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 >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

转载时间:2022.02.14(原文发布时间:2017.03.14)
2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于华东;36氪经授权发布。

中国首部《电影法》刚刚于3月1日正式实施,就被做成了条幅高悬于影厅门口。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电影产业促进法:拍摄电影—简单 票房造假—危险 电影炒作—谨慎 国产电影—保护”

寥寥几个字,言简意赅,简直把《电影法》的精神内核传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几个字“国产电影—保护”尤其体现了我局爱国心切,护犊有加的操心情怀。

不过,很讽刺的是,就在《电影法》开始正式实施的这段日子里,想要被“促进”的中国电影产业却持续一蹶不振。

2016年,中国内地全年电影票房几乎是零增长,拐点初现。进入2017年,这一现象更是没有好转。特别是最近半个多月以来,从2月24日起至今,内地日票房的前几名就一直被引进片所霸占,好像自己生活在了国外一样,完全没有国产片的存在感。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而这一现象,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在近日推送的文章《“消失”的保底、“进击”的引进片,2017将是发行公司洗牌年》中,已经详细介绍,不仅仅是3月份,接下来的几个月,引进片依然来势汹汹。就目前已经官宣的2017年电影片单来看,国产电影被进口片碾压已成定局。

那么,究竟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无外乎三点:技术、内容、政策。

技术

近期在国内大卖的进口片,整体而言,也并没有多么优秀,甚是很多在国外都不受待见。

以《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为例,这种在北美扑街的影片在国内竟然可以突破10亿票房。《生化危机:终章》作为一部批片,更是创纪录地突破了10亿票房,成为新的批片票房冠军。这两部没有什么剧情的B级影片,都赢在了技术。

中国的电影文化受好莱坞影响较晚,很多观众对电影的欣赏水准还停留在烧钱的视觉奇观上,《极限特工3》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就迎合了国内观众的电影审美及口味。

《极限特工3》中各种高难度极限动作层出不穷,不仅脚踩滑雪板从高空跳下,更是上演危险的山林滑行,让范迪塞尔开着飞机撞向坠毁的卫星并赤手空拳的在高空抓住降落伞,以及摩托的海上冲浪追逐戏码,这些之前未见过的情节,正是好莱坞工业的奇观之处。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极限特工3》

《变形金刚4》在北美也是扑街的范例,但它却能在国内打破了《阿凡达》保持了4年的票房纪录,砍下近20亿的票房。2015年,《速度与激情7》仅用了15天就把《变4》从冠军宝座上赶了下来,国内票房突破24亿。好莱坞工业大片正在一遍遍地刷新着国内的票房纪录。

而中国的重工业大片却无法企及好莱坞的特效水准,其背后的特效团队往往都是外包给的国外公司。比如今年春节档的两部头部大片《功夫瑜伽》和《西游伏妖篇》均不约而同选择了国外的特效团队。其中,《西游伏妖篇》的背后是徐克御用的两家韩国特效公司mofac&alfred和Dexter,而《功夫瑜伽》的特效也是由韩国公司Dexter完成。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西游伏妖篇》

商业元素历来都是卖座大片的首要担当,除了奇观特效,惊悚元素也成为商业片的主角。

自然,《生化危机》系列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丧尸片来说,对科幻恐怖片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原因很简单:人们对现代科技失控的恐惧,逐渐替代了对超现实的恐惧。恐惧的心理根源其实也是各生物的生存本能。那么,在这样的“恐怖”环境下,惊悚元素很容易成为男女观众之间的一种社交工具。

但是,先看看《生化危机》的恐怖效果: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再看看国产恐怖片的效果: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电脑特效在好莱坞大片所占的支出比例往往一半以上,重要性已无可置疑。当然,除了特效技术,搭景、打灯、滤镜等等技术方面。

《看电影》主编阿郎认为:中国电影最大的硬伤,就在于没技术。技术是一个手艺活儿,在中国也叫工匠,现在有一个稍微好听的说法,叫工匠精神。

但从电影学院开始,就没有技术这门课程。直到现在,我们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也没拍出评书里说的那种几百个回合的马战。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拍出构架了自己民族世界观的世界。我们拍一个盗墓电影,总觉得是挖了外国人的坟。

《哈利波特》剧组制作了上千根魔杖,每一个都在花纹、质地上有所不同。为的是不同景别的拍摄,也为了体现当时使用者的心态和身份。

《地心引力》剧组为了拍摄出太空里光的变化,制作了360度的LED巨大灯箱,获得了专利。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哈利波特》剧组制作了上千根魔杖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主编刘浩东称: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电影工业的技术人才比较薄弱,影片也缺乏技术推动的想象力。编导构思好一个场景,需要技术人才通过想象力来完成,反过来,技术人才的想象力也会提升整部影片的想象力。这是一种辩证关系,也是电影工业发展的基础。

当下,我们电影产业的亮点在于市场活力,但是大家看重票房,看重明星效应,而不重视技术层面的贡献力。明星制观念的引介,导致制片生产中明星酬劳不断提高,制片公司只有压缩技术投入这一块,满足明星的欲望,造成制作工艺水准不断下降。而当某一部电影不得不需要技术活儿时,就只好去国外找。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西游伏妖篇》

