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又一家虚拟娱乐公司摩塔时空完成融资,其天使轮融资共筹集300万美元。作为虚拟偶像产品的研发与运营公司,摩塔时空将利用这笔资金继续丰富旗下虚拟偶像IP“集原美”的相关内容,并提升团队的技术和内容运营能力。
目前,集原美全网粉丝量超过300万,视频播放总量超1亿次。除了集原美IP以外,摩塔时空还有多个性格迥异的虚拟偶像正处于技术拓展和内容制作阶段。
近期,虚拟艺人领域动态频频,无论是原生虚拟艺人、IP衍生虚拟艺人,还是真人的虚拟形象,背后的公司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这个领域正在成为热潮。
其中,次世文化此前打造了迪丽热巴的虚拟人物形象“迪丽冷巴”,2018年4月正式发布后,仅4小时就登录微博热搜榜、微博明星话题榜第一,《冷巴action》系列漫画在腾讯动漫平台累计超过2.5亿阅读,首发视频播放量近1亿,充分开发明星IP。
次世文化打造的另一个虚拟艺人翎Ling,还登上了央视选秀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并与特斯拉、奈雪的茶、Keep等顶级品牌,以及Vogue me和China Daily等媒体达成合作,商业代言身价破百万。
△ A-Soul直播日程表(来源:哔哩哔哩)
字节跳动收购的看潮打造了乐华娱乐旗下虚拟偶像女团A-Soul,甚至严格按照艺人模式训练,这也让她们收获了一大批粉丝。4月,A-Soul在B站总共直播40多小时,营收超60万,其同人游戏还在Steam平台获得了96%的好评。
万像文化推出的新国风虚拟偶像苏朵朵是第五届天猫金妆奖颁奖盛典的发布人;与淘宝合作推出的虚拟偶像Mika,在去年3月22日的直播首秀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107万。
中科深智的AI虚拟主播取代了真人主播,为包括蒙牛、飞科、恒源祥等电商品牌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带货,已在2000多个淘宝直播间中应用。
显然,虚拟艺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释放自己的商业价值,这也是资本重视该领域的原因。根据艾媒网的数据,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达62.2亿元,带动周边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与近期真实艺人频繁“翻车”不同,虚拟艺人让品牌在艺人品行方面可以绝对的放心,不用顾虑因代言人负面新闻导致的解约风险。
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指出,Z世代人群二次元用户达64%,这部分人是虚拟艺人的潜在粉丝群体。而二次元概念又不断泛化,融入影视、音乐、游戏等领域。
艾媒网《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的虚拟偶像爱好者喜欢游戏领域的虚拟偶像,其次是影视领域和综艺领域,均占约五成,而Z世代人群又在这些领域具有高于平均值的渗透率。
QuestMobile的《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指出,Z世代已占全国网民的三成,具有庞大的规模。又随着Z世代越来越强的消费能力和文化影响力,他们的喜好已开始主导整个市场的偏好。虚拟偶像受众群体从二次元蔓延至Z世代,再由他们将这个概念推向主流。
此外,有八成以上的网民都有追星行为,其中喜欢追虚拟偶像的有63.6%。在庞大的粉丝基础下,虚拟艺人又拥有与真实艺人同样的变现能力,演唱会、代言、直播带货再到周边产品,将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
而这个热潮怎么可能会被巨头放过?事实上,各互联网巨头早就开始根据各自圈层进行了布局。
2018年,网易通过旗下游戏《阴阳师》IP,让人气最高的角色大天狗“C位出道”,在B站的BML-VR演唱会舞台,作为特殊嘉宾表演个人单曲《黑风凯歌》;腾讯也靠旗下《王者荣耀》,在游戏三周年音乐会上,AR形象的人气角色貂蝉荣获“峡谷第一舞姬”,甚至还为游戏中的角色打造了男子团体“无限王者团”。
阅文平台为其电竞小说《全职高手》及衍生作品的站主角打造了虚拟艺人叶修,备受广告商青睐,出道1年身价就超10亿。
△ RiCH BOOM成员(来源:爱奇艺)
爱奇艺根据其“综艺+潮流文化“的定位,打造了虚拟乐团厂牌RiCH BOOM,旗下有主唱K-One、鼓手RAINBOW、贝斯手PAPA、吉他手兼Rapper胖虎、DJ机器人P2以及乐团制作人PRODUCER·C,凸显了不同的职业性。
阿里巴巴把虚拟艺人拉进直播间,在淘宝和天猫的直播间进行带货。
而B站自带的二次元属性成为了虚拟艺人发展的土壤,2018年就推出了虚拟主播板块。仅2019年第一季度,就有超过6000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观看人数近600万。
这些主播为B站带来了不少的收入,B站财报显示,2019年Q1 B站直播及增值服务收入达到2.9亿元,同比增长205%。CFO樊欣在电话会议上表明,其中虚拟直播的营收约占直播内容总营收40%。
拥有着逐渐蔓延至各个领域、正在成长的受众群体,以及已然成熟的商业模式,虚拟艺人要成为资本的摇钱树了吗?事实上,他们仍然面临挑战。
虽然虚拟艺人不吃不喝、无欲无求,也不需要支付高额工资,但他们却要依靠技术来“养”。目前,虚拟艺人的生产及运营成本极高,背后涉及技术厂商、版权运营商、内容创作者等相关链条。
△ 洛天依与方锦龙(来源:哔哩哔哩)
以头部虚拟艺人洛天依为例,2020年B站跨年晚会,洛天依携手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演绎经典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场表演中, 洛天依进行了四次变装,舞台效果惊艳。时长4分钟的表演,但背后的团队却需要筹备4个月。
艾媒网报告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单支虚拟艺人单曲的制作,包括编曲、建模、形象设计、舞台方案定制等,成本高达200万元。算上宣发成本,虚拟偶像在养成阶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甚至要比真人偶像更多。而腰、尾部虚拟艺人缺少稳定的粉丝群体,面对高昂的技术和运营成本,却没有足够的变现能力实现盈利。
此外,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还未完善,虚拟艺人还涉及复杂的版权问题。首先,虚拟艺人可申请著作权,其姓名得到法律的保护。2019年,“洛天依”的商标就因“损害洛天依角色名称权益,构成了《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之情形” 不予注册。
但是我国著作权法并未规定角色形象作品,根据知识产权律师网的分析,虚拟人物形象无法脱离特定作品单独受著作权法保护,因此对角色形象,通常结合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交叉进行保护。
对于使用软件合成声音的虚拟艺人,他们无法获得其演唱歌曲的表演者权。而对于背后有真人配音的虚拟艺人,这种情况下还涉及到配音演员的邻接权。
但在未来,随着AR、VR、全息投影及5G等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受众群体的增加,这些问题也将得到解决,盈利只是时间问题,虚拟艺人的热潮不会因此停滞。
《虚拟偶像背后的生意经》
《虚拟IP生态企业「次世文化」完成500万美金A轮融资》
《Z世代虚拟偶像背后的版权问题初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作者:孙正奇,编辑:乔娜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