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市场情报洞察 >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转载时间:2022.03.04(原文发布时间:2019.09.24)
15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blues,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想说的几个话题,来自一顿午餐。

前天中午和两位前腾讯的老同事聊天,两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公司估值10亿以上,聊到创业,聊到产品经理做产品,各种感受,各种艰辛。

小结一些观点,或许对大家有帮助:

一、用户画像:一个看起来方向大致正确的产品需求

创业,担当创始人角色,面临的困难,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

从腾讯出来,卖了腾讯股票,几个人凑了500万元开始创业,没有融资,就开始了创业。折腾半年,钱花完了,一个泡都没有冒,你能想象那种心情么?

这或许在创业者眼里,很常见;但那种心情,不是亲身经历,是难以理解的。

后来做外包,做一个APP收取20万左右,养活团队,这好像是很多有技术背景的团队养活自己的谋生之术。再后来,遇到一个大V,做了一个项目,大V和创始人合作,找到了一个方向,再融资,再起步,于是活到今天,团队壮大。

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是一个简单、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选择。

在一个创业团队,更能体会选择的重要性,大到选择创业方向,小到选择做什么产品功能需求。

开发资源,任何时候都是不够用的,一些大方向大致正确的需求,需要特别警惕,因为这些需求看上去,都是对的。例如做用户画像系统,目前团队做到50万商家用户,依然没有开发资源去做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产品经理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正确的大方向,用户画像一定有用,尤其是现在流行做精准推荐。

做用户标签,做用户画像,是做精准推荐的一个看起来的必经之路,然而,这个需求,不好做——画像背后的数据系统就是一个大工程,画像出来后的数据应用,也是一个需要大投入的事情。

所以,在什么阶段选择开发用户画像系统,是需要具体考量的。

创业阶段,各种战略规划的理论,都不如先找到活下去的路径,活下去,是最大的战略。

二、产品难用,是因为产品经理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

什么意思呢?

就是产品经理,尤其是一些智商很高的产品经理,经常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世界,忽略了真实用户场景。

产品经理是特别需要了解真实用户场景的,需要把自己化身为用户,感同身受,充分构建用户真实场景。

有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过于聪明,反而容易误解甚至曲解用户场景。于是按照自己臆想的场景做做需求,如果这个产品经理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特别好,那就更加容易把团队带进坑里。

张小龙说过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本领就是秒变小白用户,从用户视角看产品。

我的感受是,这个秒变小白,是特别难的事件,而且很多时候是自以为站在用户视角,其实还是产品经理自己的视角。

在做C端产品的时候,如果经历过类似的用户场景,秒变小白,还是有可能。

如果是做B端产品,没有过在一线的工作经验,多数产品设计会非常难用。因为很多时候,做B端产品调研的时候,需求提出者、付费决策者,本身并不是产品使用者。所以,不到一线真实场景体验工作流程,或者只是去看看、做个访谈,是难以熟悉业务的。

B端产品经理,如果大量的时间,待在自己的工位,是做不好产品设计的。

三、产品经理要学会“抄”

我跟合作的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都说过:

如果你对一些产品的交互设计拿不定主意,那是因为你对用户了解不够,用的产品不够多;尤其是海量用户级别的产品,用的太少,思考的太少,总结太少。

例如微信、Facebook、Ins、支付宝、淘宝、京东、拼多多、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些用户量级巨大的产品,很多时候已经帮我们在交互设计方面做了很多优化。一些交互已经把用户教育到习以为常的地步,多数时候,参考一下这些产品的交互,用户通常都会很快上手。

记住:我这里说的是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来。

活下来很多时候是需要快速尝试的,在快速迭代中验证想法,找到活下去的路径;所以,学会“抄”,是让产品研发快起来的一种有效办法。

当然,不是简单生硬的抄,是需要思考:这个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用户场景,是否符合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而后再用用户数据来验证。

想起一个非常经典的关于“抄”的案例:

2012年,BLUES在做YY语音客户端产品的时候,遇到过某些产品貌似抄袭YY语音的娱乐频道界面。

当时YY语音推出一个界面非常华丽的模拟真实舞台的节目观看界面,相比原来的老版本界面的视觉感受“高大上”了不少。

我们对比一下,先看老版本界面: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再看新版本的舞台效果界面,感觉就不是一个年代的产品吧: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新版界面出来不久,我们发现有几家直播产品的界面也跟着推出了下图的舞台版本,是不是抄?也不好判断,反正是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一下,哪个版本的效果更好?

四、创业初期,尤其B端产品初期,功能做全更加重要

B端产品的买家,通常需要购买一个完整的系统产品。

考虑到未来这个产品是否能持续使用,最好是买一套全的;有些功能或许当前不用,但万一需要的时候,系统里面有,而且能把整个数据沉淀在平台上持续使用。

五、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创业公司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当天午餐的几位创业者,有些不敢苟同。

战略这个东西,真的很难做。

创业的时候,战略看起来清楚,但其实只是当时觉得清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履薄冰,尤其是资源有限的时候,根本没条件去做什么三年规划;能活过第一年,就是一个大门槛。

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提升的过程,如同下面的达克效应曲线。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创业开始的时候,选定了一个方向,高歌猛进。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随后到达愚昧山峰,没钱了,开始崩溃,跌入绝望山谷。

这个时候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在绝望的山谷不断挣扎,或许就是做外包的活来养团队;也不知道方向在哪儿,如果坚持不住,创业失败,团队就解散了。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终于遇到一个机会,探索了一个成长之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登上开悟之坡,带着团队走上成长之路。

第四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进入持续平稳高原。

对于企业发展,这个状态,或许是难以达到的;即便达到,也是短暂的,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不能随着时代和行业的改变。而主动变化,不能主动探索成长第二曲线的企业,走向衰亡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所以,战略的勤奋,有时候也是通过战术的勤奋来体现,主动拥抱变化,构建企业发展第二曲线的战术,或许也是一种战略。

六、腾讯系的创业者过于重产品,轻销售

不同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多少都会带有原来公司的一些基因。腾讯出来的创业者,尤其是程序员出身的创业者,重视技术的实现,重视产品的实现。

对于C端产品,洞察人性,熟悉用户场景,找到痛点,确定核心功能,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通常会有用户使用,如果体验不错,还有用户传播,会有自然增长。

但是,对于B端产品,尤其是需要付费的B端产品,只有一个好产品好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销售进行B端机构用户拓展,才有可能快速获取更多用户。

七、90后分化严重,优秀的进高层,弱的还不懂职场

前几年在职场谈起90后,仿佛是在说小孩。

现在,90后已经逐渐成为公司的骨干,甚至进入中层、高层管理团队。想想看,90后,都快30岁了,而立之年。

现在企业招聘,更倾向年轻人;同样的能力水平,哪怕能力弱一点,同样是90后,80后,更倾向90后,尤其是那些自驱力特别强的,拼命往前跑的年轻人。

另外一方面,一些觉悟慢一点的,还未进入职场角色的90后,则有些让人失望,被动的接受任务,搞不定还憋着不说,不主动沟通。

其实这不是哪个年代的问题。

每个年代生人,总是有一些成长慢一点的。尤其是生活条件尚可,在职场上也没啥追求,就打一份工的心态去工作,无可厚非。

不同企业需要不同的人,快速发展的企业,则更需要自我驱动,快速成长的人。

以上观点,来自一顿几个创业者的午餐,面对任何人的观点,都可以打个问号,不一定对,不同背景,不同阅历,有不同的见解,仅供参考。

———————— END————————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从产品经理到创始人:战术的勤奋也是一种战略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市场情报洞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市场情报洞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