可事情起了变化,共享充电宝竟然赚钱了。
3月12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所提交招股书,其数据显示,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仍实现快速发展。
怪兽充电在2019年的总收入为20.223亿元,到2020年增长至28.094亿元,增长率为38.9%。怪兽充电在2019年的净利润为1.666亿元人民币,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仍有7540万元的净利润。粗略一算,过去一年,怪兽充电一天能赚20万。
这种业绩并不是孤例。据媒体报道,2018年7月,小电创始人唐永波便宣布实现盈利。聚美优品2018年报则显示,包含街电在内的服务与其他收入从2017年1.8亿元增至约9.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7年3.1%增长至21.7%。
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充电宝确实已经成了一门能赚钱的生意。这是怎么做到的?
涨价,是主要原因之一。
市界调查发现,自2019年至今,共享充电宝因涨价曾6次登上微博热搜。2019年9月,大家关注到共享充电宝告别1元时代;2021年3月,有用户吐槽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涨到了4元。
目前,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借费用多为3元或4元,24小时封顶价格在20元到40元。
有行业人士指出,共享经济为了提升用户规模,前期投入巨大,完成阶段性目标后,需要提升价格回收投入。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比较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共享充电宝在盈利模式上其实更清晰、简单。
怪兽充电宝创始人蔡光渊曾透露,其桌面式共享充电宝成本在 100 多元钱,一天使用一次的频率,回本只需要几个月。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市界分析,充电宝的损耗率和维护成本要比共享单车低得多,还有广告等具有规模效应的增值收益。这让共享充电宝迅速获得了较好的运营业绩,形成了现金流的正向循环并冲击美股上市。
更重要的原因,是需求的增加。
虽然充电宝价格不高,但随身携带仍要占包里一份空间,多耗一分力气,租借充电宝的便利,让曾经的“伪需求”渐渐成为“刚需”。
北京一位连锁便利店员工向市界提到,店里的共享充电宝借用频繁,尤其是附近房屋租赁公司的职员常来。这家店用的是怪兽充电的6孔 柜式机,而店员还提到,其他地方的连锁店已经换了更大的共享充电宝柜机。
曾在广东清远经营餐饮店的李颜曾加盟怪兽充电一年,在她看来,这种生意“还行”:“店里需要,客人需要,还有分成,只是占了一点电力。”也就是说,商家能够实实在在获得收益,也乐得与共享充电宝厂商合作。
现在,怪兽充电很可能成为国内共享经济的第一股。有可能最先上市的它,实际也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后来者。
2009年到2012年间,国内共享经济企业批量涌现。2014年,来电科技成立,成为国内最先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企业。之后两年,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纷纷成立。怪兽充电则在2017年诞生。
据36氪报道,一日,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在静安寺附近办完事,准备打车回家,可手机没了电。他找了不下5家商户想给手机充电,都被拒绝,直到一个美妆柜台业务员愿意帮忙,才能给手机充上些电,如愿回家。这件事给蔡光渊一个信号: 共享充电宝值得做 。
当时共享充电宝已成为最吸金的投资领域之一。据统计,在2017年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等超过20家资本巨头纷纷入局,融资金额接近3亿元。
然而,蔡光渊看到的是市场前景。
蔡光渊分析,虽然当时头部品牌已经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但尚待开发的空白市场巨大。
大众点评有3000多万商家,共享充电宝最初争夺的餐饮商家有七八百万,如果放眼更广阔的场景,全国的零售、娱乐、公众设施等,渗透率还很低。
他找到了曾担任美团众包经理的徐培峰,后者也认为共享充电宝有一定规模的真实需求。
创始团队很快搭建,徐培峰任COO,CMO张耀榆是蔡光渊在优步的同事,CTO李晓炜是前途牛研发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来自阿里巴巴,供应链负责人出身华为。
2017年4月,怪兽充电的运营主体上海挚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拿下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小米科技、紫米科技、清流资本、高瓴资本等。
共享经济免不了烧钱大战。对共享充电宝而言,业内认为有两种进入壁垒,一种是技术,一种是资本。技术门槛并不高,资本成了重要武器。资本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其他资源,怪兽充电早期产品就得到紫米在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2017年剩下的八个月里,怪兽充电又完成两轮融资。后来证明,蔡光渊的判断没错。
挖掘潜在市场、抓住人流量进行全场景覆盖后,怪兽充电实现了超速发展。到2017年底,其服务范围扩大到了数十座城市和几万家商户,后来一路冲到第一名的位置。
