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我想转型。”每当遇到这样的咨询目标的时候,我的都会虎躯一震。
我开始脑补,咨询者接下来可能要说:
“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这份工作琐碎的事情太多了”;
“在这份工作中,学不到什么内容,没有什么发展;”
“加班多、薪资低;”
“行业发展有限”......
假如工作会讲话,得知你这么嫌弃他,你有没有问问过,这个工作是否也嫌弃你?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逻辑关系,就是当来访者“嫌弃”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仔细分析原因后,通常可以总结为:自己的期待在工作中没有得到满足。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在咨询过程中我问来访者的职业期待,总结下来最多的五个核心观点是:钱多、有发展、有趣、被认同、稳定……如果是职场宝妈,时间也是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很多的职业转型的理由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几点在打转,大多的职场焦虑的的原因,总结下来一句话:当前的环境和能力无法支持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再通俗点说:亲,就是你想要的太多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得不到,所以你就非常闹心!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很多关于职业转型的案例中,很多人标榜的职业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自身出现了问题。
例如:能力不足、职业厌倦、人际关系。
如果当下这些问题,所谓的转型其实都是一种逃避,职业自杀式行为。
1、能力缺失,你以为转换职业就好了吗?
小麦(化名),金融专业,名校毕业,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知名银行工作。
她觉得在当前工作中,薪资低,加班严重,处于职业瓶颈期,并且感觉责任很大,压力大,期待能够换个行业发展。
但是在咨询中发现,小麦加班现象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能力出现了问题,因为业务知识的不熟练,导致了频繁加班,她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因此希望能够进行职业转型。
但是坦白讲,以其现在的能力,很难找到一份比现在薪资更高的工作。
随着咨询的推进,小麦表示对这份工作本身不是十分讨厌和排斥。
经过咨询分析在当前的工作中,原来问题出在小麦缺乏职场思维。
1)、缺乏沟通意识,没有及时寻求同事和领导的帮忙。
2)、缺少主动学习,小麦虽然也参加了银行内部培训,但是却忽视了自我探索。
要知道,职场与学校不同:读书的时候,课程就在哪里,你不学也得学,它都在哪里;但是职场不一样,你爱学不学,全靠自己的主动性。
3)、岗位职责不清,不懂得拒绝。
因为人情关系,小麦在工作中主动包揽了很多非本职工作,因此导致了她自身本职工作做不好,却把自己累了个半死的尴尬情况。
经过梳理,小麦发觉自己期待的职业转型其实就是在逃避困难,以为有个新的开始,就会有所不一样。
通过咨询她发现,如果现在的问题不解决,即便是进入到任何一个行业,将来可能还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与其费力气换个行业发展,不如在当下用心,把能力提升上来,提升工作效率;退一步说,就算是当前环境下晋升路径有限,通过积累能力,未来也可以有机会跳槽到同领域的银行中,从而进行升职加薪。
2、缺失兴趣,非得转型才可以吗?
“对于现在的工作内容不感兴趣。”
这是我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随着工作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个人感知到的工作难度和深度都会发生变化。
一方面,你会发现当初刚刚入的职场的新鲜感、挑战感早就已经过劲了;另一份,你又会发现多了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甚至可能跟自己的兴趣是对立的工作内容。
有一位来访者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销售管理相关岗位,四十二岁,MBA毕业,他说自己厌倦了当前的销售工作,每天上班下班,除了开会就是各种业绩指标,工作了无兴趣,想通过咨询,看看自己是否能转型。
首先,通过能力排查发现,除了销售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也没有什么优势了;
其次,他现在是有经济压力的,有房贷和女儿在国外读书,如果贸然进行转型,在经济方面难以保障与现在等同的薪资。
接下来,通过他的表述,我发现他的沟通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清晰,对于销售技巧和市场方面格外有自己的见解;
后面的咨询重点,就是通过这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原来,他曾经有帮部门做过几次销售方面的培训,他发现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之前也有一些员工反馈他的内容非常实用,对提升业绩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这些信息,结合到他以往的工作经验,我建议他在工作内容中加入销售培训的内容,既能够提升团队的业绩,又能够提升职业兴趣,这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
这位来访者后来和我们反馈说,他从最初的兼职培训,正慢慢地往专职培训讲师进行发展。
3、绕不开的人际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中,人际交往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咨询中,由于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的问题,体现的尤为明显。
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有合作就有分歧,有分歧可能就会有摩擦。
但是如果将工作中因意见不合的分歧或者是对某个人的工作能力的“不欣赏”而产生的不满代入到个人情绪中,彼此间的相处就会出现问题,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必然会阻碍个人的职业发展。
有位来访者是一名医生,医学影像硕士背景,毕业后进入了一线城市某三甲医院工作。
她在工作中受到领导的器重,并且被重点培养,但是觉得自己不喜欢做现在这份工作,她说不想一辈子都是一名影像医生,她说自己对心理咨询很刚兴趣,想往心理咨询方向发展。
在咨询中,她先是谈到工作发展有限,当我带她做了澄清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经过深度挖掘,我终于发现她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她觉得人际关系复杂。
因为她的工作能力较为优秀,得到领导赏识,有个同事经常对她说一下“酸”话,甚至有些重要医学文件都会让她先进行署名,她心理觉得很不爽。
因此,她想换一份没有人际关系的工作,所以才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个比较好选择。
但通过咨询分析,她对心理咨询的了解较少,更别提心理咨询的知识能力了。
要知道,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咨客,不见得所有的咨客都是友好的。
当让她了解到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辛苦的时候,她很快就表示了放弃。
很多人希望进行职业转型,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不想面对当前工作发生的一些“困难”,从而产生的逃避型心理及行为。
在我看来,为了逃避而进行转型,未来不仅内心会无比懊悔,并且原本积累较好职业经历,也会因此产生“跳崖”式断层。
其实,不论是跳槽还是职业转型都是有成本的。
尤其职业转型折损更大,包括经验折损、经济折损、时间折损等。
如果能够像那位中层管理者一样,在现有工作中进行内部尝试,慢慢积累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式地进行职业转型,不失为更实际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职业愿景或者职业价值观在当前工作中无法实现,那么就需要进行综合评估,看看是否需要进行职业转型或者跳槽了。
例如:
一个不擅于沟通,也不喜欢与交流人,做了一份需要进行沟通交流的工作;乐于沟通表达的,不断有新鲜想法或者创业的人,却做了一份事务性的工作;
工作状态极度不佳,较为焦虑或有抑郁倾向;
行业发展有限恰有公司有破产倒闭风险;
等等。
也就是说,当这份工作在您个人愿景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才需要思考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这个时候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断尾自救”了。
以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王胜男,36氪经授权发布。