内容

从2016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就进入了拐点。有人认为,票房之所以起不来,是因为电影市场有大年小年之分,介于大片的生产周期限制,在2015年大爆发之后,2016年很难产出同等体量的电影;还有一点原因是,好片过分扎堆,互相侵吞票房,而没有选择其他淡季;甚至还有人调侃是这届观众不行了。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根本原因不是单纯的没有好片。比没有好片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没有好片?当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还没找到北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只是极少数人。 

要找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病灶,不能单从供给方找,而是要从需求方,也就是观众那边去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人群正在越来越年轻,早在去年的上半年,猫眼发布的电影大数据报告就显示,90后甚至95后观众越来越多,80后和70后观众越来越少。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另外,电影观众也越来越变得女性化为主,男性观众逐渐在流失。据艺恩调查显示,在社交观影决策方面,妻子、女朋友、女性朋友分别强于丈夫、男朋友和男性朋友,观影选择由女性主控。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很显然,观众变了,市场需求也变了,但是这届导演和演员却没有跟上。 

中国电影市场处在这样一个更新换代的过渡期:老人们没能转变思维去服务年轻观众,而新人的专业水平没能跟上。 

以青春爱情片为例,同龄人爱看同龄人主演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毫无演技的小鲜肉都能成为香饽饽、青春片也都能卖到两三个亿,而大多数一线明星主演的传统爱情片只能卖到5000万左右的体量的原因。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再加上一般的老导演都不屑于拍青春片,他们更愿意拍摄由40岁左右一线明星主演的爱情片,所以青春爱情片的市场只好由一帮新导演和新演员去填补。 

但是,大部分新导演的专业水平跟不上,小鲜肉的演技也太过稚嫩,IP故事又往往太过于玛丽苏,各个方面都有待历练,这也是青春片连年走低的原因。 

总之,不是这届观众不行了,而是这届导演和明星不行了。电影观众已经变成了平均年龄21.4岁的网生代,但电影生产环节的导演和演员们却没有跟上。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

政策

技术不行,去学习嘛;内容不行,多读书嘛!为什么中国电影人就这么不思进取呢?因为一旦有了一定的保障,人类就会产生惰性,这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性格。但是广电总局对于国产片的“溺爱”,却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众所周知,按照现行的电影市场规则,引进片的数量有着明确的数量限制。每年除了引进34部分账大片外,还剩下30部批片的引进名额,而且全部被中影和华夏两家国企垄断。

但是,对于任何一项政策,最终的价值观应该落在人身上,而不仅仅是电影上。如果整个电影市场不好,那么电影从业人员也不好过。

电影保护制度让国产电影变得进取心不强,始终长不大。就跟汽车行业垄断一样,养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低能的巨婴。所以如果不开放进口大片的引进,全国数千家电影院将会在未来三年都面临高质量影片需求不足的窘境,配额制度将暴露出它给电影产业带来的伤害。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尽管有消息称,到2017年,中国引进大片限额将重新再谈判一轮,到时候可能放宽或放开配额,但是,至今仍没看到一点关于放开配额的方案计划的风吹草动,最新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没有明确指示。就跟清朝末年,慈禧承诺立宪改革一样拖拖拉拉没有诚意,结果让寄予厚望的知识分子彻底绝望,就只能等着被推翻了。

而解决国产电影竞争力不足、整个电影市场疲软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立刻放开进口片限制。

广电总局严格把控电影的初衷,第一是把电影当做政府的喉舌,第二,是想对全民的意识形态进行引导和保护,生怕被美帝的价值观洗脑。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但在当下,整个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仅在21岁左右,电影已经不是政府宣传的工具了,而是全民娱乐的工具。

我们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信和智慧,比如好莱坞向全世界输送老美的价值观,靠的不是美国政府的扶持,更不是美国政府的限制和管控,更多的还是市场自由的生命力。这比我们死板地去国外开个孔子学院的效果好多了。

对外,广电总局有引进片配额的限制,对内,广电总局还有对内容的限制,但是有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

其实,对于创作者来说,表达自由相比其他政策的支持更为有效,韩国电影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广电总局还停留在,一边卡死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性,用匪夷所思的标准来评审任何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一边又说你们放心吧,我最终会保护你们的上座率。这只会使市场越来越畸形。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

当下,中国影视的发展主要还是受限于这些影视审查机构,除了革命题材的东西,其他适合商业化的题材很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制约。这就是没有分级制度带来的弊端。毕竟全年龄的内容市场不大。

其实我们不仅应该放开进口片的限制,更应该鼓励中外合拍电影,让外国的先进电影产业进驻中国,雇佣更多的中国员工,让中国电影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迅速提升自己。

然而,合拍只是个小手术,要想真正打破目前的僵局,就放开引进片限制,打造完善的分级制度,让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地走向全球化,进入丰富题材的百家争鸣,这才是给国产电影创造的最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是谁杀死了国产电影?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