除了对渠道的洞察,怪兽充电相比于竞争对手,还更会玩营销。
怪兽充电创造了如“全城寻宝”这样的新玩法。具体而言,就是定制IP充电宝,放到线下商户手中,而后这些充电宝会出现在怪兽充电小程序的地图页上,吸引消费者跟随地图去寻找充电宝,形成线上和线下联动。
后来,怪兽充电还和黄子韬、鹿晗等明星合作,借此触达粉丝群体,建立起品牌标识度。
黄子韬
易观智库发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2019年洞察报告显示,怪兽充电当时已在营销能力、渠道能力和业务规模等方面排到行业第一。
招股书显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覆盖到中国1500多个地区,拥有超过66.4万个兴趣点网络(如商店、酒吧、加油站、景区之类)。其兴趣点的约57.6%位于一二线城市,约42.4%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接近2.2亿,完成了一个巨大的逆袭。
便宜的共享充电宝,大概是回不来了。不过,共享充电宝的“抢钱生意”远不能高枕无忧。
在共享充电宝兴起的2017年,美团曾经入局又退出。现在,这家本地消费和零售服务巨头又杀了回来。
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壁垒主要是资本。相比于美团这个资本大鳄,目前共享充电宝的玩家们无一是对手。
市场还有“共享充电宝给商户打工”的说法,共享充电宝严重依赖下游渠道。 早先,共享充电宝厂商给下游商户渠道的分成比例是0到20%,到2019年增长至50%到80%。
随着新玩家的入局,对线下渠道的争抢必然会维持激烈状态,而这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厂商的净利润率水平将持续受挤压。
虽然已经实现盈利,但是共享充电宝在现阶段的利润率并不高。
从招股书来看,2019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为1.67亿元人民币,净利率为8.2%。2020年,怪兽充电取得7540万元净利润,净利率降至2.7%。
这与疫情导致的线下商业停摆有关,也与营业成本和营销费用的大幅增长有关。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其给商户渠道的分成比例一般在50%到70%之间,包括入场费和佣金。2020年,怪兽充电在这方面的支出达到15.77亿,同比增长近70%。
眼下看,营业成本和营销费用只会升不会降。为了保护并扩大市场,共享充电宝企业并不敢减少给渠道合作商家的分成。反而随着竞争态势的激烈,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给商家们的入场费和佣金。
怪兽充电表示,此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的约25%将用于吸引新的地区合作伙伴,约20%用来扩充员工规模,以及获取和留住专业人才。就其发展策略来看,也是要积极把握机会,扩展KA(关键客户)网络,开拓新的市场。
现在,共享充电宝开始纷纷建立独家合作。2021年2月,怪兽充电与连锁快餐品牌老娘舅达成合作,独家入驻其近三百家门店。街电与深圳市南北医药达成独家合作,入驻其全国1000余家连锁门店。更早时候,小电科技与来电科技也有许多独家合作达成。
总的来说,目前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习惯已经培养成功,并且基本实现盈利,而下沉市场尚有大量用户红利可以挖掘,对头部厂商而言,需要快速占领新的疆土。
此外,伴随5G的普及应用,共享充电宝有可能迎来一波新的重要机遇。
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专家张鲲向市界表示,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一切都在手机上,生活,工作,娱乐,出行,特别是5G时代,短视频耗电量惊人,电量不足已经成为最大的痛点。
据易观智库分析,5G芯片和VR/AR技术的搭载会大幅加快手机耗电,但电池技术在一段时期内还无法实现突破,故而不能完全满足5G时代的电量要求,用户对共享充电的需求和依赖势必增强。
伴随5G时代的来临,共享充电宝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客群基数和使用频率的提升,用户势必会更注重到使用体验,比如充电宝电池容量和充电速率如何,价格是否合理。
实际上,用户使用体验已经成为共享充电宝的一个大槽点。自诞生以来,共享充电宝就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充电宝相关投诉超过3万条,诸如归还后继续扣费的投诉屡见不鲜。
一名曾遇到乱扣费问题的消费者向市界吐槽,一个有温度的产品和有情怀有责任的公司,应该为用户考虑,而不是想办法坑用户,挺没意思的。
他说: “如果真的是想做好这个项目,搞快充才是用户的真正需求。谁愿意一直拿着个大充电宝在手里,而且充得又慢,在那边跑着钱。”
行业还有一个更远的担忧。3年前,唱衰共享充电宝的人有这样一个理由: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手机的续航焦虑要么被充电技术解决,要么被电池技术解决。如此,共享充电宝将会成为彻底的伪需求。
只是,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手机的续航焦虑还没有解决的迹象,但手机充电技术在迅猛发展。
未来当所有的手机都配备了能够15分钟充满电的电池时(vivo iQOO7手机已经实现此技术并且量产上市),共享充电宝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减少。
届时,怪兽即便是共享充电宝行业老大,但恐也难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